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课前会议作为课堂观察的程序之一。其目的是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观察者与观察者之间提供…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让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课情有所了解,以便确定观察点,而不是具体教学内容的研讨。因此,课前会议着重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声音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它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在1842年首先发现的.多曾勒效应的本质是,在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声源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而观察者接收到的声音频率发生了变化,那么怎样计算在简单情况下,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呢?  相似文献   

3.
桂健生 《物理教师》2010,31(9):43-44
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所成的像,其位置与观察者所处的方位无关,那么,观察者观察相邻介质中的物体,所看到的折射成像的位置是否也与观察者所处的方位无关呢?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亚音速、超音速条件下的Doppler效应,指出当声源的速度大于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时,波阵面形成一圆锥面(马赫锥),在马赫锥外,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为0,听不到声音;而在马赫锥内,当声源背离观察者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比实际声源的振动频率要小,所以声音变得低沉。  相似文献   

5.
对于观察者而言,进入现场要注意四个问题:进入现场的时间与任务、观察位置、记录方式以及观察者行为等。  相似文献   

6.
库仑定律的精确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库仑定律: F∝e1e2/r^2(1) 库仑定律是整个电磁学理论的基础.一个粒子的电荷量不随观察者的相对速度而改变,但是一个电荷的电磁场,或者说,它与另一个电荷的电磁相互作用则是与观察者的相对速度有关的。对相对于某个电荷静止的观察者来说,该电荷周围只存在电场;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多普勒效应》一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这种现象,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记住了“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这个结论。大多数学生对此感到空洞,理解比较困难。为此,笔者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拿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系统的观察可以大大增加对行为问题的认识。观察者在现场观察时既可以作为参与者,也可以作为旁观者。作为一个参与的观察者,他和被观察者就具有面对面的关系,因而可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搜集到观察对象的资料。参与的观察者可以扮演主动者的角色,也可以扮演被动者的角色。一般来说,主动的参与者比非参与者更能了解被观察者的动机和态度。在进行非参与的观察时,为了防止由于观察者在场而引起的被观察者行为的失真,观察者可以不让人看到他,通常采用潜视镜或单向视幕,使被观察者看…  相似文献   

9.
问题的提出在一次期末考试中 ,有这样一道题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使观察者感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叫做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减小时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 ;观察者与波源间的波长   了 .试题给出的答案是 :变大、变小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减小时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是正确的 ,但“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减小时 ,观察者与波源间的波长变小”一定正确吗 ?问题讨论设波的传播速度为 V,波长为λ,周期为 T,频率为ν.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多普勒效应教学中,利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对波源和观察者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写出不同坐标系波函数的表达式;根据波传播过程中在两个坐标系中有相同的相位,分析导出多普勒效应,并引伸至相对论下的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11.
“观察者”概念是俄罗斯语言学家АпресянЮ.Д提出的,作为语言学领域的关键术语,“观察者”被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的各个层面。在原型观察者层面,除了基于语义客体和感知主体分析外,引入参照时间概念,对语义合理性进行重新剖析;在观察者空间指示性层面,分析“вдалеке”和“быть”的观察者空间定位特点;在“быть”属格结构的观察者层面,分析处所意义中的观察者,并指出处所意义的属格构式与存在意义属格构式本质上存在区别;在动词体层面,从时态角度比较了内部观察者和外部观察者对句子语义的影响,并指出未完成体也可以存在显性主体,是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中观察记录方法的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李新乡,李少兰,胡象岭由于收集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资料的观察法是在课堂教学的自然情境下进行的,被观察者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下,观察到的是被观察者平常教学中遇到同类情况所必然产生的行为,所得到的信...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中多普勒效应的现象非常普遍,教材对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感到频率的变化只作了理论上的简单分析,学生能接受,但对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比较困难。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用多普勒效应公式解这一类习题,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运用起来也比较顺利。  相似文献   

14.
当观察者静止,声源位于观察者的正前方或正后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音频率与声源频率相比会发生变化,这是常见的声学多普勒效应。将频率发生器软件发出的特定频率的声波作为声源,将与Spaichinger Schallanalysator软件连接的麦克风作为观察者,利用Tracker软件分析声源或观察者的运动速度。该实验研究了以下四种情形:当声源静止时,观察者匀加速靠近(或远离)声源;当观察者静止时,声源匀加速靠近(或远离)观察者。当二者发生相对运动时,Spaichinger Schallanalysator软件实时记录频率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同时结合Tracker软件分析得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绘制频率随速度变化的图像,从而对多普勒效应进行定量测量。  相似文献   

15.
角度     
彭长征 《高中生》2011,(11):11-11
对于观察者来说,角度往往比距离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再谈超声速多普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蓉娟 《物理教师》2005,26(12):39-40
多普勒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是指波源和观察者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在人教版(2003)高中第二册物理(必修加选修)教材中,以声波为例介绍了多普勒现象.当声源相对于观察者以低于声速的速度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频变高或变低,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容易观察到,所以是被学生所熟知的.但是,当声源运动速度等于或大于声速时,多普勒效应又怎样呢?这是一个奇特而有趣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杨云 《物理教师》2011,32(6):20-22
视深的大小由物体和观察者所处介质情况以及观察者的位置情况两方面共同决定的.观察者和物体所处位置不同,如分别处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中情况不同,观察到的像的位置的变化情况就不同.当观察者通过光疏介质去看光密介质中的物体时,视深会随着观察角度的增加而变小,而且像的位置也更加靠近观察者;反之,假如观察者由光密介质去看光疏介质中的物体时(如潜水员观察水面上的物体或者水中的鱼观察陆地上的景物等),视深就会随着观察角度的增加而变大,且像的位置也会越来越远离观察者.  相似文献   

18.
一九九四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和行为的规律性。2.观察者在操纵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被观察者知道自己处于被观察的状态中,这种方法叫控制观察法。3.一个有效的经营管理者,一方面要...  相似文献   

19.
李庆国 《物理教师》2008,29(3):15-15
笔者在讲授多普勒效应时,学生就一个问题发生了争论,问题如下:观察者不动,声源加速远离观察者而去,则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将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20.
“多普勒效应”内容的教学一般都采用理论讲解,或者举一些生活实例来告诉学生们,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为了形象、生动、直观地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个物理规律,我从听觉和视觉的两个角度设计了下面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