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黄昏是一个时间概念,是光明向黑暗的过渡。在宋词中,黄昏是一个意象群,它是由斜阳日暮与归鸟、杨柳、烟霭等景物意象共同结合而成的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意境。黄昏意境的形成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特定情感积淀。在宋词中,黄昏是最具诗意的审美对象,它美妙而短暂。在黄昏意境中,宋代的词人会流露相思离别的伤感,思乡怀家的孤苦;会咏叹人生将逝的哀愁,感怀亡人的悲凉;  相似文献   

2.
朱光潜先生说过:“情绪的性质一部分由人的素质决定,另一部分由产生这种情绪的环境决定。”黄昏,光明与黑暗的临界,白昼与黑夜交接。“暗香浮动月黄昏”,黄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频频亮相,黄昏,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凝聚着万般情感与生命意识的原形意象。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这类古典诗词二十多首,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黄昏意象特有的审美内涵。[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先生说过:"情绪的性质一部分由人的素质决定,另一部分由产生这种情绪的环境决定。"黄昏,光明与黑暗的临界,白昼与黑夜交接。"暗香浮动月黄昏",黄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频频亮相,黄昏,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凝聚着万般情感与生命意识的原形意象。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这类古典诗词二十多首,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黄昏意象特有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4.
黄昏是感伤的 ,也是审美的 ,《诗经·君子于役》一诗的作者巧妙地选取黄昏意象入诗 ,使之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自此以后 ,中国许多文人士大夫藉黄昏意象表达他们失意哀怨、凄婉的情感。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君子于役》黄昏意象的美学意蕴以窥其对中国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宋词中频频出现黄昏意象,我们看到在词作者的心目中以“落日、日暮、夕阳、薄暮“等词为代表的“黄昏“具有了特定的情感指向.饱含落寞之情的黄昏意象就是思乡怀家的孤苦愁怨;年华流逝的生命悲叹;离别感伤的心情意绪;感怀亡人的悲凉意蕴.  相似文献   

6.
黄昏是一个时间概念,是光明向黑暗的过渡。在宋词中,黄昏是一个意象群,它是由斜阳日暮与归鸟、杨柳、烟霭等景物意象共同结合而成的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意境。黄昏意境的形成源于中华民  相似文献   

7.
黄昏,在我国古代记时法中,表示一天的某个时辰(19点-21点)。如《孔雀东南飞》中“吨吨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人定”均指时辰。然而,漫溯我国古典诗词的长河,我们可以发现,黄昏不仅仅是一个表时间的概念,它更是一个内蕴丰富的传统古诗词意象。诗人们借此意象形象地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这在唐宋诗词中尤为突出。笔曾以《宋十大名家词》为据对唐宋词中的黄昏意象进行过粗略地统计,发现在词集中黄昏意象多的竟占25%。  相似文献   

8.
黄昏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本试以选人中学语教材的古典诗歌中出现的黄昏意象为例,分析其化底蕴和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中的"黄昏"是一种极其平凡的自然现象,但是,这种平凡的自然现象,一经诗人敏锐的目光捕捉之后,便被赋予了诗人的情感,达到与诗人自己的心灵高度和谐地统一的境界,这个普通的自然现象也就升格成诗人表达情感志向的媒介. 一、黄昏意象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古典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黄昏意象不是单一的黄昏之景,也不是单纯的以夕阳为写作对象,而是以夕阳暮霭为中心,连接夕阳下、暮霭中的诸多景致一起构成的一种可感的综合的形象,引起读者的想象.  相似文献   

10.
黄昏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在时空意义上内蕴丰富深刻,是诗人们借景生情、依象兴意的媒介物,诗人们“以情观物”、“寓情于景”,在心境与物境的交融中,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透过黄昏意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们丰富、凝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示了不同的黄昏美景,将自己的人生感受融入其中,构建了独特的黄昏意象。芥川文学作品中的黄昏意象隐现着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传统,投映着时代社会、病态人生的浓浓阴影,反映了芥川本人苦恼、悲哀、不安的内心世界及其对近代日本社会的不满。  相似文献   

12.
"黄昏"意象在日本近现代的散文、小说以及其他文艺作品中的出现频率很高,成为解码日本文学的关键词之一。从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到村上春树等人的作品中,"黄昏"意象深刻体现着日本近代以来文学的独特变化历程,并昭示着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传统。  相似文献   

13.
"黄昏"意象在日本近现代的散文、小说以及其他文艺作品中的出现频率很高,成为解码日本文学的关键词之一.从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到村上春树等人的作品中,"黄昏"意象深刻体现着日本近代以来文学的独特变化历程,并昭示着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传统.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一生坎坷,际遇不幸,一心对幸福安稳生活虔诚祈求,却因家庭变故和大时代洪流而求之不得,她将少女时代的天真无忧,少妇时的柔情伤感,以及人生的种种不幸都熔铸在黄昏之中,因此其大量词以黄昏为意象,而这一意象的心理根源便是她深刻的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15.
向日葵是美丽的,因为它追逐太阳。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充满了激情,像燃烧的火焰。而作者笔下的向日葵却安静得就像他的心,一句句诗行似一道道波纹在黄昏中静静地荡漾,闪烁智慧的语言蕴藉着含蓄的情感,把向日葵和黄昏联系在一起,具象对比鲜明,在人心里种下一个如黄昏的向日葵般沧桑而坚韧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黄昏这一特定时空,在中国诗词中出现频率甚高,已成为民族文化的心理积沉和美好的文学意象。本文为此从历代诗词发展中着重探索它的文化思想内涵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以填补我国诗词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在其乡土小说中反复使用“黄昏”意象,寓示了“边城世界”的存在状态,同时给作品增添 了丰富的美学意味。本文还剖析了他通过“黄昏”意象所传达出的复杂人生体验,尤其是悲剧意识,并进而探 讨了其悲剧意识的多重来源。  相似文献   

18.
黄昏意象与中国古人的生命悲剧意识紧密相连,其与特定的伤悼文学主题产生了密切的有机联系,在中国古代抒情文学中形成了一个次第有序的作品流。黄昏意象因其契合伤悼哀祭文学的主悲尚悲情感取向,成为悼祭时惯常提及的时辰,对主题的整体氛围的渲染,死亡忧惧的联想提示,起到了不可多得的功能效应  相似文献   

19.
归路月黄昏     
朱自清化用了李商隐的一句诗,他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同样的落日,同样的平原或山川却有不一样的情感。或“把酒临风”或“已是黄昏独自愁”,难道沉寂不动的环境真能左右我们的情感撼动我们的心灵?如果不是又是为何?  相似文献   

20.
"废都意识"是一种文化黄昏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废都》之所以是贾平凹的一部“安神之作”、“止心慌之作”、或者“安妥我灵魂的一本书”,是因为其中浸淫着浓烈的文化黄昏意识。作为描述废都人废都文化心态的总结性文字,“自卑性自尊”、“无奈性放达”和“尴尬性焦虑”三句话,真实、准确地描绘和揭示出了废都文化人普遍遭遇到的文化境遇。正是文化黄昏意识孕育着“废都文化”,预言了“废都文化”的末日,预言着一种新的、更加辉煌的现代都市文化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