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本体的追问是“人”与生俱来的。从“人”对“天”、“上帝”、“诸神”的膜拜,到对“始基”、“逻各斯”、“理念”、“道”、“理”等的探求,再到对“存在(是)”的贞认,标志着“人”对本体的认识的进步。“人”对本体的认识是由对“是者”的探求而深入到对“是”的贞认的,这也是“人”自科学意识苏醒之后哲学意识的苏醒。“是”显现于“是者”,对“是”的把握是“总有一天会死”的“人”。在持守“思”与“是”同一的境域中,“人”能通过“思”实现对“是”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部分,如何集兵应战,是所有国家统治者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略述汉代的兵和兵役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兵,是指战士,然而在汉代,作为军队基本要素和基础构成的战士,主要不用“兵”来名之。“兵”字在当时主要的含义是指武器,当时多用的名称是“士”或“卒”,如:“战士”、“甲士”、“介士”、“卫士”、“骑士”、“楼船士”;“士卒”、“吏卒”、“甲卒”、“县卒”、“戍卒”、“卫卒”、“正卒”、“更卒”等。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士卒”和“吏卒”。以“兵”指称战士个体,则比较少,而且往往是与“士”或“卒”相连为一个…  相似文献   

3.
信件的代称     
在我国古代,信件一般称为“书”,还称为“简”、“笺”、“牍”、“札”、“素”等。“简”是竹片,“笺”是小竹片,“牍”是木板,“札”是小木板,“素”是白色的绢。这些都是当时写信的材料。因为到了汉代才出现纸张,在这以前信件都是写在竹片、木板,丝织品上。由  相似文献   

4.
一、何谓“跑”、“冒”“滴”“漏”“跑”、“冒”、“滴”、“漏”有多种不同的理解,目前看来,至少有三种理解:一是机械学的观点,这是它的原义;二是经济学的观点,这是它的原义的引申;三是管理学的观点,这是这一概念的泛化。1.“跑”、“冒”、“滴”、“漏”的原意。“跑”、“冒”、“滴”、“漏”这一概念如同机制这个概念一样都是从机械学里面产生的,机械学里的“跑”、“冒”、“滴”、“漏”是指发动机因材质和工艺不过关,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跑气、冒水、湖机油、漏柴油现象。由于“跑”、“冒”、“滴”、“漏”,致使…  相似文献   

5.
《老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道”,“孔德”、“常德”,玄德”,是老子的最高道德标准;“朴”、“婴儿”,是老子的最高道德理想;“无为”,是老子道德思想的基本原则;“无知”、“无欲”、“无争”,“知足”、“守柔”、“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是老子的道德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6.
一、抓住构造,根据造字辨识汉字是表意文字,辨识字形时,可通过分析造字法,体察相关汉字的文化内涵,从而准确判断字形的正误。如“既”和“即”中的“”是盛食物的器皿,“既”是“人已吃了饭走了”,有“已经”、“完了”、“终了”之意;而“即”则是“人来吃饭”,有“走近”、“靠近”之意。所以,“既往不咎”中“既”不能写成“即”,而“若即若离”和“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写成“既”则是误写。二、抓住字义,根据意义辨识“以义为纲,据义别形”,是辨识汉字字形的关键所在。如“再接再厉”,本是指两鸡相斗,嘴啄秃了,就在石头上磨,磨尖了…  相似文献   

7.
“口”就是“嘴” ,但是“亲口”和“亲嘴”的意义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汉语中有两个“亲” ,一个是动词 ,一个是副词。“亲嘴、亲吻”中的“亲” ,是动词性的 ,用嘴唇接触表示亲热。“吻”就是嘴唇 ,也就是“口”(口的表面 )。“吻”也可以作动词用 ,用嘴唇接触表示亲热 ,这时“吻”是动词“亲”的同义词。“亲口”中的“亲”是副词 ,是“亲自”的意思。“亲笔、亲临、亲手、亲身、亲眼、亲征、亲政”等词中的“亲”都是副词。所以“亲口”和“亲嘴”的区别不是由“口”和“嘴”的差别所造成的。其实 ,“亲嘴”和“亲口”的通常意义 …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观”、“三义”、“三德”九个方面阐论社会主义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认为“三观”是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思想方面;“三义”是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思想和行为的联结方面;“三德”是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行为方面和落脚点。“三观”、“三义”、“三德”相互联系,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三者又代表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不同层次,“三观”是根本和基础,“三义”是桥梁和纽带,“三德”是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论语》的“身”、“己”、“我”具有丰富的自我道德功能与意义.“身”是表现个人内在面貌的外在具体形体仪态,是传释和绽放个人生命道德意义的“身体符号”,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对象.“己”在管理自己个人的灵魂的同时,也令“身”通过一个有形可察的身体实践——“行”将个人无形的内在自我体现出来.“我”在自我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功能是实现主体自我身份认同.“身”、“己”、“我”的相互关系复杂,“己”可约“身”,“身”又可“塑”“己”,“身”、“己”互动成为一体,“我”则是对“身”、“己”实现自我管理的主体,同时也可能是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文艺修辞鉴赏犹如“曲径通幽处”,“曲径”是文艺作品的文辞,“通”是修辞手法的分析,“幽处”是作品内涵和题旨情境。“由辞探意”是文艺修辞鉴赏“登堂入室”的必由之径,“以意逆志”是文艺修辞鉴赏“龙宫探宝”的必要手段,“显辞达意”是文艺修辞鉴赏“凤鸣九霄”的最高境界。分析一篇作品必然要经过“由辞探意”、“以意逆志”,以期“显辞达意”总揽全满之精要,这便是理解“辞”、“意”、“志”的三味。  相似文献   

11.
谈起优质教育,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重点学校”、“选拔考试”、“尖子生”和“高升学率”等,但“尖子生”毕竟是少数, 大多数学生都处于“一般”甚至“后进”状态。对这些学生来说,这样的“优质教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实上,当前困扰教育的最普遍问题正是“学习困难”、“学业不良”、“被动学习”、“厌学”、“辍学”、和“心理与品行  相似文献   

12.
“德、智、情、严、勤、能”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必须具备的六要件。“德”是灵魂 ,“知”是前提 ,“情”是基础 ,“严”是条件 ,“勤”是保证 ,“能”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中的“言”“文”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言”主要是词语的积累、一些浅显的古汉语语法、诵读方法、文言语感;“文”则是“文章的内容、情感”和“表达的妙处”。“言”是文章的语言材料,“文”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灵魂,统帅着“言”。没有“言”,“文”就无从生根;没有“文”,“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姓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明家族的字”。其实,“姓”与“氏”的内涵是有区别的。 一、“姓”是一种族号,用以表明家族系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的。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源,“氏”是分支。所以,“姓”与“氏”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后代“姓”与“氏”不分了,如“张氏”、“王氏”,即“姓张”、“姓王”。 二、在夏、商、周三代之前,贵族中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后来,“氏”又用来区别贵贱了。如:对显贵之家称“氏”,而低贱之家则有“名”无“氏”。在婚姻方面,“氏…  相似文献   

15.
《蒹葭》作为《诗经》的代表作之一,其题旨学界主要持有三种观点.其一是“讽刺说”,其二是“招贤说”,其三是“求爱说”.而大家普遍认可“求爱说”. “蒹葭”、“伊人”、“白露”、“水”是诗中的主要意象,其中“伊人”、“白露”、“水”这三个意象学人论述得已十分充分,而对“蒹葭”这一核心意象,我们认为仍有探讨的空间.若以《蒹葭》诗的主旨是“求爱说”为基础,结合“蒹葭”这一意象的物理特性,以及该诗的比兴意蕴,对“蒹葭”这一意象进行关照,我们认为, “蒹葭”是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自喻.  相似文献   

16.
李艳 《文学教育(上)》2010,(20):132-133
一.现代汉语中的三种“罢了” (一)“罢了” 孙锡信(1999)认为,近代汉语中的“罢了”是“罢”和“了”的组合,“罢”和“了”本都是动词,意思是“完结”、“结束”,组合在一起,“罢了”仍是“结束”、“完了”的意思,常充当谓语。如:  相似文献   

17.
课文“注释”是课文的补充、扩展和深化,是学好课文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学好语文的有力保障。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丰富,可谓包罗万象:不但有很多词汇知识,如“垂询”、“矍铄”、“讳莫如深”、“望洋兴叹”等;也有文学文化常识,如“操童子业”、“四书五经”、“天干地支”、“五音七律”、“司徒令尹”  相似文献   

18.
“个是”一词为唐宋诗词中较常见的口语词,“褫斥”和“究质”也是中古至近古时期较常用的词语。唐宋诗词中“个是”在不同语境中分别有“是否,究竟”、“岂是”、“真是,实在是”等含义;“褫斥”即“废黜(官职)”、“革除(功名)”义;“究质”义为“究问”、“追查”。《汉语大词典》对以上三词应予补录。《汉语大词典》关于“作问”、“漫腾腾”、“认、识”和“丈”释叉或不够确切,或遗漏义项,特予补正。“作问”当为“作难”,“漫腾腾”有“蒸腾、弥漫”义,“认、识“均有“寻觅”义,“丈”有“杖”义。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说唱不分家”,唱歌是学说普通话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唱歌讲究“吐字归音”,即音乐老师常说的“出声、引长、归韵”,把字音分成“字头”、“字腹”和“字尾”三个组成部分。“字头”即音节的声母或声母加介音,“字腹”即音节的韵腹,“字尾”即音节的韵尾。如“雄”xióng的“字头”是xi,“字腹”是o ,“字尾”是ng;“洲”的“字头”是zh,“字腹”是o,“字尾”是u。在吐字归音时,要求把这三部分自然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三习”教学,就是“趣中习字”、“乐中习读”、“玩中习作”。“趣”“乐”“玩”是手段,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创设情境,情趣交融,形成“习”的氛围;“习”是目的,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在“趣”“乐”“玩”中自觉、主动、创造性地操作;“字”、“读”、“作”是“习”的对象,是指识字写字、阅读、作文。概括地说,寓习字干趣之中,寓习读于乐之中,寓习作于玩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语文。“三刀”教学着眼于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孩子活泼爱玩、善于模仿、兴趣广泛、好奇好胜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激趣融情,促思巧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