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析行政审判中的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是行政诉讼特有的制度设置,这是因为中国行政诉讼法强调“公权不可处分“.但是,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不正常撤诉现象表明这一制度存在着弊端.调解制度应在行政诉讼中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
法院调解是一种特殊的调解活动,是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并以中立的调解人身份,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进行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和诉讼制度.但在审判实务中,调解权被滥用,出现“调解功能的扩张和判决功能的萎缩”的不正常现象,形成特有的“调解主导型的审判方式”,其负面效应已日渐突显.所以本文拟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3.
诉讼调解是提高诉讼效率的方式之一,随着行政审判实践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对行政诉讼调解的原则和范围进行规范,从而使人民法院在对行政案件进行调解时有法可依,最大限度的实现法律的效益化.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一直面临重重困难,以至于"执行难"成为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造成"执行难"的原因很多,人民法院的审判瑕疵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文章针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存在的审判瑕疵进行了总结,就其对执行工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调解是不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婚姻法第25条第二款规定的精神?这不仅是法学理论上的认识问题,而且是直接关系到在审判实践中能否正确适用法律的问题.1987年第8期《法学》上刊载了范建友同志的文章《调解不是审理离案件的必经程序》,其基本观点与杭州大学陈世华、朱伟瑾同志的《调解不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浙江省法学会编1986年《年会论文集》)是一致的.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在全国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完成各项审判工作任务,通过审判活动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就必须严肃执法,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提高人民法院的执法水平是搞好各项审判工作的保证。认真研究和努力提高执法水平是人民法院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调解与判决是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的两种处理案件方式,二者各有优势,不能相互替代。只有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内,对一些具体制度加以修订完善,在此基础上,将调解与判决结合,因势利导,才能增强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能力,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调解主导型的民事审判方式,与我国当前实行的审判方式改革的要求愈发不相适应了.因而引起我们对法院调解制度问题进行反思.本文主要是从审判与调解之间存在的矛盾、调解功能扩张的原因以及法院调解改革的思路等三个方面对该制度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一直面临重重困难,以至于“执行难”成为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造成“执行难”的原因很多,人民法院的审判瑕疵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文章针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存在的审判瑕疵进行了总结,就其对执行工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在审判人员,原、被告的参与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自愿进行协商,用达成协议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的迅速解决纠纷,而且对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和谐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新类型的纠纷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法制程序不断规范以及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给法院工作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当事人的不满。对法院调解的改革、完善已势在必行。为此,本文拟就现行法院调解制度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及完善作些粗浅探讨,以利于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周会茂  尹强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1):57-59,62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长期以来民事审判工作成功经验的总结,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被国外誉为“东方经验”。该制度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相结合的产物,它对于及时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带有强烈职权主义色彩的法院调解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司法实践需要,暴露出该制度的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该制度作用的发挥。本文剖析了法院调解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了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白文生 《天中学刊》2001,16(1):49-52
目前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违法行使审判权的行为主要表现在违反公开审判原则,自愿、合法调解原则,独立审判原则,越权办案或拒不履行法定职责等方面。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法官队伍的业务素质较低,重实体、轻程序,现行民事诉讼法自身存在缺陷,法院内部实行“审”、“判”分离的行政管理模式,法院外部司法环境欠佳并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等。因此,彻底根治人民法院违法行使审判权,就必须改善法官队伍素质结构,提高法官审判水平;改革目前法院的人事、财政和领导体制;改革法院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强化程序优先意识,加大对程序法的执行力度;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审判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是我国多年司法实践成功经验的总结。目前法院调解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应对法院调解程序进行法律规制,从立法上对可调案件范围、调解程序开始阶段、调解方式等予以明确界定,进而减少调解活动的随意性,使法院调解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在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试从民事诉讼调解的意义、概念、原则、程序、效力及适用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民事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或运用国家强制力,迫使、强制不自动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及其他应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以下均简称为“执行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的当事人履行该项义务的诉讼行为。诚然,民事执行并不是每件民事案件都必须经历的诉讼阶段。然而,在诉讼程序中,它确是民事诉讼程序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在司法实践中,它又是维护法律尊严,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民事执行作为审判工作的继续,对于全  相似文献   

16.
从"国家-法庭(法官)-社会"三元冲突关系的视角出发,法庭和法官在一定的制度条件下,并不必然完全代表国家立场或者社会利益司法,其行动和策略本身包含着功利化的契机。我国乡村司法的治理化定位以及由此而来的纯行政化绩效、考评机制在法官与案件处理之间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利益纽带,法官出于自我保护与自利的目的最终造成乡村司法的策略化。其基本表现是审判的调解化与调解的准审判化,并通过控制情景建构的边界、软硬兼施等一系列具体策略实现调解的既定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调对接"是民事审判与调解方式的对接,它使诉讼与调解两种纠纷解决机制相互衔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司法审判与社会力量优势互补,共同促使纠纷高效解决,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首先分析了民事领域中的调解与诉讼方式及其关系,随之理论上剖析了"诉调对接"的内涵,论证了"诉调对接"的功能价值及其不足,最后就如何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人民调解制度对于定纷止争,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人民调解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调解协议效力的强化。必须通过扩大人民调解的受理范围、提高调解人员准入门槛、加大资金投入、赋予调解协议法律效力,同时加强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等5大方面,来实现调解协议的效力,从而使人民调解制度在实践中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人民法院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提出了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司法理论和审判实践问题。作者认为:西部大开发的市场性决定了人民法院发挥司法保障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西部大开发的长期性,决定了人民法院发挥司法保障作用的侧重性和多样性;西部大开发主体的平等性,决定了人民法院发挥司法保障作用的公正性和保护性;西部大开发中司法保障的优质高效性,决定了人民法院改进审判工作的开拓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审判与调解相结合的审判模式。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产生及其在建国后的发展历程开始,引出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优势及弊端,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