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2.了解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3.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4.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和方法5.知道原子核的组成6.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核组成的思路和方法自学参考提纲:1.1897年,发现了电子。2.1909年到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的实验3.看图20-1,归纳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结果是:。4.a粒子偏转的原因是:。5.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6.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是:。7.发挥你的想象,比较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8.看图20-2,根据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解释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9.1…  相似文献   

2.
1.α粒子散射实验例1 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一个很小的核上.(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只能处在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分析 A.此题考查a粒子散射实验,不是考查原子的核式结构及能级.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α粒子散射现象是建立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实验证据,它对于否定汤姆生的“枣糕”原子模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该实验涉及微观事件,在中学原子物理教学中难以进行演示,造成了许多同学对实验现象的抽象感.本文利用C语言图形环境模拟了由四个原子排列而成的单层金箔片,展示了三个α粒子基本上无偏转、小角偏转及大角散射三种情形的动画过程.二、实验原理及函数功能说明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基本图1上不发生偏转,通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较明显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α粒子与靶核作弹性碰撞时,其动能、角动动量守恒并满足冲量定理,简明地推出α粒子散射公式。  相似文献   

5.
从卢瑟福的一些表述出发,结合相关科学史料,浅析α粒子散射实验的前因后果,指出α粒子大角度散射现象的发现才是该实验的真正历史价值所在,提出将"α粒子散射实验"更名为"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同时对卢瑟福及α粒子散射实验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初,卢瑟福从α粒子的散射实验中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由此开辟了原子核物埋的新领域,其中α粒子散射实验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原子结构的“入门”.高中物理教材中,α粒子散射实验是重点介绍的内容,但由于中学一般较难开展此类实验,教师常采用看图讲“实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静态”的物理事实.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宅被动地接受结论,机械地记忆.  相似文献   

7.
《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笔者用“Director”制作了课件,对α粒子散射实验进行了模拟,以求学生对原子核成结构的出现历程有一个清晰的、形象的认识。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榕楠 《物理教师》2009,30(2):29-30
新课程人教版物理选修3—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不同元素对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确定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Q.又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可以推算出原子内含有的电子数。”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喜欢刨根问底的学生对这段话提出了疑问,科学家是如何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确定原子核的电荷的?这确实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对此作一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是在卢瑟福核式结构学说上引进了量子理论C.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贯穿能力很强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2.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卷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A)α粒子的散射实验.(B)对阴极射线的研究.(C)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D)质子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杂质和表面粗糙的散射,运用量子统计的格林函数方法,计算金属薄膜中的电导率,计算表明:在薄膜系统中,来自杂质和表面粗糙散射的电导率都以π/KF(KF作为费米波矢值)为周期随厚度d振荡。  相似文献   

12.
雾中小水滴对光的散射属于多次散射.现利用电磁波和几何光学的理论,从3个方面解释了雾中小水滴对光的散射,建立了相应的散射模型,并对这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光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小颗粒物质被散射后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其实是光与这些小颗粒物质碰撞的结果,都是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康普顿效应是X射线光子与电子碰撞的结果,是光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拉曼散射是可见光与分子碰撞的结果,是光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简要介绍了它们的历史发展过程,阐述了两者的原理,并就其原理和在实际应用上进行了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理论。  相似文献   

14.
将粗糙面散射理论与计算图形学结合起来,利用基尔霍夫方法,建立复杂体粗糙面激光雷达散射截面(LRCS)理论模型。依据复杂目标粗糙面的散射特性,设计数值算法,对复杂目标进行精细几何建模。计算了激光(波长1.06μm)入射下,朗伯板以及一种组合复杂激光散射体的LRCS随接收天顶角的变化。该建模方法可根据不同工程需求进一步推广用于计算更复杂表面粗糙目标的激光雷达散射截面,应用于目标激光识别和光学特征提取。  相似文献   

15.
通过NO-Ar、NO-Kr等碰撞体系的势能,可看出分子相互作用势与微分散射截面的紧密联系,来自散射实验的数据提供了分子相互作用势能表面的极好的测量,而理论上提供的势能表面又可用于散射计算中来解释或预言可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6.
能量为E的粒子被某一势阱散射,如果推求总散射截面常常易忽视物理背景,本以题设的条件为依据,明确了总散射截面公式的上、下限,从而得出与献[1]不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Veerabuthiran  S 《Resonance》2003,8(4):33-43
Lidar is a powerful technique for the study of atmospheric structure and dynamic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minor constituents of the atmosphere such as aerosols, dusts, clouds, water vapour, and wind speed and temperature structure of the upper atmosphere can be studied using lidar.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idar operation, types of laser used for the remote sensing of the atmosphere and mechanism of scattering/absorption processes when the laser interacts with the atmosphere. Part 1 gives the basics and applications of lidar. Also, one type of lidar—Mie and Rayleigh lidar is described. S Veerabuthiran is working as a research fellow in Space Physics Laboratory, Vikram Sarabhai Space Centre, Trivandrum. His research involves the study of aerosols, dusts, and clouds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and temperature structure in the upper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在三维无反射型标量势和矢量势相等的条件下,给出了Dirac方程和KleinGordon方程的S波散射态精确解.  相似文献   

20.
得到了计算各向异性非均匀介质电场的有限差分方程,验证了所得差分方程的正确性;得到了各向异性三棱体内外电场与电势的分布,研究了该目标的Rayleigh散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外电场极化方向的介电常数明显的影响散射,垂直方向的介电常数影响不大;算法不受目标形状、电磁参数等因素的影响,简单明了,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