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波 《西藏教育》2012,(1):35-36
马克思说:"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特别是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获得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活动,是手与脑的综合训练,也是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在此,就我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的课程标准对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提倡"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培养,还需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发展与培养学生能力。科学探究不仅是学生学习目标,同时也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现阶段广大物理教师共同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旨在促进中学物理课程教与学改革沿正确、有序的方向进行。要努力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行为,使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物理科学、物理学科和课程、物理学习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入手,分析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把物理科学“转换”为中学物理学科、把中学物理学科“转换”为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的两次“转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物理科学、物理学科和课程、物理学习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入手 ,分析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把物理科学“转换”为中学物理学科、把中学物理学科“转换”为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的两次“转换”  相似文献   

6.
论物理教学过程中两次转换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物理科学、物理学科和课程、物理学习活动的本质和特点人手,分析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把物理科学“转换”为中学物理学科、招中学物理学科“转换”为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的两次“转换”。  相似文献   

7.
正研究性学习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是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教学形式的基础课程。中学物理课程中所学习的许多物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具体的体现,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应用中学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应用物理知识解释具体问题的同时,也是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升华。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科学的统筹研究性学习和物理  相似文献   

8.
2012年公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学科教学知识(简称PCK)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领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发展他们的PCK.中学物理教师的PCK主要包括基于物理科学理解的物理学科知识、关于学生理解物理的知识、关于物理理解的知识和物理特定课题的教学策略的知识.教师的PCK是在教学实践中建构和发展的.PCK的发展具有非线性、螺旋性和动态性等特点.中学物理教师PCK建构的基本策略是:提升对物理科学的理解水平、形成促进PCK发展的教学思维、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拓展物理课程的学科视域、提升整合转化能力、多路径丰富PCK资源库.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地方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就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作些分析探讨。一、开展科学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然界、社会生活以及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选择与所学物理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学生与教师一起对课题进行探究,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同类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索STS教育在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将STS教育理念践行于中学物理教学中,以“课内渗透,开展活动课教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编写STS教材及开设STS选修课程”等途径促进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从而实现了学生兴趣的激发、知识建构能力的提升,促进了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师生科学素养与对科学本质理解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贵,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中学物理的教学目标,不应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收集知识的容器,而要为培养有时代特征的、能大胆思维的和有创造能力的人材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物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在接受整个物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能形成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并具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学由知识性功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性功能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长期的传统教学过程中,一部分中学物理教师习惯于"知识本位"的教学目标,对三维目标的有效实施感到困惑和茫然.此外,我们在物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是:一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低下,缺乏将物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物理学的发展知之甚少,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要。物理课程的意义就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知识加技能、过程加方法,多方面培养学生,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自然物理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体验到科学的探求真理的过程。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了解学习物理知识的科学方法并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形成科学的发展的思想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的物理课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本文旨在论述初中物理课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培育初中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中学物理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新课程推进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到位,对新课程教材编者意图的理解还存在偏差.本文旨在从当前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出发,从读懂物理课程标准入手,找到新课程物理教学的切入点,真正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物理知识,从而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目标从学科本位向以学生的发展转变,课程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认知特点,注重物理与生活及社会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陈文彪 《教育革新》2010,(10):42-42
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必须充分发挥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学物理课程的知识内容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中学物理的内容多数是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或从实验过程中归纳得到,或由实验进行验证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充满了丰富的方法论和世界观等物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杨得永 《考试周刊》2012,(55):143-144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应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中可看出物理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方面来讲,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物理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观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为增强教学有效性,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8.
赵玉芳 《学周刊C版》2024,(12):103-105
在生活化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要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学到实用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因此,中学物理教师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整合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设计生活问题,开展多样化的生活实践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立体化、直观化,引导学生借助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理解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使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获得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必须明确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意义,并提出如何更好实施科学探究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金科 《考试周刊》2013,(25):131-131
物理学魅力除体现在它的学科性质和发展史上外,其最大的魅力在于需要人们去探索,也就是说物理学的真正魅力在于物理学的探索性,人们在探索物理学知识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情感体验才是物理学最根本的魅力所在。物理学魅力对物理科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运用物理学魅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作者在参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物理学魅力与中学物理教学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