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教师个体性知识的建构需要教师从改变自身内部环境做起:一是养成知识生产者的角色意识,完成从服从者向创新者、从教书匠向研究者、从孤军奋战者向合作共享者的角色转换;二是主动学习外界知识,通过理论知识的内在化和外在化,教育经验的社会化和个体化,实现外界知识向个体性知识的转变;三是培养反思能力,需要教师从多种视角并立足于实践进行反思以巩固个体性知识。  相似文献   

2.
新英语课程的实施热切呼唤教师角色要做出深刻地转变。这就需要首先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英语教师的传统角色,使之从权威知识的灌输者、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成绩的裁判者、知识的权威者、话语霸权者等逐步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根本的移位。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为教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对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也是一种冲击。作为承担基础学科教学任务的语文教师应自觉进行角色转变,做到从“师本”向“生本”、从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向平等的“参与者”、从劳动的“个体性”向“合作者”、从“教书匠”向“科研型”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高祥 《辽宁教育》2012,(11):18-20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及其背后的理论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审视、探究、分析与重构,并将思维加工过程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的过程。教学反思能够推动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信念、意识等专业素质结构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丰富教师的个人实践性知识,并促成教师由"经验型"、"技术型"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向"专家型"、"成熟型"的反思者、研究者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化学习时代的到来,人们认识到教师角色从权威的知识传授者向多元化角色转变——教师成为研究者、反思者、信息时代的知识领航者、协作与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课程开发者、教学资源设计者和组织者。[1]本文基于Wesley Fryer描绘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及其背后的理论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审视、探究、分析与重构,并将思维加工过程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的过程。教学反思能够推动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信念、意识等专业素质结构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丰富教师的个人实践性知识,并促成教师由“经验型”、“技术型”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向“专家型”、“成熟型”的反思者,研究者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7.
任务型教学的兴起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专家向新手传授知识的模式;今天任务型教学的目标和原则在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任务型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对传统角色进行调整,主要肩负起任务设计者真实环境创设者学习促进者和语言教学反思者等新的重任,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发挥更高的效用。  相似文献   

8.
万水 《新疆教育》2012,(12):12-12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教师应成为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应成为知识更新的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角色;教师应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杨红 《甘肃教育》2014,(10):39-39
正一、师生角色转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如今,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其角色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向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信息咨询者、团队协作者和课程开发者转变。学生也是如此,学生逐渐由传统的学习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建构学习者、协作型意图学习者、交流学习者、情境学习者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教师角色的反思和对新课程目标的剖析,阐述在基础教育下的教师角色应该是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仅从知识传授者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后方法"理论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从单一的语言知识传授者转为综合的文化交流者;从理论的应用者转为理论创新者;从权威的教学主导者转为平等的学习促进者。肩负课程改革重任,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注重实践反思,提高教研能力;主动加入团队,谋求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以其在教学中的角色行为和角色观念来体现的。反思是教师成功转变角色的前提条件。教师既要对角色行为进行反思,更要对制约行为的角色观念进行反思,同时还要对角色转变本身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个体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生的活动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知识,它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个体性知识都是个人的、私有的,并集中表现在教师个人的教育实践中。开发利用教师的个体性知识实现资源共享是促进教师群体发展的有效手段。对如何开发教师的个体性知识,文中提出了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教育叙事研究、教师生活史研究、镜面反思、反思性札记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石瑞  张新海  李政 《天中学刊》2013,(6):116-118
教师隐性知识是专业型教师的必备知识,具有个体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表达是教师个人自主的、内在的行为选择。教师隐性知识需要不断被生成和表达,使教学以一种更加贴近现实的场景展现出来。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需要依靠教师个体的信念、自身的纯粹性知识以及自己不断的实践反思。教师隐性知识的表达有行动表达和教师隐喻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工作质量十分关注,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将教师看作知识的传授者,就要求教师知识要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做儒雅的教师还是机智的教师,做善良的教师还是做聪明的教师,其实我们的选择还有很多。王晓春老师以其多年的经验,向我们展示一种当一个好教师的新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相机而用。本文取之一瓢,用作教育反思。  相似文献   

16.
从知识观的转型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角色之嬗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师成为“反思实践者”、“教育专家”或“研究者”的新型角色,日渐渗透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日常活动中。如何认识并逐步实现这种角色之嬗变,既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亦是落实教育改革理念的重要保证。本文从知识的视野出发,认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角色的变化有其深刻的知识论基础,即教师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被动“消费者”与“传递者”的角色;教师作为实践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同样是教育知识的“生产者”与“创造者”。这在本质上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这种角色转换,首先需要中小学教师与教育理论研究者双方在知识观上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体育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转变,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由学校教师向社会教师转变。提出了体育教师自身需要完善的方面和政府部门帮助教师完成角色转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与传统的分科课程相比有着课程生活化、主体化、个性化及全人化的特点。因此,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阈下的教师角色需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基于课程实施层面的创生性取向,实现教师角色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开发者的转向;基于知识观的价值承载取向,呈现出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发展促进者的转向;基于教学过程的交往取向,表征着教师角色由独白的权威向对话的非权威的转向;基于教学主体多维取向,呈现出教师角色由教学单一体向教学合作体的转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封闭社会向信息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对高校教师的情感角色提出了挑战。从科学理性、政治理性、道德理性和经济理性反思中国高等教育,高校教师应扮演人文的、民主的、引导性的情感角色。高校教师情感角色的转型,理当由知识传递者转向智慧启迪者、由专制独裁者转向指导帮助者、由被动执行者转向主动研究者、由专门学问者转向心灵引渡者、由先知先觉者转向共同促进者。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应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寻找、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