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通过重建班级公共生活,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养成公共精神。具体途径是:更新教育目标,培养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转变教师角色,使其成为创建民主班级的先行者;完善班级生活,营造体现现代社会民主精神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2.
班级是学生在校成长的第一集体,也是学生公民民主意识培养的直接时空,班级民主生活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民主化成长。班集体中的公共岗位是学生履行义务,行使权力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高中阶段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逐步渗透公民意识的培养,完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性自律精神和客观理性分析能力的新时期公民。  相似文献   

4.
民主精神是现代公民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当代教育的灵魂。要使学生成长为具备民主精神的新一代公民,学校教育就必须创设成长的民主环境,培养民主意识、民主愿望和民主能力。但是,在当前的班级生活中,民主精神的培育问题较多,教育专制现象屡见不鲜——这应当引起教育者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高中阶段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逐步渗透公民意识的培养,完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性自律精神和客观理性分析能力的新时期公民。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指一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归属。公民意识是公民作为国家和公民社会成员的一种主体意识,包括公民身份认同意识、法治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培养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需要学校教育营造校园公民生活氛围,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避免"教育过度"现象。家庭教育和媒体舆论也要发挥正面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事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8.
陈亚萍 《中国德育》2014,(14):62-66
正公共空间个人的言行举止是一个社会文明素质的公开展示,培养公共空间意识,是现代公民走向国际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华民族的"国家形象"之必需。本研究根据现代寄宿制中职生的特点,以校园生活为依托,在传统的教育情境中挖掘创新因子,有效形成了"三维六境"公共空间意识的培养路径。一、"三维六境"的设计依据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自由人都生活在共同体中,这种生活的共契性和人的实  相似文献   

9.
田媛媛 《黑河教育》2013,(12):58-58
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一种公共意识,全面健康的公民意识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对初中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一种公共意识,全面健康的公民意识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它关系到当下的社会现实和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学校教育对培养公民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当前初中生公民意识的淡薄着实让人担忧,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各学科中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关系最为紧密的课程,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成为初中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主阵地。笔者在此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只有贴近学生的心灵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这是我的座右铭。我坚信:只有走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兴趣,滋润学生的心灵,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灵性与生命。今天我们追求教育民主,相信民主的教育能培育出具有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公平意识、慈善意识、环保意识、协商意识的现代公民。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现代公民呢?  相似文献   

12.
民主是一种人类公共生活的形式,是一种值得追求的良性形式。没有公共生活,就没有真正的民主;没有公共生活的历练,就无从培养公共精神和民主理性,也就无从诞生真正的公民。《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努力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科学人文素养”。在我国中小学,近十多年来尽管重视了公民知识的教育,但一直缺乏公民教育的实践土壤。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为主线,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主阵地,使学生成为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人。在班级里实行值日班长制、就餐自助制、板报团队制,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组织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4.
民主是一种人类公共生活的形式,是一种值得追求的良性形式."没有公共生活,就没有真正的民主;没有公共生活的历练,就无从培养公共精神和民主理性,也就无从诞生真正的公民.<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努力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科学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薛青 《教育》2012,(34):42-43
在实施公民教育过程中,班级作为一所学校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最佳形式和最基本的单位。为此,在班级文化的创建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来进行规划和操作。步入学校的第一课公民意识应该包括: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参与意识、道德意识及创造意识,这些意识都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然而这些意识培养对于中小学的基层组织单位——班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班级文化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创设  相似文献   

16.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培养适应民主社会的公民,一直是现代学校教育关心的焦点问题。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培养儿童的民主意识提供一个民主的生活环境。但学校民主生活在民主制度和民主权利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学校民主生活的质量,进而妨碍儿童公民意识的形成。这表明在学校生活中存在着对民主制度或民主生活的曲解。学校民主生活的目的在于帮助儿童学会过民主的生活,进而形成民主的意识,为将来成为合格的民主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英伟 《成才之路》2013,(15):69-69
学生的高中阶段,是完成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公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高中生中普遍存在着公民意识不强、不爱关心时事、社会参与意识较弱、社会公德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培养高中生的公民意识显得尤为必要。一、公民和公民意识的概念界定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现代西方学者古斯特纳认为"公民"概念是对在公共领域中涉及到的"我是谁""我应该做什  相似文献   

18.
公民教育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民主社会的基础工程。"公民"概念的界定和在比较视野中追踪公民教育历史,可为研究公民教育的近代传承与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型探明应然路径,即教育观念从"百姓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向,教育目的 (尤其是义务教育)向培养"公民"转向,道德教育向培养"公民素养"转向,实践课程改革向融合型课程形态转向,最终为民主的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正确对待和利用好班干部竞选,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道德意识、规则意识和参与意识。班干部竞选活动是学生在班级这个"社会细胞"中参与的一次民主预演,能为个体日后参与社会民主生活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班级公约应成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因为它是班级成员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围绕班级管理达成的关系契约,是学生通过民主协商后共同设定权利和义务的自主管理制度。班级公约需围绕"合意"进行长期建设。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灵活主动地运用案例教学,不断提升学生处理班级事务的能力,以实现增强学生民主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