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学生在学校可以同时受到两种教育,获得两种知识;一种是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一种是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而无意识学到的知识是他们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中看、听、与人交往时所获得的知识。而后者主要来源于班级文化建设。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是每一个班主任老师责无旁贷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是环境育人。由于校园文化的教育性与可塑性、开放性与传统性、先进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使得其具有了强烈的育人功能,从而也决定了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环境条件,而且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在1916年就指出:学生在学校可同时通过两种教育,获得两种知识:“一种是有意识学到的知认”、“一种是无意识的学到的知识”这里的“无意识学到的知识”是指学生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和通过人际交往等在品格形成过程中得到的知识,这种隐陛的知识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因素。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就是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这种强烈双隐性的教育功能,让它在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的道路上洒一路阳光铺满地芬芳。  相似文献   

3.
<正>班级文化可以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如班容、班貌等;隐形文化则可以解读为班级精神。中职校的班级文化更强调职业性、专业性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特色明显。一、现代职业教育对班级文化提出的新要求(一)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杜威曾指出:"就是有一种危险,把职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解释为工艺教育,作为获得将来专门职业的技术效率的手段。"实际上过去我们就是过多地强调了专门的职业,对职业的理解较为狭隘。现代职业教育中的"职业"已经有了拓展。新理念的提出,是对以往职业教育过分强调"职业"服务性的反思,强调职业教育不能简单地对应某个特定的工作进行设计。班级文化作为教育的一种载体,对学生发展起着潜移  相似文献   

4.
内隐学习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它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研究发现,内隐学习不受年龄影响。儿童从小就无意识地学到了关于周围物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大量知识.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农大明 《广西教育》2011,(17):26-30
班级是学生在校成长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是否学会做人,是否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与班级文化建设息息相关。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教育、凝聚、激励、导向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钱玫瑰 《小学语文》2009,(11):19-21
文本语言承载着思想、文化、情感和各类知识,小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既是语言的习得过程,也是语言的学习过程。前者是指一个人无意识地掌握一种语言的过程,后者却是有意识地学习并掌握一种语言的过程。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在无意识和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习语是语言文化发展的结晶。本文从语言与文化、习语与语言的关系入手,探讨了习语的起源与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习语教学,使学生既能学到语言,又能学到文化。通过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的了解来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与要求。  相似文献   

8.
学校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 ,具有广泛进行社会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 ,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一、图书馆无意识教育的意义心理学认为 ,人的意识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次。有意识部分是可以感知的 ,是有预定目的和任务而自觉地运用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过程 ;无意识部分则是人的行为的一种动力 ,无预定目的和任务 ,也不采用专门的方法 ,自然而然地记住某一事物并留下痕迹的认识。与之相对应 ,图书馆开展思想教育有两种形态 ,当读者意识到自己是在受教育 ,这是有意识教育。如举行书译会、读书报告会、读书…  相似文献   

9.
张玉霞 《考试周刊》2013,(29):142-142
隐性教育是区别于显性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通过无意识的间接性的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得到教育上的启发和知识上的领悟。而显性教育则是通过直接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让受教者受到直接的教育和影响,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显性教育相比较,隐性教育给受教育者的教育影响很深刻,学到的知识与显性教育有所不同。本文具体分析了隐性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隐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伯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人们的学习可以按照两种模式来进行: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模式,另一种是“内隐学习”模式。从知识获得过程和特点来看:内隐知识能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的外显规则;内隐学习具有概括性,很容易概括到不同的符号集合;内隐学习具有无意识性,且内隐地获得的知识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只能在无意识之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1.
幼儿学习一种语言(包括第二语言)以习得而不是学得为主,"习得"是无意识的过程,无意识地"习得"的结果是隐性知识的获得;而"学得"则是有意识的过程,是掌握有关语言规则的显性的知识。确切地说,"学得"的可以言说的知识是一种显性知识,是那些能够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的知识。何谓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常使用却又不能予以清晰表达的,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予以传递的知识。隐性知识对幼儿园双语教学习得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毅艺 《成才之路》2011,(20):70-71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种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教育学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实现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意识地进行,应精心规划,长期建设。  相似文献   

13.
无意识教育作为对有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它能有效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很大的优势。班级管理中开展无意识教育,要增强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加强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并与多种教育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品生产选择的社会关联与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品的意义是社会关系的建构,在文化产品服务对象差异的基点上所进行的"高雅"与"通俗"的区分,实际上是意识形态构建的一个产物,它所履行的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社会差别合法化的社会功能"。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已把两个具有形式对立的要素整合进总体性的经济生活之中。在文化产品生产的社会约束基点上可以看到,所有的文化产品既是商业化的文化存在,又是真实的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15.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班级文化又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负责人,应努力用精神文化、教室文化、制度文化这"三种文化"来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有意识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是推动班级发展的高阶表现。班主任要进一步厘清班级文化的教育本质、实践逻辑、阻碍因素,在分析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探索班级文化的优化原则,主动、系统、动态、平衡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小学是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学生的影响甚大,在小学中养成的行为习惯、获得的学习技能和情感态度可能会影响个人的一生。班级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校组织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发展和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下文将阐述班级文化建设的特点与意义、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对小学各学段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学班级文化的访谈,梳理大学班级文化现状:班级文化具有价值多元和自发性的特点;大学生渴求个性凸显,"知识的获得与高分数"不再是学生的共享价值观;班级文化建设具有行政化、科层制倾向。提出搞好学校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建设,将学生专业发展指标纳入学校文化建设指标,强调班级文化建设的专业性,增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性与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班级不是一个简单传递知识的场所,而是一个文化场,是一种氛围。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项活动都渗透着文化气息,充满着文化符号。学生生活在其中,无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多年来,郑州市坚持打造道德课堂,努力使课堂教学"合乎道、至于德",已经取得实效。今年,郑州市创新德育模式,以班级建设为德育主题,让学生在班级  相似文献   

20.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而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合到班级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班级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活动文化。下面,我围绕一年来以“确立一个主题,凝练一种精神,拟定一句口号,设计一个班徽,建立一个机制,创设一种氛围”为要点的实践,就如何做好核心素养下班级主题文化建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