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影响法律意识的因素,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就目前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来看,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因素包括陈旧的传统法律观念、社会不良因素、学校法制教育、家庭成长环境及大学生自身五个方面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无疑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云娟  马跃 《教书育人》2001,(10):41-42
当代大学生是知识水平比较高的一个阶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预备队,是21世纪我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骨干和中坚,他们的发展决定着民族国家命运。为了使他们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充分发挥力量,就必须使他们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较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强烈的法律意识。但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状况却与社会的要求差之甚远。为此,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研究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成才之路》2009,(1):I0006-I0007
大学生是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其个人的成长和中国的法制化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方面探索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和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社会现实的必然选择三个方面论述了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法律心理,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确立,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如何开展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就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侧重于在分析研究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以及犯罪率逐渐升高的状况,笔者分析了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并从高校法律教育教学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强化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石,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对国家、民族整体的法律意识的提高具有深远影响。该文从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现状谈起,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的因素,并提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略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解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定义、内涵和解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结构,分析论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规律,旨在为探寻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议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备法律意识是当代人才的必要素质,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尤为重要。近年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现状和原因入手,提出了培育良好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旭 《考试周刊》2007,(47):112-113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现有关于经济法本质的讨论基本建立在实在法基础之上。单纯从实在法角度探讨经济法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回答关于经济法存在与否的三个最基本问题,即经济法是否独立成为部门法、经济法是什么以及经济法属于公法、私法还是社会法。因此有必要从自然法的视角重新审视经济法的本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法律部门的概念只是实在法的概念,与经济法的本质无关;经济法可界定为是基于人性而产生的确定性的经济管理社会关系,它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上,而非建立在实在法基础上;经济法无所谓公法、私法或社会法,因为公法、私法和社会法的划分属实在法范畴,不反映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商法有形式商法和实质商法之分。商法的独立性表现在商法与民法在主体、取向、形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经济法、劳动法、行政法、刑法、国际法等存在着更多的区别。商法独立的相对性体现在:商法与民法同属私法;互联网使商法与民法趋于统一;现代社会不存在专门商人阶层;商法与民法在调整对象上具有不可区分性;在基本追求、调整方法上有相同之处;民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都适用于商法。我国不需要商法典:将实质商法总则归到民法典相应各篇中,将相对独立的实质商法放在民法典之外作为民法的特别法。  相似文献   

13.
对于分配矛盾,民法与行政法均存在调整的局限性,并不是调整分配矛盾的基本法;而经济法的调整范围与基本理念决定其成为解决分配矛盾的基本法。税法、竞争法与产业政策法是解决分配矛盾的具体的经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法理论、法理念、法制度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理论对理念有着表层意义上的指导作用,而法理念对法制度有着导向作用。法理论的移植不应有绝对的、政治性的界限,民族信仰贯穿在法制度之中。法理论、法理念对法制度的影响取决于理论、理念与民族信仰之间的和合。  相似文献   

15.
私法自治理念是法理学、私法和公法的重要理念,本文从制度角度,对私法自治理念进行传统法和现代法解读,然后抽象到法理高度。概括出私法自治理念的传统法和现代法内涵。  相似文献   

16.
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的核心。从宏观调控法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及宏观调控法的宗旨,可以得出经济法的社会性,经济法是法律社会化的产物。由宏观调控法的民主性,可以得出经济法的民主性,经济民主是经济法存在的基础、发展的动力。透过宏观调控法可分析出经济法追求的是体制效率、整体效率,社会公平、代际公平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经济法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作为法学教育方法,法教义学是每一位研习法律的人养成法律实践能力必须掌握的方法;作为一门法学科,法教义学以实在法作为其工作对象,以解释与体系化为其工作任务;作为建构法秩序的技术性手段,法教义学发挥着法的简明化、安定化等功能。这三个方面均鲜明地体现了法教义学直面法律实践的品性。对于作为实践理性的法学而言,法教义学以其独特的品格在法学中无疑应居于主轴性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新论经济法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理念表达着人们对经济法的认识、信仰、忠诚和为之奋斗的信心,是经济法的价值之观念形态。经济法理念是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存在的观念基础;经济法理念可以指导经济法的制订、修改和废止工作,指导经济法的实施以及弥补经济法规范的漏洞,从而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法的理性认识和加强经济法地位的巩固。  相似文献   

19.
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法治文化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特定的社会文化类型,主要包括制度性法治文化和精神性法治文化两种。校园法治文化既是以法治为取向建构校园文化的结果,又是法治文化在校园这一特定区域独特的表达形式,因此具有文化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双重特征。鉴于校园法治文化的自身特点,校园法治文化的培植应当以现有学校类型及文化...  相似文献   

20.
"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一直是法学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自然法学派认为道德和法律存在必然的联系,因而主张"恶法非法";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系认为道德和法律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主张"恶法亦法"。从表面来看,两种学说的对立达到了极致。然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深入分析,两者并不矛盾,甚至存在理论的契合性。真正的良善之法,不仅要符合道德的要求而内容良善,而且要具备法律的外在形式。在现代文明的法治国家,出现合法不合理或者合理不合法的两难情形时,应当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衡平个案争议。同时,对不合理的法律适时修、改、废,使其成为真正的良善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