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对外来词"秀"字在LIVAC语料库中的类连接模式进行描写,归纳其修辞和搭配的特点所在,试图对这种特点的成因做出解释。结果显示,"秀"的类连接用法是沿用了汉语的范式:其典型用法是作为名词使用于三字词中,典型类连接为名词+名词。文章认为,外来词修辞搭配特点反映出汉民族语言修辞心理共性,即外来词进入了本民族语言词汇系统之后,词义规范和语法功能向汉语模式靠拢,逐渐定型。  相似文献   

2.
外来词在报刊中大量使用,丰富了报刊语言,外来词也依赖报刊而得到了推广和发展。报刊语言中外来词的众多类型,使得报刊语言显得更为活泼、新颖。但外来词的不规范现象也给报刊语言的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报刊语言的规范应遵循“必要”、“合身”和“择优”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秀美”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艺术的主要气质之一 ,原因在于《文心雕龙·隐秀》对“秀”的使用和界定 ,使“秀”成为了一个自觉而普遍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4.
经常听到有将蜀汉后主刘禅的“禅”字读成“chán”。笔者认为这种读法是错误的,刘禅的“禅”字应读作“shàn”。理由如下:1、读“chán”不符合历史实际。若读成“chán”,它便是外来词。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篇中说:“禅,梵语禅那。自从鸠摩罗什译出《禅法要解》等书,禅学始成专业。”鸠摩罗什是后秦时期的高僧,上距刘备所处的东汉末年一个多世纪。东汉末年,佛教在我国传播并不广泛,梵语文“禅”很难说在当时已进入汉语。退一步讲,即使当时汉语中有此外来词,须知刘备本是一名儒生,他的老师就是“学为儒宗,士之…  相似文献   

5.
乔舟 《现代语文》2004,(1):27-27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一句话:“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课本及与之配套的《语文教科书教师备课手册》(苏教版)(第五册)都将“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一句译成“远望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这里,均把“深秀”解释为“幽深秀丽”。即“深”是“幽深”,“秀”是“秀丽”。徐中玉、金启华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对此也作了同样的解释。笔者认为,这样理解会遇到下面两个问题:第一,课文研读从全句来看,“深秀”和“蔚然”都是描写琅琊山的,说远望琅琊山“草木繁茂”(蔚然)讲得通,而说…  相似文献   

6.
“省城举办内衣秀”、“网吧人满为患”、“非常可乐 ,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随便翻看哪天的报纸、杂志 ,打开电视或扫一眼路边的海报 ,此类语言比比皆是。由此 ,我们总该来稍稍关注一下这些悄然融入并极大扩展了我们生活空间的新词语。“秀”源于“脱口秀、做秀” ,由香港中转而来 ;“吧”出自“酒吧” ;“可乐”自是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截取而得。它们都是纯粹的音译外来词 ,分别是英语单词“show、bar、cola”的音译。也许是音节的响亮上口 ,也许是迎合了人们的某种心理 ,总之 ,一经上市 ,便成为“构词秀” ,成为新词语中…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是,有关吃的饮食文化,东西方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怎样才能在遇到外国人时,准确而又流利地把我们内心的想法与情感传递给对方呢?下面就教朋友们一些与吃有关的“洋话”,帮你们在朋友面前大“秀”特“秀”。  相似文献   

8.
贺萍 《现代语文》2006,(7):30-31
"外来词",也叫"外来语",在某种意义上可同"借词"相当.在汉语中,一般来说,"外来词"是指在词义上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不同程度地汉语化了的汉语词;严格地说,还应具备在汉语中使用较长时期的条件,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外来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汉语中外来词的分析,探讨了汉语对外来词的“归化”和“异化”的倾向,以及外来词要实现语素化的转变和外来词的类化构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人以为上课秀不秀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这“秀”中有没有一些实际的东西,或有你想要的,或有你能学习的和你有感触的情(感)、理(念)、(方)法。若有,则秀一秀又何妨;若无,则秀不秀都没意思。这里单说《相约拱宸桥》一课,王老师可谓深谙其道,他把课搬到了拱墅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确实有许多“秀”在里面。你带学生出去了将近一个下午,那么课表中的其他课怎么安排?拱宸桥在杭州,还可以带学生成行,那么《威尼斯的小艇》在威尼斯,还带学生去吗?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上课形式开创了众多的第一,课是否还是这样上?总之,林林总总,相信还有许…  相似文献   

11.
"最……之一"属于"……之一",它要求"之一"的前项必须是"多个……"。"最……之一"是可用的,但只有当"之一"的前项是"多个……"的时候它才可用,否则不可用。表达"并列最……"的人或事物时,能用"最……之一";表达"独个最……"的人或事物时,不能用"最……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现代成语巨典》堪称一部规模巨大,影响广泛的成语类语文工具书。但是该词典选收词条有失察,失当之处。如其所收“洗手革面”既非历史上沿用下来的成语,也不是新出现的所谓现代成语,更不是“洗心革面”的异体,变体,仿拟或翻造,因此该词典收入“洗手革面”,既违背其编写宗旨,也给读者造成不良影响,实属误收,应在再版时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生前根本没有正式使用过“卡夫丁峡谷”一词,这个词也不能正确表达他的思想。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意思是避免资本主义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俄国农村公社在种种前提条件下,可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但并不是跨越资本主义直接进人社会主义。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跨越理论”或者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也无法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是跨越资本主义提供理论依据,与此相反,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否定了“跨越论”,而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缩短阶段的观点形成了有力的互证。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互相补充”的思想,找到了首先胜利的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没有得到胜利的西方无产阶级帮助下,获取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把"字句受体前"个"字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受体B前出现量词“个”可以表示“不定指”,但这并不能概括其所有的 “个”字功能。“把”字句受体B前的“个”还存有何种别样功用,这是本文所要着重揭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在其词作中,频频使用“瘦”字。本文从人格比照、生命体验、时代审美印记 3个方面,论述了李清照运用“瘦”字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7.
在考查大量偏正组合的基础上,对其规律性进行描写,并试图运用音步、长度、隐形关系、配价等等从韵律、结构和语义上加以解释.指出了“的“形式的大体使用环境.此项研究无法进行穷尽式统计,对组合灵活、无特殊规律者未作介绍.  相似文献   

18.
Asher等在编著的《语言及语言学百科全书》中将“语法化”定义为:具体语境中实词虚化或松散的结构紧凑化的过程。就实词虚化而言,又可分为实词向虚词的完全虚化和由意义较具体向较抽象转化的实词内部虚化。本文在对《论语》“及”字进行穷尽性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及”字的一些虚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如果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查找"窝囊"这个词,义项里并没有"衣服穿得不得体、肥大、不利索、邋遢、不整洁、不齐楚"的义项,而实际交流中,常常使用"~穿得很窝囊"这样句子。这给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带来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20.
人们多以“味”、“韵”、“格”等审美概念概括词作的不同审美本质和特征,先著在《词洁》中提出的“洁”同样属于一个蕴含丰富的审美范畴。先著所谓的“洁”主要体现在词调、词的韵律以及语句的锤炼三个基本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洁”的内在核心,而“雅洁”和“才高情真”则是“洁”在更高层面的要求。文章采用分析法着重探讨“洁”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深入地把握先著的词学思想和审美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