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什么是“德育”?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什么是“智育”?智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作为教育工作者,理解德育与智育的内在关系,探讨德育与智育相融合的一体化实现途径,对加强德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和物质明的一项重大奠基工程。如何摆正与正确认识德育和智育的地位及其关系,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至关重要。德育和智育在总体上、客观上遵循人类认识的普遍规律改造人的世界观。但二在方法论上又表现出认知指向的不同殊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始终围绕一个“人”的问题,具有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特点。所以,作为社会的“人”,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的,他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途径,使之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德育占主导地位,智育占中心地位。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对培养“四有”新人来说,是我们思想观念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和物质明的一项重大奠基工程。如何摆正与正确认识德育和智育的地位及其关系,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至关重要。德育和智育在总体上、客观上遵循人类认识的普遍规律改造人的世界观。但二在方法论上又表现出认知指向的不同殊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始终围绕一个“人”的问题,具有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特点。所以,作为社会的“人”,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的,他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途径,使之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德育占主导地位,智育占中心地位。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对培养“四有”新人来说,是我们思想观念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智育的原则 现代智育原则是指教育者在智育过程中正确选择智育内容和方法,以保证实现智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在以往的教育学著作和智育实践中,经常强调记忆与思考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等一般性的原则。笔者认为,我们现在讲智育原则,不仅应该重视这些一般性的原则,还应该注重这些原则中的“现代化”内涵,也就是在实施现代智育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一)全面智育原则 全面智育原则的第一个含义是指要全面理解智育的各项任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现代智育的基本任务或者说基本目标包括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  相似文献   

5.
智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智育,首先要把握和理解智育。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文明,使一个人在整个一生中都对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感到需要。”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五育”实施不平衡,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倾向,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是对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教育哲学漫谈”之四。回答“教育是什么”,即教育本质问题 ,是教育哲学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分析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着眼 ,在阐述教育内部的和外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 ,概括地提出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并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中的“真”,指语文智育的范畴。“求真”,就是指在语文教育中要突出语文智育,这是由本学科具有基础性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以及智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教育哲学漫谈”之四。回答“教育是什么”,即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哲学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分析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着眼,在阐述教育内部的和外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概括地提出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通过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并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培养目标是学校的根本问题,所有学校都必须回答“你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昆明市女子中学建校于1908年,在10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女性人才。女子中学的特殊身份,赋予了学校育人目标的独特内涵--培养“博·雅”的现代女性。博,指学生内在素质目标,意为“博学多思,自律奋进”;雅,指外在形象目标,意为“文明达观,自然优雅”。学校培养目标通过学校德育、智育、体育来实现。文化是“使人的能力不断增强,行为日趋高尚的智育和德育。”在新的时期,我们一直在思考:学校文化怎样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才能使培养目标落地、开花?  相似文献   

11.
<正>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指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要实现全面,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互相交织,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他还在《教育艺术》一书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规定出,在这个和谐中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我们只能说,全面发展的个别方面,对于人的整个精神世界的影响,可能比别的方面大一些。  相似文献   

12.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做人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教书”才是教育的根本,“育人”是教书的副产品。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智育为中心,以培养“专才”为目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读书是为了考试、升学,读书是为了获得就业谋生的本领。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片面强调实用性,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不重视全面素质,致使我国的教育逐渐陷入以智育为中心的误区,基础教育成…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教学,教学的实质是什么?这是学习教学理论和做好教学工作首先应当明确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凯洛夫《教育学》关于“教学的概念”的解释是,“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把“教学过程”归结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按照这种解释,教学就是教书,那么,教师只是教书的人了。这显然是不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不单是教书。教学是培养人的一种教育活动。传统的观点把教学等同于智育,与德、体、美并列,这样,“以教学为中心”就成了“以智育为中心”,混淆了教学这一概念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明确具体地指出:一、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劳动者;二、劳动者要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三、要达到培养劳动者并使之其合乎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规格的教育目的,途徑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什么是“社会主义觉悟”呢?我以为:就是认识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智育是青少年接受德、美、体、劳教育的基础,因此班主任要抓班级智育。班级智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任务是多方面的,依我们所见,班级智育的任务主要包括如下十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在进行班级智育时,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目标,引导其将个人目标融入社会民族的总体目标中。我们绝不能培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利已主义者。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  相似文献   

16.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德育、智育、美育、体育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德育,即是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众和世界观,解决“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问题。智育,是指教育工作的核心、主体。美育,即是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美学修养,发展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体育,是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坚强的健康的身体,钢一般意志和铁般的肌肉”。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摘     
准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素质教育”是指发展人的身心最基本品质的教育,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要求整个教育全方位地实现三个转变,即把单纯培养少数拔尖学生成才转变为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把单纯注重智育转变为注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基础教育片面地为升学服务转变为为  相似文献   

18.
人的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关键在儿童期的发展。儿童期发展的前提在于“和谐”,主要是身心发展的和谐,心理结构各因素之间发展的和谐。王国维在1906年发表的《论教育之宗旨》中,明确指出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完全之人物”,即指在“身体能力”和“精神能力”两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他把教育分为体育和心育两大部分,而在心育中,又包括智育、德育和美育。他认为“美育者一  相似文献   

19.
“德育渗透说”之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人认为,德育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之中,智育中含有德育,体育中含有德育,美育中含有德育,简称德育渗透说。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本文就此略陈浅见。一、德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智育、体育、美育分别具有各自的质的规定性。智育是授予学生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教育,其核心是“真”;体育是改善学生身体机能,增强体质,形成保健观的教育,其核心是“体”;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其核心是“美”。  相似文献   

20.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多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高等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高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为素质教育服务的作用。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都是以智育水平去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习惯地沿袭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策略,教学内容大、中、小学重复较多,知识技能梯度模糊。大多数体育教师因循守旧,指导思想仍离不开“双基”,这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