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成人教育是农民就业后提高技能和提升素质的教育,有利于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村成人教育存在农村地区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政府投入不足、缺少理论支持和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应增强农村成人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识、政府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改革创新农村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提高农村成人教育的师资水平。  相似文献   

2.
坚持科教兴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要解决好"三农"问题。造成"三农"成为一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的滞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学习和农村教学经验,从当前我国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必要性和创新策略方面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而农村信息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将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中国电信作为一家重要的电信运营商,有能力也有义务配合政府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通过构建"一大平台、两个系统、三大资源、四项工程、五大保障"的新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配合地方政府加快农业、农村公共领域和农民家庭等信息化建设,确保海峡西岸新农村通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最终全面实现农村信息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理念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和权益仍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文本就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有利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共享"发展的高度提出了系统的提升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17,(4):28-31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对塑造现代社会新农民、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新需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形成良好农村社会新风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进一步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培育"文化四员"、弘扬"文化四风"、建设"文化四馆"、完善"文化四制",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基础、有队伍、有内涵、有载体、有保障,方能有效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乏有效的制度上的严格管理,没有获得应有的"刚性",这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村规民约建设,依靠法规制度、村规民约建设农村精神文明,能够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体现出"刚性"原则,从而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范、持久、健康的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并对我国农村的村规民约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制定村规民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农村的发展被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农村教育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农村基础教育功能需要拓展:一是挖掘基础教育自身功能没有得到完全发挥的问题;二是在基础教育自身功能之外延展挖掘和探索的问题,进而发挥农村基础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三农"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文教资料》2007,(24):67-68
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和新农村建设人才"瓶颈"的双赢之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是摆在政府、学技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在要求,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海西"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为推动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统筹兼顾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建立起来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是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城乡差距扩大化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政府的主导下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服务网络得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特别是农村文化活动下沉,区域特色比较明显。但是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建设仍然存在着专业文化人才欠缺、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他组织"与"自组织"两个角度探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策略和逻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开展与不断深入,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保障之一的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提高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认识,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改革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创新农村成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努力做到"农科教相结合"与"三教统筹",才能取得农村成人教育的全面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时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农村培养合格毕业生,促进城乡教育统筹建设,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对师范院校提出的重要任务.然而,我国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一整套师范院校为农村教育提供服务的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造成了农村不合格教师"出不来"、师范毕业生"进不去"等问题.对此,我们需要重建政府、市场以及师范院校之间的关系,进行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新世纪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从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发展格局、队伍建设、手段创新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尤其是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引入农村教育发展的研究之中,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应该坚持"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以中央和省为主"的投入机制,这种关联思考和"错位"配置,适应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对于推进我国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农村劳动力培训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培训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可持续发展与培训效能的提高,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创新予以保障.这些制度包括:培训机构的资格认证制度、"培训包"开发制度、培训经费"商业式拨款"的财政投入制度、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激励制度、"城乡统筹培训"制度,以及培训工作的归口管理、质量评估和督导检查制度.  相似文献   

16.
小规模学校是农村学校的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托,肩负着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也是学校体系中的"短板".学生的持续流失、教育质量焦虑带来的"信心流失"、城市学校在招生与教育上的替代效应、优势与特色彰显不足、硬件和软件条件较差等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全面振兴的攻坚难点.要全面振兴农村小规模学校,就要形成稳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战略,通过提高教育质量重振人心,用多样化方法办出特色,以城乡统筹与资源共享推进城乡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通过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特色学校建设不能忽视文化的视角。"农村"概念的窄化、农村学校与农村文化的断裂以及撤点并校等政策导致农村特色学校建设失去文化之根。只有重新"发现"农村社区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才能突破现有困境,从而扎下特色学校建设的文化之根,探寻出一条更适合自身条件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农村伦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内在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伦理建设.农村伦理建设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内在要求,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存在的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因素,应采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种信仰来教育农民,从而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农村职业教育搞好了,整个职业教育就搞好了.我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一直把职业教育当作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时期,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一、农村社会建设史实质是党的发展观演变史,历经从"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变化。二、农村社会建设经历了从尽力满足人民最低生活需要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致力平等社会关系到建构和谐社会、从依靠政治动员到加强社会体制机制建设的过程,反映了建国以来党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与实践"扬弃"过程。启示是: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始终把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农村社会建设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