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戴高乐主义主张维护民族独立,反对美国霸权;在法属殖民地推行“从非殖民化到合作的政策”,维护法国的海外利益;积极发展与东方国家的关系,推动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努力促进西欧联合,以实现法国领导欧洲和维护法国大国地位之目的。戴高乐主义对法国、整个西欧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它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增强了西欧的独立倾向,对打破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戴高乐推行了以“打破美苏两极格局,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大国地位”为主要内容的抗美外交政策。我们知道,二战后,法国是马歇尔计划主要受援国,也是“北约”的主要成员国和美国在西欧的“伙伴”。可为什么到这个时期,法国要推行抗美外交政策呢?本文就法国推行这一政策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条件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60年代 ,戴高乐为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 ,争取大国地位 ,利用有利的国内外条件 ,在军事、经济、外交、“非殖民化”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抗美独立外交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打击了美国的霸权势力 ,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缓和了东西方关系 ,对 60年代以后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核武器领域一直采取“保密政策”,对法国发展原子能保持“警惕中立”。50年代后期,在法国发展核武器的决心明朗后,美国对法国的核政策转向消极反对,并在国家安全政策的范畴内“不鼓励”盟国发展独立核力量。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曾经出台政策,明确规定不援助法国发展核力量,并把不援助的范围扩大到运载手段等相关领域。尼克松政府时期为改善两国关系,开始秘密对法国展开核援助。美国对法国核政策的变化,是美法关系变迁的基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保护主义是法国文化政策的一个主要特征,也是一项由来已久的传统,无论是稳定的君主专制时期还是动荡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都未曾放弃对文化领域的干预和保护,有效促进了法国文化的发展和壮大。然而,时至今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深入,文化领域的全球化愈演愈烈,世界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美国文化独霸全球,法国文化保护主义政策受到巨大冲击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法国积极探索文化保护主义政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倡导"文化例外"和"文化多样性",以应对新的世界文化格局,其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西班牙内战时期,与德国、意大利积极援助佛兰哥叛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法国对内战的所谓“不干涉”政策。由于当时法国缺乏独立的政策,英国对内战的政策的影响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各自对国际形势及本国根本利益的判断,英国的外交政策与佛兰哥的外交目标之间形成了结合点。美国的“不干涉”政策不仅与德、意的干涉政策一起直接促成了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垮台,而且也在相当程度上间接地对苏德谈判的成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国贝当政府败降后,戴高乐将军在英国伦敦成立“民族委员会”,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以维护法兰西民族的尊严和独立。英国为战时和战后的自身安全作想,实行既支持戴高乐抗击法西斯侵略,又限制戴高乐行动的政策,其目的就是使英国能够在欧洲大陆推行传统的“均势外交”政策。我们揭开这一政策的神秘面纱,可以从中窥见英国时戴高乐政策的变化的实质就是随时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法国实力的不断增长,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一直对美国怀有不满的戴高乐在重新执政后,开始从各个方面进行调整。特别是调整了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历届政府在外交上追随美国的做法,从各个方面向美国的霸权进行挑战,奉行抗美独立的外交政策。反对美国把法国变成北约在欧洲的工具,谋求军事上的自主权;反对美国在西方的核垄断,发展独立的核力量;反对美国冷战政策,推行普遍缓和的政策。戴高乐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动作,不断地从各个方面向美国发出挑战,以彰显法国的与众不同,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效,最终动摇了美国在西方的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东南亚采取“低姿态介入”政策。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改变了这一切。美国出台“多米诺骨牌”理论,在东南亚地区保持军事存在、组织防务体系、扶持傀儡政权、提供军事经济援助,但又不出兵对印度支那战争进行直接军事干涉。这一“多米诺骨牌”理论指导下的有限干预政策造成了严重后果:它在亚洲制造了冷战格局,加剧了东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阻碍了东南亚国家的独立发展;也为美国此后在东南亚的扩张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先例  相似文献   

10.
贝当政府败降后,戴高乐将军在伦敦成立“民族委员会”,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以维护法兰西民族的尊严与独立。英国和美国对戴高乐持截然不同的政策。英国为战后自身的安全起见,积极支持戴高乐,而美国希望在战后称霸世界,要肢解法国,占领法国在北非、东南亚等地的殖民地,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法国存在,因而对戴高乐极为冷淡,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期,美国虽然有意"国际托管"印度支那,但因英法的强烈反对,被迫默许法国重返印度支那。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后,美国确立了"不插手"的政策。然而,1953年的奠边府危机却使美国进退维谷,被迫放弃"不插手"政策,转向"积极介入"印支事务。  相似文献   

12.
法、美、德、俄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中,致力于将工程教育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视为国家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并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享誉全球.其“卓越”缘由在于:分工明确的高等工程教育系统确保其功能的有效发挥;适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培养过程设计使工程本质得以充分体现;制度化、前瞻性认证基准及政策报告规约和引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两伊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下一场冷战烙印较少的局部战争。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表面上宣布"中立",未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实行"弱势均衡"外交政策,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根据两伊战争进程,分三个阶段对其政策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怎样通过外交和间接介入战争实现其国家利益。并指出美国对两伊的政策造成了战争延长,削弱了两伊实力,加剧了阿拉伯世界分裂,改善了以色列安全环境,强化了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诱发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论”是世界电影史上最为人所重视的电影观念之一,具有天生的浪漫主义品性.从法国兴起后迅速传播到英国和美国,最初在美学上的个人崇拜发展为民族主义,然后又遭遇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有效的电影批评理论,虽然经历了诸多论争,作者论的贡献不可磨灭,它依然占据着电影世界重要的席位.  相似文献   

15.
抗战爆发前,毛泽东的对美政策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较为明显地经历了激烈对抗,不断调整,初步成熟并在“民间外交”上取得很大突破三个阶段。这一演变对中国共产党在尔后最终确立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核心的对美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这种对峙的基本特征是:在国际事务的处理中,双方以不促发战争为基准。在国际关系中,我们通常将美苏对峙的此种格局称为“冷战”格局。然而,1948年,柏林危机的发生却是两大阵营欲突破“冷战”的一次尝试。柏林危机是由苏联在柏林实行封锁引发的,如何处理和对待苏联的行为?怎样保证西方国家在柏林的战略利益?对这些问题如何进行处理,英美两国的态度是不一致的。此间,在联合和坚定西方盟国的政策和行为中,艾德礼工党政府以及外交大臣贝文起了重要的政策引导作用,使美国在柏林危机中与英国合作一致。柏林危机中,艾德礼政府的政策导向对此后美国和英国在德国问题上的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外干涉是其维护世界霸权的重要手段。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危地马拉阿本斯政府改革进行的以"成功行动"为代号的干涉,就是一个被美国奉为经典的对外干涉行动。通过回顾美国对危地马拉改革干涉的原因、过程、手段和结果,分析美国对外干涉的实质,以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美国在世界上采取干涉活动的本质理念。  相似文献   

18.
《美国情人》发表于2006年,是吕红旅美之后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世界华文作家文库"的首部长篇,江少川在评论吕红中短篇小说创作时,认为吕红女性书写的主要特色是在"漂泊中寻找,寻找生存方式,寻找爱情"。文章试从寻找生存方式、寻找身份、寻找自由、寻找爱情四个方面对它进行解读,分析边缘女性芯如何重新塑造自我,脱离边缘境地。  相似文献   

19.
霸权以经济力量为基础,以军事实力为支撑,以政治活动为表现形式,但霸权也有节制性和制约性。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英国的霸权是以商业和对外贸易为目标,以大陆均势政策为手段,以军事力量为主导,以内部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为保障的霸权模式。而美国霸权的建立,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也有其建立的历史机遇。美国在建立霸权的过程中,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政策,引领着世界新秩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