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儿童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两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他们个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最佳时期。抓紧这一时期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对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毛金云 《新课程研究》2009,(12):175-175,178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且会成就学生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刘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3,(25):249-250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期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环保意识的形成和行为自觉性的培养,幼儿期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对于少年学生,尤其需要注意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因为,“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个性在智力方面、道德方面和社会思想方面自我形成的年  相似文献   

6.
学校德育既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还要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最佳时期。创新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在管理机制、德育教科研、丰富多彩的活动、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实效性创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自己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 ,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就为他们今后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 ,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或教育方法不当 ,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就会影响其今后一生的发展。所以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适应时代要求 ,提倡素质教育 ,把德育作为根本的今天…  相似文献   

8.
道德责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庭、学校、社会、个体认识等因素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和道德责任感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在运用家庭引导、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个体自我教育等渠道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时,注重家庭教育的导向性,发挥高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做到各方面的协调一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进行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为一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道德发展、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0.
冯丽君 《教师》2020,(12):95-96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加速推进依法治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的正面引导提高学生的道德信念,使学生形成的良好品德;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促进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树立榜样,激发学生仿效,教会学生自我教育。学校有责任主动联系家庭和社会各种教育力量,搞好配合协调,共同教育好下一代。只有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营造和谐育人氛围,才能取得最佳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2.
自我教育是学生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并以此为基础认识、评价、控制、调节自己的思想行为。学生的思想品德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可以转化为一种能动的自我教育的力量,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能自觉地接受并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即使是在他们独处或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仍然能按社会的要求协调自己的行为,不断地自我扬弃,积极地生活,成为一个能自治的人。自我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自觉参与自身思想行为发展的最高形式。只有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常建勇 《教育艺术》2007,(12):46-47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代儒学教育大师.朱子理论作为封建社会后期官方教化的主要内容,在教育领域处于独尊地位.朱子的自我教育思想,是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教育是一种自觉进行的教育活动,由道德认知到情感认同、意志锻炼直至行为践履,每一个环节的完成,都离不开对自我教育方法的具体选择和准确把握.朱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自律、自省、存养、居敬等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和修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青年教师是教育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知识结构合理,处于专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青年时期的发展。如果能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与合理激励,使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情得以保持,使其水平的提高与经验的积累长期处  相似文献   

15.
引导学生在道德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实现自我教育,将自我教育中体验到的做人做事的道德认识内化为自身需要,在持之以恒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德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品德心理形成的内化机制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地龙 《江苏高教》2007,2(2):115-117
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展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道德情感内容看,需要通过树立能反映大学生心理意象的榜样等强化机制进行.从道德情感形式看,要考虑到大学生道德思维发展水平,需要通过大学生自我教育机制才能达到.品德的形成也是其人格的发展过程,需要大学生把对自我的认同与对国家、人民的认同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由于处于生理、心理的发展形成期,因此德育工作的重点应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如果说,教师通过教育促进学生提高道德认识,使学生道德心理发展发生“量变”,那么学生道德习惯的形成则是他们道德心理发展的“质变”。学生只有真正能运用规范标准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形成高尚的品德。一、自我教育能力的内涵自我教育能力是指个体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内在控制的力量。它体现在思想品德上是鉴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体现…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德育教育关系到幼儿人格成长的将来与社会的和谐,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幼儿的思维、个性及道德观念的形成,需要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密切关注和引导.从幼儿园时期开始,重视对孩子品德的教育和培养,这对孩子的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标志,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于96年3月制订了“全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实验专题,并有计划、有步聚地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实验目的在整个教育培养活动中,始终贯穿学生是主体的教育原则。迈b上实验活动,使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有一个质的飞跃。基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维方法、规范的行为习惯,从而探讨新时期少儿综合素质教育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二、实验步聚: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调查情况,制定计划…  相似文献   

20.
对青少年及时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现行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的缺失,探寻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的由来,提出了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与自主发展的实施策略:营建良好的道德校外自我教育氛围;构建道德自我教育的内容体系;寻求道德自我教育的方法;创立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反思型模式并形成同伴互助的辅助机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努力提升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与自主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