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高校利用地域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构建和方法创新。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主要有吹响地域文化号角,形成引领思想的“文化圈”,开展地域文化调研,铸造淬炼精神的“文化炉”,搭建地域文化平台,建设弘扬美德的“文化场”,注重地域文化创新,凝聚奉献社会的“文化魂”等途径。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所蕴含的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儒家心理教育思想所包含的“适应心理—致中和”“人际心理——仁爱本”“意志心理——坚忍”“学习心理——知与行”“人格心理—健全”等内容,对当今大学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心理教育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与时代相融合,实现内容特色化;运用网络载体,实现方式多元化;尊重个体差异,实现教育个性化;关注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幸福感,从而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要直面和正视高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够强、不够硬的问题,着实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策略研究上下工夫,在校内构建和建设一个平台——具有“泡菜坛子”效能的校园文化;在校外打造和充实一个舞台——具有“淬火加钢”功效的社会大课堂;利用互联网打通和贯通一个展台——具有“空中教室”作用的网络学校,进而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郑忠梅 《大学时代》2006,(10):130-132
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引入文化学的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自身前途和命运的关注的必然。文化视野关照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关注“基于文化情境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具有深刻的文化关怀意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引入文化学取向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旨趣。  相似文献   

5.
随着作为时间性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愈发普遍地通过数字化场景而发生与运作,数字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显现出从“单向线性”到“无时间性”、从“公共时间轴”到“私人时间轴”的本体流变。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异化,科技加速与功利取向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碎片化”,量化时间的理性规训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指涉的“生命体验”,“信息化在场”形塑了错乱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轴。为破解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异化困境,可能的重构理路包括: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现时存在”,重构数字化时代的共鸣关系;坚守量化时间与质性时间的辩证统一,重构数字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观;转“信息化在场”为“身体在场”,重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叙事性”。  相似文献   

6.
精准思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立体联动、融合协同,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课堂、课外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和数字空间第三课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面临“主流场域”话语式微、“聚合场域”多元分散、“虚拟场域”主体弱势等现实困境。在新时代,聚焦精准思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必须在紧跟精准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精准思维”“精准设置”“精准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守正创新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叶章辉 《甘肃教育》2023,(7):19-23+2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至关重要。搞好思政教育,学校要立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从培育学生的“情商”出发,以场域构建为载体,积极构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师生相互信赖的“心理场”、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场”、学校五育融合并进的“文化场”,尽量避免学习中学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的产生,用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学科发展,应该鼓励不同意见甚至对立观点之间展开争论,尤其要提倡研究方法论方面的研讨和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生态德育研究”等虽然使用着共同的概念——“生态”,但它们的研究旨趣,方法论意义或指向却有区别。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更倾向于一种对方法论的追求,而不大关注考察自然界“自然生态”的内容;而生态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更倾向于对自然生态内容的选择与偏好,而不大关注方法论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周围存在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非实物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它是高校里客观存在的精神现象的特殊形态,会对大学生产生难以抗拒、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是一个复合的系统,主要由"心理——情感场"、"文化——信息场"、"环境——制度场"等子场组成。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场"内各类吸引因子或活性因素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其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全方位和隐蔽渗透,其功能主要包括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下,以民族认同观、民族国家观、民族宗教观、民族历史观、民族文化观、民族团结观和民族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观教育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更具有区别于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显著的民族性特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征预示着在推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程中,应由“粗放式研究”走向“集约式研究”、由“单一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走向“多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学院研究”走向“田野研究”、由“研究中国”走向“中国研究”。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出场是在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总结和评价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学科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宏观探讨、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归宿不同而进行范式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范式等几个方面。但从整体上看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还是以“传统教育学范式”为蓝本、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非此即彼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的阐释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以深化其范式研究,勾勒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内在逻辑及其具体演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内涵,贯穿主线、问题域以及境界层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怀化师专学报》2014,(1):F0003-F0003
该学科培育点现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及应用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两个学科研究方向。下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湘西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应用性研究”、“湘西红色文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理论及应用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成长教育”等六个研究子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青年亚文化的生成过程中,隔离机制提供了独特的精神环境场域,它通过宣示亚文化对主导文化的疏离及区隔的立场而获得一种自我确证和相对独立性,但同时也引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堵点与难点。跨越二者之间的文化沟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要推动青年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从“隔离”到“对话”的转化,通过勇于“破壁”、主动“入圈”、积极“出圈”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亚文化的高质量精神引领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是一个热门话题。就其研究领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属意识形态范畴,是文化思想和精神风貌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体现了社会和文化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思想文化要素等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及其建设的实质;从以主导性原则为中心、以合力共振原则为方向、以顺应超越原则为尺度、以预警引导原则为向标,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原则;从以情境认知为基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场域功能来增强践行力,以问题为导向深度开发和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资源来增强解释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网络空间来增强应对力,阐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这一重大论断。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何做好课程思政是每个高校都面临的问题。本研究对X大学教师、学生进行实证调研,深入了解课程思政现状,发现在沟通交流、课程融合、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321”系列解决措施,即3支核心队伍——学校管理队伍、授课教师队伍、学生队伍;2种手段——文化建设及新媒体运用;1个体系——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以促进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民族传统文化要坚持辩明“精华”与“糟粕”的基本原则;坚持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方向;坚持中华传统文化“多元一体”的内容;坚持科学评析“文化复古”的立场。在教学中,要从教材体系、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上探索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仪式作为兼具展演色彩和教育意义的象征性活动,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仪式教育的文化深厚性、时间延续性、场域广阔性与“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具有逻辑一致性,为二者的有机结合提供可能。仪式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具有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塑造青年学生多维认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性的价值意涵。未来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协同机制,开辟仪式空间、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善用仪式符号、完善教育载体等举措促进仪式教育更好融入“大思政课”建设。  相似文献   

18.
科学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基本范畴,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水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应是一个规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构建包含两个板块——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基本范畴内的八个范畴——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19.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基本范畴,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水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应是一个规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构建包含两个板块——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基本范畴内的八个范畴——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20.
“生物化学”是高等学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都需要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生物化学”课程体系和课程内涵中蕴含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点,在课程知识传授的教学活动中,将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有利于在当代高等教育中开展学生科学精神、辩证唯物观、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和体制自信等思想政治育人相关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就“生物化学”课程内涵体系及其中的专业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要义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进行个性化阐述,为高等学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生物化学”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