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产生了一大批失地农民,作者通过走访调查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和职业教育状况,对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寻找最合理的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对策,以解决失地农民目前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迅速增加,失地农民就业的关键问题在于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通过对杨凌示范区7个村210户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出失地农民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业教育和培训内容和农民的素质不相适应;失地农民就业意向偏低,缺乏求职信心;失地农民自身综合素质不能提供有效劳动供给和失地农民创业意识淡薄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大批失地农民。要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就必须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文章分析了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并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培训形式、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讨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视野的失地农民职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现代远程教育:失地农民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夜加快,失地农民大批增加.随之.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要促进失地农民就业致富.就应该整合和利用一切教育资源,采取一切措施。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而现代远程教育则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最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发展性公共政策的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实践中还存有不少问题,影响了政策绩效.基于项目管理视角,分析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状况及其深层次问题可知,引入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有助于解决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失地农民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网络化失地农民教育培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失地农民提供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单一的职业技能培训无法满足失地农民的需求,导致培训收效甚微。从培训机构的网络化、培训模式的网络化、培训内容的网络化以及培训技术的网络化建立起多层次、多维度教育培训网络,以提高培训效果,落实均等化的教育服务。设立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可以解决失地农民培训经费问题,以促进网络化的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服务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7.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技能水平,是增强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调查显示,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现状还不理想,存在诸如内容设置不合理、培训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具有失地农民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体系,建立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效果评价机制和外部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在面对劳动力市场时茫然,在选择培训内容时盲目,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效果不理想,职业指导的缺失是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开展科学、有效的失地农民职业指导势在必行.然而,失地农民职业指导不能只关注失地农民一方的指导需求,而应兼顾劳动力市场与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多方的诉求,将职业指导与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进行是失地农民职业指导实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迅速增加,其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如解决不好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竞争能力。通过对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如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10.
《当代职校生》2005,(10):F0002-F0002
近两年来,什邡职中面向社会培训及服务的功能大大增强,先后对下岗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失地农民、农村新增劳动力,复员退伍军人等50000人次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并为他们提供转岗和再就业服务,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努力做到了“培养与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零距离接触,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作贡献,转移一人,致富一家,转移一批,致富一方。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把失地农民变成城镇市民,农业劳动者转变为具备多项技能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等,是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目标;搞好基础性与实用性、一般技能培训与高级及特殊技能培训、理论与实践、生产与生活、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是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原则;应从专业技能教育培训和基本技能教育培训两个方面来构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内容体系;职业技能培训、创业与就业教育是失地农民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心理咨询与角色转换教育、职业道德与诚信教育是失地农民基本技能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失地农民亟需找到新的生存之道。引导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是解决其生存和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而恰当有效的创业培训则能带动更多失地农民积极创业。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存在的观念落后、培训保障机制不健全、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资源分散等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市区规模不断扩大,大片城郊土地被占用,大批农民失去了土地,他们的生存状况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呼和浩特市厂汉板村随机抽取的50户失地农民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该村的征地情况及村民的安置现状。并相应提出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对策与建议,主要是规范征地补偿标准、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和培训的机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维护失地农民权益以及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最低生话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农民工、失地农民、农村村落终结问题,已成为新三农问题。其中,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关注。通过多年来职业教育的工作实践,针对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出现的新三农问题,就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来说,笔者认为,关键要把握好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三个特点,推动农民工更好地实现就业与创业。  相似文献   

15.
略论我国失地农民就业及非农生产技能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推进的必然产物,却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要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弥补其非农生产技能的欠缺,必须通过调动多方面的培训力量、拓展更广泛的培训内容、发展更多样的培训形式、建立更合理的培训体系等途径,加强对失地农民的非农生产技能培训。这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2004-2010年职业教育与培训国家战略,旨在完善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以加强澳大利亚的国际竞争力。在该国家战略的指导下,澳大利亚的就业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满足了企业以及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生的需要,推动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全纳的、合作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冯俊丽  樊迎光 《考试周刊》2013,(15):192-193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我国的失地农民数量连年递增。为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进行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势在必行。总体来看,针对失地农民的现有技能培训方式较为单一、效果不尽如人意。网络化的教育培训针对失地农民的群体特征,形式灵活、直观生动,可有效增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是一个非常特殊群体,在城市发展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弱势地位,当前我国各地解决的应急办法一般就是安置、赔偿和买社保,还处于生存型的应对层次,失地农民问题初期可以这样解决,但是长期看来是不行的。为此,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最关键的和治本的办法是采取发展性政策,对失地农民实施转移培训教育,解决其就业问题。对失地农民进行转移培训教育为我国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新路径,但是当前失地农民的转移培训教育可以说在很多方面才刚刚起步,可以说还处于缺位的不良状态,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和问题,比如功能取向、培训教育的资源问题、培训机制不完善和驱动力明显不足等等问题有待及时回应和处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务必要从多个层面着手努力,才能够推动我国失地农民转移培训教育可持续发展,增强失地农民的发展力、向心力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能否成功,师资队伍培训已成为关键要素之一.从分析国际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状况及特点入手,针对目前我国职教师资培训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三个应对策略: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实行对教师的终身化培养过程和健全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补偿性培训:消除失地农民社会排斥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中产生的一类特殊弱势群体,遭受到诸如经济、政治、福利制度、社会关系网络以及文化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社会排斥,从而陷入"社会断裂"困境。而国际经验表明,补偿性培训不仅可以改善收效甚微的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进而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排斥。因此,必须采取"果断的行动",并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设立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以便推进失地农民补偿性培训的顺利开展;通过补偿性培训,消除失地农民"文化上的欠缺",为其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奠定基础,从而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以便融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