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中村的改造多以开发主体的综合收益作为主要依据,很少考虑城中村所处的区域环境,导致改造后的城中村缺乏特色,形成趋同的城市形态.以南阳大学园区为例,运用城市CIS的原理,通过综合分析,对城中村及其所处的区域形象进行整体分析,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个方面提出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是工业化、城市化高速推进中出现的“一城两制”的城市社区。“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本质上是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为主要脉络、从利益再分配和体制转换关系中折射出来的产权与市场、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过程。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对城市土地配置效率是不同的 ,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依赖于有效的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对“城中村”的改造是在现代城市管理体制主导下城市体制覆盖乡村管理体制、城市生活替代乡村生活的过程。对“城中村”的改造使农民失去土地 ,从而失去了与城市谈判的筹码 ,在城市化进程中处于被动和被分化的状态 ,农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更被动、进程更缓慢。  相似文献   

3.
被征地农民参与土地增值利益分享的正当性基础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中的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权能。集体土地征收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显失公平。我国目前的土地权利体系无法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参与土地增值利益分配的权利基础。创设土地开发权并构建其实现机制,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利益的权利源泉。我国被征地农民土地开发权的实现,在区分公益性征地和经营性征地的基础上,实行国家购买土地开发权和土地开发权交易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开发是对土地进行投资、改造和建设的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市空间的拓展和改造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土地作为城市生活和生产的载体,因其自身的自然属性成为社会生活和经济增长的支撑和支持条件,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土地发展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发展的要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地域优势,尽可能的实现土地开发的收益最大化,并加以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的发展进程.使人民切实共享开发成果.  相似文献   

5.
土地运作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土地运作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资金压力严峻、土地增值困难、流转受阻、土地闲置浪费等问题。徐州市作为江苏省棚户区改造重点城市,在土地运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按照"政府拆迁、统一规划、定向招商、净地出让"的推进模式,建立棚改投融资平台,将棚户区土地开发与城市公共职能完善相结合,促进了棚户区改造进程。  相似文献   

6.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创新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增值是客观存在的,是由生产性因素、非生产性因素等原因导致的。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分配,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国家、国有土地使用者的利益,也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土地增值表现为不同形态地租的资本化,所以土地增值的分配应以地租理论为依据,从影响城市土地增值的主要因素以及各自的作用力来研究。农民集体所有者凭借农地发展权、国有建设用地者以持有的土地业权(即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获得一部分土地自然增值收益,国家通过征收土地增值税将大部分土地增值收归国有。土地增值税应扩大征收范围,科学界定土地自然增值额,构建完善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7.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难点。按照马克思地租理论中土地权属关系和土地经济主体利益结构的分析范式,探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发现其内在原因主要是土地权属关系不完整和土地产权边界模糊。在试点实践中还存在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性质不明确、调节金征收比例差距较大、集体提留收益用途不明晰等问题。应进一步明确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性质,设计科学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加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监管,构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8.
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是近期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人地"挂钩作为"人地钱"挂钩的前身,研究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对于"人地钱"挂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以农民集体、政府和用地单位为研究主体,选取不同形式的土地增值收益为评价指标,分析宿州"人地"挂钩项目中,不同分配主体所得收益中各种形式收益所占比重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在各主体间的分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此项目中农民得到了较高的收益,对以后的土地工作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改造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本从明晰“城中村”土地产权、实施法定图则、实现土地市场配置等三个方面,探索如何实现走城市经营之路,加快泉州“城中村”改造步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根据对北京市1850个城中村居民的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分析了在城市整治过程中村民对居住村存在问题的认识、对整治方式的选择和评价,以及他们对集体资产处理和征占地补偿的态度,文章指出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利益和村民利益博弈的过程,城中村村民的土地利益及其他的利益和要求能否被满足,是城中村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测算2000-2011年安徽省17个地市(包括原巢湖市)土地利用效率,按其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将这些城市分为高度有效型、中度有效型、较为有效型和低度有效型四种类型.依据耦合度理论,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显示:安徽省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处于高耦合、低协调状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知,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为改变这种现状,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发展经济,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PCA‐SFA模型,运用2003—2011年的相关数据,测度安徽省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不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况下,2003—2011年间安徽省城市新区建设土地平均利用效率为0.9139,说明土地整体利用效率较高;从城市新区建设土地利用效率的动态变化来看,2003—2007年间提升速度较快,而2009—2011较为平缓。在PCA‐SFA模型中加入环境因素后,安徽省城市新区建设土地利用效率小于不考虑环境因素时的测度值,说明各城市在新城区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但二者之间的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说明安徽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力度正在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3.
土地征用反映了我国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供求价格变化及土地增值利益在不同所有主体或使用主体之间的分配。通过分析土地征用中出现的及应当解决的利益与利益之间的冲突问题、公平与效率问题、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在解决相关问题上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以土地资本化推进城市经营模式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南昌进行土地资本化推进花园城市建设有利于城市的建设规划和城市化,从机制上摆脱计划经济时期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只有产出的困境,形成“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它是解决南昌城市建设土地经营问题,实现盘活存量土地和显示土地资产,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从总体上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状况与潜力趋势的宏观评价,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劣的评价中具有中,微观评价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是中,微观评价的基础。从城市土地空间布局,利用程度,使用效率,土地投入强度与可持续性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城市间的比较,揭示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差异,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途径和措施,是城市土地利用潜力宏观评价的一般范式。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地利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增长、生态环境的质量以及能承载的人口数量.随着城市化进展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出现了大量不合理的现象.在城市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并针对城市生态环境中关于城市土地利用部分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对土地利用目标能否实现构成关键性影响的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福州市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指出福州市城市化过程中存在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建设用地效率偏低、城市土地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土地利用过度与闲置并存等问题,进而提出了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管理等建议,以期提高福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城乡生产要素流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而土地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农户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立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在合理合法的制度框架内,构建有序的土地流转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城市规划重要内容的容积率 ,在一定程度上对地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文章在分析容积率对城市地价影响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 ,应用有关城市土地经济学理论和模型 ,采用边际分析方法 ,对南京部分商业样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规划与城市地价的相互关系十分复杂 ,但建立两者相互作用的模型是可行的 ,城市规划按地价理论来实施并且通过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地价空间的合理分布是必要的。研究地价、城市规划的关系 ,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充分利用地价理论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也是为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寻找内在规律 ,为编制出最佳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在城市中形成最佳地价空间分布及地价水平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分析地价和规划的相互作用体系 ,并着重分析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综合研究国内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及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指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应为少占用耕地,增加物质、经济产出和可持续利用。城市土地应根据不同用途特点进行布局,以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土地利用强度应适中,在不破坏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追求规模效益。在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方面,目前尚没有权威性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分用途土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