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略论"公民意识"、"公民教育"和外语教师的"全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的研究现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公民意识"的培养,也应包括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外语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的一个重要途径;外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公民"的特殊使命,理应加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培养,努力掌握全球化知识,提升全球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正"只有贴近学生的心灵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这是我的座右铭。我坚信:只有走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兴趣,滋润学生的心灵,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灵性与生命。今天我们追求教育民主,相信民主的教育能培育出具有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公平意识、慈善意识、环保意识、协商意识的现代公民。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现代公民呢?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公民意识"。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按照培养合格优秀公民的目的,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承载的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培养的理论,以适合学生思想形成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条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大力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参与式公民教育是指为学生创设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路径,引导学生在具体行动和切身体验中实现公民意识、公民美德与公民人格的成长。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学校公民教育的重要实施者,理应将开发参与式公民教育的路径视为己任。一、开启公共对话之旅,提升公民素养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公民教育大多以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为主,鲜于对话。事实上,公民教育的真谛不仅是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校的公民教育大多数是一种知识教育,忽视公民生活的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关注"完整的人"为基点,强调"参与",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公民教育"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诉求,是实现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生活民主化的提高,需要加强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冲击和影响下,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和学校公共生活缺乏,教育者的路径依赖.造成小学生公民意识严重缺失.然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该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合格公民而彰显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略论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学校德精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公民意识教育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对加强学生德育,促进学生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所谓公民意识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自身身份及权利义务的观点和看法,主要包括道德意识、纪律意识。法律意识及政治意识四个层次。公民意识教育包括道德意识教育、纪律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政治意识教育四个方面。其中道德意识教育是基础,它以“五爱”为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现代公民素养既不可能自然形成,也不可能依靠纸上谈兵得到,只能在班级公共生活中通过长期体验"做"出来。班级公共生活具有指向现代公民素养养成的基本追求,有利于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在学生的班级公共生活中,班主任要强化学生权利意识的培育和维权能力的培养,涵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9.
公民是一个集权利、义务与责任于一体的主体性存在,其内涵的根本指向是公民权利。公民教育是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公民意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市场主体具备公民意识,即"理性意识""平等意识""敬业意识""权利意识""诚信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寻找经济生活中的公民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公民意识,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以班集体为载体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班主任要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相互尊重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用对话协商的方式处理矛盾,把公民意识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公民人格是一种超越传统臣民人格样式的生活方式。培养独立、自主、创造型的公民人格乃是当代教育的基本目标。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权责意识的养成。公民人格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实实在在地培植于生活实践之中。扩大社会参与,培植个体内心的权责意识,是当前公民教育的基本形式。社会参与乃是从个体身边开始的生活习惯。努力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拓展学生社会参与的空间,扩大学生社会参与的可能性,对于学生权责意识的养成和公民人格的深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文章阐述了对职校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紧迫性,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德育工作者应在德育课教学中,通过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有意识地培养职校学生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教育与"基础"课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目标是完全契合的.通过"基础"课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是目前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形成对法律的信仰,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的主要途径.以公民意识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不同专题;以公民教育为核心,采用并改进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帮助学生建立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义务责任意识及程序意识.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文章阐述了对职校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紧迫性,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德育工作者应在德育课教学中,通过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有意识地培养职校学生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6.
学校公民教育不仅要讲授和传递公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共生活的空间,通过公共生活的交互性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共精神。当代社会在生活方式上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私己生活"向现代的"公共生活"转型,这为学校公民教育提供了生活实践的基础。学校公民教育应当依托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型,为学生建构出公共生活的实践平台。在具体的教育策略上,学校公民教育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公共生活策略,主要包括学校领域内的民主管理策略、社团自治策略,以及学校领域之外的"小社区"生活策略和"大社会"生活策略等,来培育和锻炼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民行动能力,提升学校公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会关心"教育的核心是"关心与做人":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关心,在学会关心中培养兴趣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主体精神,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关心;培养新一代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力求改  相似文献   

18.
刘毅  付涛  田勤 《四川教育》2012,(9):21-21
随着社会急剧转型,加强公民意识,加快公民社会建设已成为政府和民间的共识。而基础教育阶段对儿童的公民意识启蒙和养成有着关键的作用。在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我校开始探索通过整合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构建适宜儿童公民意识培养的公共生活。本文重点阐述在学校雅文化和公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后勤管理更新观念,转变管理方式,发掘校工优势,成为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本身蕴涵公民教育,小说《项链》一文中就蕴含人文素质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素材。挖掘教材人文内涵,寻找公民教育孕育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是社会实践,将公民意识的培养紧密地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要在内容安排、方法选择、资源挖掘、机制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探索,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和爱国意识。在“引领学生更好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坚持公民意识的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成长作出更大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