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教育工作者,人人都渴望做一个能“读懂学生”的智慧型老师,对于学生的一言一行能洞察秋毫,课堂上学生抛过来的“球”,随时可以接住并“弹”回去,课堂中师生对话妙语连珠,动态生成精彩纷呈,课堂中的精彩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教师“读懂学生”,需要教师的素养和智慧,在这里以第八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上,本人执教的《确定位置》一课为例,谈两点读懂学生的策略——前测:课前的访谈、问卷;后访:课后作业分析、访谈反思,与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了解学情,透彻地读懂学生,无疑是教师教学的基点和核心。本期共同关注的主题是“教师如何读懂学生”。下面一组文章试图以教学流程为线索,从课前、课堂现场和课后三个方面来谈怎么了解学情、读懂学生,给广大教师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3.
说起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人们往往只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改革,却忽视了学生的课前参与及课后的迁移、延伸,这是人们对课堂意识认识不足的一种表现。我们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体现一种大教学观,把学生的课前参与、课后的迁移与延伸到课堂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操作性强的、有具体实效的教学流程,这样,新的理念才能在课改中得以凸现。一、“课前参与”的提出让学生课前参与,首先解决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当前,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学生读得不多,思考的时间也极少,…  相似文献   

4.
在打磨《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例中,群组先后运用不同观课工具进行了两次观课.第一次观课,使用以往的观课工具.第二次观课,观看视频录像,运用我们开发的“以学定点学教合一”观课工具.从两次观课的对比分析中,可以清楚看到,运用“以学定点学教合一”观课工具,有利于保障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一、教学效果观察点对比分析“教学效果”观察点,第一次由高凤丽老师负责观察.教师设计了“课后检测题”,利用“后测统计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涉及教师的教学理念与策略,包括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等。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以来,校本教研活动重视开展“课例研究”,即重视分析、解决和反思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故“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成为“课例研究”的基本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6.
佐斌 《湖北教育》2003,(9):14-15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个人往往是中心,教师“讲”得好不好。板书是否美观工整就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常用的最重要标准。“听课”、“看课”的对象当然都是讲课者——教师。“听课”“看课”之后要“评课”,听课者一般对上课教师评头论足,区分上课人的名次与好坏,自己好像是局外人。我们倡导看课后要将看课者自己的认识、感受、理解、评价和建议等表达出来,与上课者和其他老师分享。 那么,“看课”该看什么?概括来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对于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北京市海淀区的数学教师,近年也正开展着读懂学生的研究,努力探索如何在学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实效性更强的课堂教学过程。这使得教师们从最初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到越来越重视了解和关注学生。  相似文献   

8.
刘启明  罗梦桂 《教师》2013,(33):123-124
“以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为载体实现研训一体化的研究”是我们申报的广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文章对比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探讨。首先从中学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教师实践共同体研训一体化的必要性。其次在“以观课议课进行研训一体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观课议课进行研训一体化实践的具体操作,学校根据这操作程序进行了实践。最后提出了今后的方向和预期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学生学习活动大部分在课堂外进行,而课堂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讨论以及知识共享的一个平台.建构主义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为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供了理论支持."小组课下自主学习,课上轮流主讲"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和中心地位以及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高级合作者和帮助者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课上、课后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都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导学案的运用帮助教师实践了这一理念,在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进行指导,课后学生反馈,牢牢抓住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应该由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在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应该成为“淘金者”和设计师,筛选课程资源并进行精心设计;在课中应成为慧眼识金的“伯乐”和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学习合作伙伴;在课后应成为理性冷静的评论家和连接课内外的“搭桥者”。如此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相似文献   

12.
梁明 《教育革新》2007,(3):29-30
一、说课的概念 说课就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教师在制定教案后阐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思路,以便让听者了解其如何把握目标,用何手段,达到何目的的思路,实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与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分不开的,而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与其本身的学养息息相关,更与教师心中的学生观紧紧相连。杨建平老师正是这样一位有着深厚功底且把学生放在心头的历史教师。课堂上,杨老师慈父般的神情与娓娓道来的叙述,使听课者能够感受到教者的关怀、学习的意义。这样的感觉,一定要亲临杨老师的课堂才能体会得到。杨老师非常支持市教研室的教研工作,到民办学校上了一堂理论性很强的课,既丰富了我们的“送课下乡”,也让更多的同行感受了“巧作春风梳云柳”的教学智慧和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4.
“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以问题发现、生成、解决为主线,以问题引领为主导,以任务驱动为解决途径。它主要分为三个操作流程,即:课前,教师“导”与学生“学”;课中,教师“引”与学生“探”;课后,教师“领”与学生“悟”。该模式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基础”课教师教学应从课前、课堂及课后几个环节努力,即: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拓宽教学思路,广集资料,做好备课的充分性和针对性;课堂教学应情绪饱满,详略得当,并采取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吸引力;课后通过多种作业形式、多元考核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观课观什么     
我们想纠正“听课”这一说法,而改用“观课”或“看课“一词”。因为听可以不包含观,而观却包含听。今天我们到教室里听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动用我们的听党,仅仅听教师或者学生说话,而是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观察教师和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还有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的构造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观课议课”以它新的内涵和优势,在课改活动中被广泛推崇。但在基层学校,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只是换了一个词语而已。如何利用“观课议课”这种简便的教研活动,更有效的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好四个转弯。  相似文献   

18.
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优课评比,在好几节课上都听到“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再研究”的声音。看来“,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再研究”已经被很多教师当成“盾牌”熟练地运用着,成为教师用来应对课堂中一些突发问题的法宝。反思一下,“这个问题”研究的契机是在课后吗?在“课后”去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呼唤根植于教学实践的教研活动,课例教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这种教研方式是以一个个实际的课堂教学为例的教学研究,它是围绕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展开的一系列研讨。提供教研的课例不是优质课的观摩,也不是应付评比、评估的“做秀”课,而是立足于自然状态下的常态课。为此,我区在课改实验中,积极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而产生兴趣的根源就是“吸引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等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概括总结出影响体育课堂教学“吸引力”的因素:课前“吸引力”、课堂“吸引力”和课后“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