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东北林蛙一体化设施养殖是人工养殖林蛙的必然趋势,该文通过总结多年养殖经验,概括出养殖过程中蛙棚的设计、蛙卵孵化、幼蛙雌雄分化、幼蛙上岸、幼蛙生长、幼蛙越冬和幼蛙出蛰管理等关键技术.蛙棚的设计要保证为林蛙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防鸟、防鼠、防蛇、防逃逸,同时,要实现蛙卵孵化、幼蛙饲养、幼蛙越冬、幼蛙出蛰及成蛙生长一体化的管理条件;蛙卵孵化关键技术包括控温、控光照、控饲料,保证蝌蚪在生长期内快速生长,形成一定重量的健康幼蛙;幼蛙雌雄分化关键技术是控制变态期水温在10℃以下,保证雌蛙高比例分化;幼蛙上岸管理关键技术包括控湿、控光照;幼蛙生长期管理关键技术包括提供阴凉干燥的环境、充足的食物,保证幼蛙定时定量运动;幼蛙越冬管理关键技术是保证水体内有充足的氧气;幼蛙出蛰管理的关键技术是提供适宜的阴凉干燥的休息环境.  相似文献   

2.
用红宝石激光微束(聚焦光斑直径10μ)照射黑眶蟾蜍二、四、八细胞期的分裂球和原肠胚,产生的畸形胚胎和死亡率,可因发育时期不同和照射能量密度的大小有所差异。发育时期愈早,其死亡率愈高。在二细胞期,当照射能量密度低于312μJ/μm~2时。观察不出有显著的外部变化。照射能量密度提高到312、470或623μJ/μm~2时,胚胎死亡率亦随之增高;但用1244μJ/μm~2的能量密度的光束照射,全部胚胎死亡。正在分裂的卵被照射后,发育成为各样的畸形胚胎或蝌蚪而死亡,只少数能够发育至变态成小蟾蜍。用623μJμm~2能量密度照射二细胞期卵裂沟的卵,多数只能发育至原肠胚,少数发育成为头部分化不全的蝌蚪而死亡。用相同能量密度照射黑眶蟾蜍和泽蛙的二细胞期分裂球,由于黑眶蟾蜍卵皮层的色素较泽蛙的黑,增强了激光微束照射的效应,致使死亡率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3.
从自然环境中获得东北林蛙蝌蚪共638只,在实验室内分装在6个1000ml的大烧杯里,用不同饵料饲养60天,发现饵料不同其生长速度、体重都有所不同,实验发现甲状腺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蛙的趣闻     
蝌蚪在蛙体内生长蛙类是体外受精的动物,孵化成活率不高,全靠大量产卵来延续种族。有一些蛙种具有保护后代的特殊本领,在美洲,有的母蛙背部长有蜂窝状小窝,有的公蛙背部有折皱,让受精卵在背部孵化成蝌蚪再独立生活。澳大利亚有一种蛀产卵受精后,把受精卵吞进体内,胃成为临时子宫,卵在胃里孵化,发育生长,变做小蛙。临产时,一只只小蛙从  相似文献   

5.
东北小鲵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1年4-10月对东北小鲵的调查,实验结果表明,每年4月中旬至下旬为出蛰期,9月底至10月初为入蛰期。性成熟时体长雄性90mm以上,雌性86mm以上。孵化期14-2l天,孵化率为94.37%,孵化起点温度为4.137℃。孵化有效积温为196.0784日度;变态期为85-94天,变态率为97.26%。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温度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将蝌蚪分别在5℃、15℃和25℃三个不同驯化温度下饲养直至完全变态成蛙,饲养期间定时测量记录蝌蚪全长、体长、体宽及变态情况,所得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不但随发育时间变化而且受温度影响显著,在5℃下饲养其身体全长及体长增长最快,在25℃下饲养体宽增长最快;在相同时间内,25℃饲养温度下蝌蚪的变态率最高,而在5℃下,蝌蚪均不能完成变态发育。  相似文献   

7.
文中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测定方法研究了杀虫剂敌敌畏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毒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2~24℃条件下,敌敌畏对中国林蛙蝌蚪24h、48h、72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分别为25.18、15.79、13.27和1.86ul/L,并且蝌蚪的死亡率随着敌敌畏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下,敌敌畏污染仍可抑制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牛蛙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2℃,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30℃.牛蛙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不尽相同.当水温升到18℃以上时,牛蛙开始发情.牛蛙的产卵量与年龄、个体大小、营养条件及生态条件等有很大关系,一般情况下,产卵量自1万至5万粒不等.卵孵化的最适水温为25-28℃.蝌蚪完成变态发育需要77d.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份为牛蛙的越冬期.  相似文献   

9.
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在水中生活,生长到一定程度开始变态.变态期内,蝌蚪内外器官由适应水栖生活转变为适应陆栖生活,外观上出现成对的附肢,尾部逐渐萎缩,最后趋于消失.正常情况下,从孵化出蝌蚪到形成成体幼蛙,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如在学习"激素的调节"后,学生了解到甲状腺激素有促进动物个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为探索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我组织学生进行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影响的课外探究实验,并观察在不同浓度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下蝌蚪的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鳄卵的放置方位、覆盖巢材等影响鳄卵孵化的不同因素进行人工控制和选择,并作对比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湾鳄(Crocodylusporosus)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30~33℃,最适相对湿度为85%~95%,苔藓类植物是孵化湾鳄卵的最佳辅垫和覆盖巢材,而卵的放置方位对孵化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在模拟棘胸蛙的野生态环境情况下,通过人工控制养殖池水的水温和酸碱度,根据棘胸蛙的生活特性,合理进行亲蛙选育、蝌蚪培育、幼蛙饲养和病害防治的技术改良,可以达到棘胸蛙年产卵次数达6~7次,年产卵量达1935粒,蛙卵孵化率达96.1%,蝌蚪变态率达96.5%,幼蛙成活率达96.8%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是衡量种蛋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研究艾维因肉鸡父母代种蛋最佳孵化效果的蛋重范围,本研究于2006年3月在陕西正大有限公司孵化中心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艾维因肉鸡不同蛋重对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种蛋蛋重在55.1~75g范围内,受精率和孵化率高(其中以60.1-65g为最高),55g以下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较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尽量要选择55.1~75g的种蛋进行孵化,淘汰55g以下的种蛋,以保证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甲醛对种蛋熏蒸消毒,熏蒸时间的不同对种蛋孵化率有很大影响.本次试验将12000枚商品代罗曼褐壳蛋鸡种蛋分成四组,通过不同时间的熏蒸消毒试验,结果表明:以熏蒸20-30分钟的时间,种蛋孵化率较高,孵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在正常的孵化条件下,测定了迪卡鸡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重率,通过系统分析种蛋的失重规律及失重与孵化效果的关系表明:种蛋的失重遵循快——慢——快的规律,且失重过大和过小均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5.
用Nax Borm理论,及改装了的WSN-100型法布里泊罗(Fabry-Pe’rot)干涉仪,测量了He-Ne激光波长超精细结构.  相似文献   

16.
孵化至18d的肉仔鸡活胚蛋240枚,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枚蛋。处理组Ⅰ羊膜腔注射1mL0.75%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处理组Ⅱ、Ⅲ、Ⅳ分别向羊膜腔内注射质量浓度为0.5%、1.0%、1.5%的谷氨酰胺营养液1mL。继续孵化及出壳后分析表明:胚胎注射对胚蛋孵化率没有影响(P〉0。05%);胚胎注射谷氨酰胺对肉仔鸡出壳重和出壳重/蛋重无显著影响(P〉O.05);出壳后第3天,试验组体重较对照组有提高的趋势(P〉0.05),出壳后第7天,1.0%注射组体重比对照组提高10.89%(P〈0.01),1.5%注射组较对照组体重增加7.33%(P〈O.05);3日龄肉仔鸡0.5%注射组血浆T4含量较对照组提高23.67%(P〈0.05);7日龄肉仔鸡1.0%和1.5%注射组血浆T3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6.63%和26.16%(P〈0.05)。总之,鸡胚注射G1n可促进肉仔鸡早期生长发育,注射对胚蛋孵化率及出壳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者系统地论述了激光的光学特性.激光的良好方向性、准单色性和相干性,以及激光在很窄的频宽内可以发出很大的辐射功率.同时系统地论述了氦氖激光器在准直、定位、全息技术、精密计量、光盘录放、光学教学演示以及在其它实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The ascidian Ciona intestinalis is a model organism of developmental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and may provide orucial clues concerning two fundamental matters, namely, how chordates originated from the putative deuterostome ancestor and how advanced chordates originated from the simplest chordates. In this paper, a whole-life-span culture of C. intestinalis was conducted. Fed with the diet combination of dry Spirulina, egg yolk, Dicrateria sp., edible yeast and weaning diet for shrimp, C. intestinalis grew up to average 59 mm and matured after 60 d cultivation. This culture process could be repeated using the artificially cultured mature ascidians as material. When the fertilized eggs were maintained under 10, 15, 20, 25 ℃, they hatched within 30 h, 22 h, 16 h and 12 h 50 min respectively experiencing cleavage, blastulation, gastrulation, neurulation, tailbud stage and tadpole stage, The tadpole larvae were characterized as typical but simplified chordates because of their dorsal nerve cord, notochord and primordial brain. After 8-24 h freely swimming, the tadpole larvae settled on the substrates and metamorphosized within 1-2 d into filter feeding sessile juvenile ascidians. In addition, unfertilized eggs were successfully dechorionated in filtered seawater containing 1% Tripsin, 0.25% EDTA at pH of 10.5 within 40 min. After fertilization, the dechorionated eggs developed well and hatched at normal hatching rate. In conclusion, this paper presented feasible methodology for rearing the tadpole larvae of C. intestinalis into sexual maturity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and detailed observations on the embryogenesis of the laboratory cultured ascidians, which will facilitate developmental and genetic research using this model system.  相似文献   

19.
中华大蟾蜍生活习性及人工养殖场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大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其个体发育过程有变态现象,抱对、产卵、排精、受精过程、受精卵的孵化及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都必须在水中进行,成体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可水陆两栖,怕低温,气温过低需要冬眠.蝌蚪期食性是由植食性向杂食性转变,到大蝌蚪期以后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同时由摄食静态饵料转变为捕食动物性活饵,因此在人工养殖选择养殖场地时,应根据中华大蟾蜍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等件的要求选择场地,以使建造的养殖场有利于中华大蟾蜍的生长繁殖,并能获取最大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检测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镇海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镇海林蛙蝌蚪的死亡率随着甲维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在水温15℃条件下,甲维盐对镇海林蛙蝌蚪的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53 mg/L和0.129 mg/L,其安全浓度为0.0129 mg/L.显示了甲维盐对镇海林蛙蝌蚪具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