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界定 研究性学习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理念,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通常人们谈认论的研究性学习有两种:一种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另一种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主要强调的是后一种,它是针对“接受性学习”或“训练性学习”而提出来的学习方式。一般指教师或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阶段是儿童为未来生活打基础、做准备的阶段,也是学生整个生命旅程的一部分,因而基础教育具有准备性和生活性这双重特点。对这双重性的任何偏倚都将造成对教育功能的扭曲和对学生发展的损害。认真考察准备性和生活性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现状,思考如何使之均衡发展,对我们搞好基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评价失真:准备性价值之缺失 从职业教育中教学准备性来看,无论其指向继续深造学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还是指向生活与社会实践(就业上岗等),无论其以何种具体价值取向、何种规定的教学内容、何种模式与方法实施,均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终结性.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从宏观上讲,只能是相对的、局限的,可界定为准备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优化教学过程,而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教学生会学习。这种由“教”到“学”的根本性转变不仅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更是学习科学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它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法指导和学习指导,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获取其它一切能力的能力,它不属于智力范畴,也不属于知识范畴,而属实际活动的范畴。它和其它能力有着相互渗透甚至部分重迭的特点,但它是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基础教育在数学教学领域关于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话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为方便起见,本文对之作一个尝试性的界定.我们认为,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独自式”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对话,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具有解释学、社会学和文化学意义。在语言学领域,对话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语言为中介所进行的交流和会谈;  相似文献   

6.
在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教法要服从于学生的学法,备学法应先于备教法。这是因为:第一,学生的原有学习准备状态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这就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教育学中称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对学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对练习的要求是不同的。教师讲授新课,一般从四个阶段安排课堂练习:(一)准备性练习;(二)尝试性练习;(三)巩固性练习;(四)灵活性练习。一、准备性练习题。应在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上展开,其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扫除“外围”障碍,为学习新知识打下铺垫,作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教“小数与复名数”一节中的例1、例2,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两点基础知识;(1)一个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与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1 问题教学法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1.1问题教学法的界定 问题教学法:教学不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即:情境性),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即:社会性),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的方式提出和解决一个或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科学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是不能即时达到的目标,问题并非与问句相等同。情境性、社会性、主动性是它的三个重要特征。 ①情境性是指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意义建构的实质是指在新的学习材料与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反思型教师在解释什么是反思型教师前,我们要先弄清楚反思的内涵。什么是反思?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对反思的界定给我们当前的反思理论提供了一个基础: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它“包括这样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证据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建立信念”。因此,反思应该是一项具有自省性、自觉性、创造性和研究性的思维活动。反思型教师就是在教学实践中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多角度地观察、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
“说”作为一种基本的能力 ,作为日常交际的一种工具 ,它也是一门学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属性 ,它在对教师的定位、对能力培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界定上为我们广大教师所进行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的依据。激励、模仿、合作、创新成为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子。一、转变观念 ,激发兴趣 ,让学生产生口语表达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语文教师不仅自己应该具有“说”的能力 ,而且应当具有训练…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边界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持人的话:“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区别于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与其他课程并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它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至为重要。但是现在似乎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把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的学科内的“综合性学习”与作为一门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混为一谈,语文学科内的综合性学习完全没有学科边界,从而失去“了语文性”。我觉得,这种混淆如不加以纠正,将会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失去教学意义。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都强调了一个意思,这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应该有边界的;这个边界之所以是必需的,是由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身的内涵决定的。欢迎老师们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有:①语文课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②语感教学路在何方?③“批判性阅读”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2.
一、分类教学的内涵(一)概念界定分类教学是相对于整齐划一的传统教学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根据受教育者的目标需求、岗位趋向、个体特性与差异、发展潜能等,分类制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分类实施教学。(1)“分类教学”的界定。分类教学是分流管理和分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对专业群的学生在共同的宽基础下,按其意愿逐级分流进行分类培养与指导,实现不同的发展目标,对具有同一发展目标的学生按基础分层次进行教学。(2)“分流”的界定。分流是将具有个性发展目标的学生从具有共性培养形式的群体中分离出来,按其确定的发…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性”和“喜剧性”,是对广义的悲剧艺术和喜剧艺术(不只是戏剧中的悲剧和喜剧)特性的界定。社会生活中的不幸、痛苦与死亡,经过艺术家审美意识的过滤而赋予更深广的意蕴,才具有悲剧性;而社会生活中那些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丑恶的东西冒充它的反面的企图、矛盾与乖谬,反映在艺术家的幽默、讽刺等形式里,就见出喜剧性。但是任何审美范畴其实都是一种经验性的区分,悲剧性与喜剧性也一样。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审美范畴往往是成双对立而又可以混合或互转的。”“美与丑之处,对立而可混合或互转的还有崇高与秀美以及悲剧性与喜剧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小学的研究性学习又有它自己的含义、特点。一、对“小学的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界说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不仅要让小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要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发展阶段个体的独特心理特征,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活泼好动,但社会生活经验贫乏。因此,小学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其特殊性。下面是小学的研究性学习与一般的研究性学习的比较:相对系统的、个性化的、高效的…  相似文献   

15.
试论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价值取向既是一种价值选择 ,也是一种价值预期。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准确定位 ,对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不仅要明确目前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的偏颇 ,也要明确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才是正确的 ,符合当前实际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内涵。千百年来 ,更自尊地生存 ,更完善地发展 ,被理解为生命的全部意义 ,成为人类生活永恒的追求。教育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崇高理想的唯一途径。基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 ,而不仅仅是“才”的教育。基础教育本身并不是目的 ,它是终身学习和一生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定位应该是 :…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我国教学实践领域提出的热点课题.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难题.“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在建构主义思潮影响下出现的一种培养学习者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在学习目标、组织形式、实施步骤和学习评价等实践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宗旨是相一致的,它在实践中的运用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是指那种围绕项目或课题组织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深入性、问题性、调查性、自主性、真实性”为五大标准。而面对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教学体制和考试机制,这种“研究性学习”显然还不能一步到位,理智的做法是分为“研究型学习”与“研究式学习”两类。前是严格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可做小面积试点;后是宽泛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大面积实行。  相似文献   

18.
“教学生成”概念的内涵,可从两方面来考察和理解。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相对于“静态预设”而言的,“生成性”是对“预设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它是相对于“被动接受”而言的,“生成性”是对“接受性”的一种超越和发展。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主动解释,生成个人的意义或自己的理解,同时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重组或改造而获得生长的过程。从教学生成的视角来观察和审视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发现当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假性生成、缚式生成、低效生成和浅层生成。  相似文献   

19.
朱幼华 《考试周刊》2009,(21):35-35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学术界对此已有不少界定。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学习活动,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学习方式。在此,笔者尝试从学习方式的角度界定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在教学环境中,  相似文献   

20.
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较有影响力的一种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它在认识论、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对实施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建构主义学习观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和启示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