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西南地区是我国民族成分较多的区域之一,不仅民族成分众多,而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数量较为庞大。其民族村寨体育无论是竞赛类,还是表演性质的竞技类、技巧类和综合类项目,均体现出较强的休闲娱乐特征,而且随着社会生活的演变,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民族村寨体育文化,其原有的功能已在逐渐退化,反而是休闲、娱乐与健身的功能日趋突出,它为村寨居民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显示出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民族村寨旅游是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的有效形式,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以云南楚雄咪依噜彝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为例,在分析咪依噜村寨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开发民族村寨旅游的对策,以实现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发展仅有30多年的历史,贵州西江苗寨是发展迅速的民族村寨之一。2008年政府主导开发后,其旅游产业突飞猛进,成为其他村寨旅游开发的效仿对象。然而在取得各类成绩的同时,由于其在开发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与问题。现有开发模式是否能够既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又保证当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发关注。  相似文献   

4.
以三江并流地区进入严格保护和加速发展时期为背景,以怒江州丙中洛乡重丁村为案例,在分析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探讨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提出应从传统文化的鉴定和分类、传统文化的保护规划、村寨的发展规划等方面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旨在为新农村建设在特殊地域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举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可以分为外显的物质层面、内隐的精神层面以及连接两者之间的中介层面三个层次.每一个层面的民族文化都有其主要的载体,不同文化层次的载体可以展示不同层次的民族文化.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可以从三个层次系统全面开发出来,展示给游客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独具特色,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是民族村寨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民族村寨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保护民族村寨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当传统特色民族村寨与旅游联姻之后,在"民族牌""特色戏"的标签中,地方性民族文化在"主流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规约和影响下完成了重构与再造。《人类学视野下罗家坨苗寨旅游开发和实践研究》在对一个特色村寨"微型社区"的人类学"深描"之中,呈现了特色民族村寨的现代性建构过程,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特色民族村寨的真实的旅游开发场域。  相似文献   

8.
贵州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村寨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以黔东南州南花村为例,研究民族村寨在旅游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村寨应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旅游开发的核心,实行“政府扶持,社区主导,村民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保持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建立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部门和各种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对社会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在对贵州省郎德上寨“工分制”①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考察“工分制”的操作方式和基本特点。研究发现:“工分制”充分考虑了村民作为民族文化资源所有者的地位,实现了村民作为社区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成为村寨旅游持续发展的动力.对当前我群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穗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少数民族"、"农村"、"女性"这三种属性集于一身的时候,民族村寨的女教师遭遇了更为尖锐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更为复杂与更为艰难的文化困境.在工作职场,她们感受着中心与边缘的无奈;在家庭,她们面对着主内与主外的犹豫;在村落院坝,她们经历着局内与局外的尴尬;在人类共同的文化场,她们体验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提升文化自觉、调整学习教育范式、推进跨文化教师培训等是民族村寨女教师走出文化困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合江民族村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可概括为:让少数民族群众充分享受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物质成果;充分重视语言和教育等精神作用;符合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打破少数民族文化的封闭性等。合江民族村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开创了建设"多元一体"的"和谐文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迤沙拉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俚濮第一村--迤沙拉的彝族文化属于白彝文化,与大凉山黑彝文化有着迥异的风格,其历史、建筑、音乐、歌舞、饮食、民俗等地方民族文化传承至今,基本保留完整,且蕴涵丰富,在攀西乃至川滇两省彝族聚居区域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作为中原汉族文化与边疆彝族文化融会贯通的文化瑰宝,迤沙拉的整体性旅游开发具有独特性和领先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村庄是比地名更小的地方行政单位。一个地区村名的命名往往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多种因素有关。以苍山、洱海间的大理镇等5个镇为例,对村庄的名称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白语和汉语对村名命名产生的影响,对村名命名的类型进行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村名中体现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山水自然文化。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村名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以教育促进贫困农村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方法,我们在云南省寻甸县六哨乡开展了以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为中心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的基本路径;构建了以社区教育为中心,依托学校建立社区学习中心、依托政府设立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推进了当地教育与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村寨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活栽体,加强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与建设,保护民族文化,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拉缆乡排烧村排烧苗寨,是一个原生态的、典型的、有文化内涵的民族村寨,本文以它为个案,探讨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建设、开发、利用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外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与现状进行研究,以湘西德夯苗寨为例,进行实地调研,一方面从经济、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几方面入手,对其正面影响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以"人"为中心,树立参与式的发展理念,务必增强对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婚俗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历史,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外在表现。姚安县马游彝族的婚俗自民国以来至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族内婚俗和“超哩若麦哩卓”两种婚俗演变为现在彝汉趋同的现代婚俗,并日趋简化而具有现代气息。婚俗的变化,主要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彝族婚俗变化的直接表现是普遍的彝汉通婚,其既是彝汉民族融合的起点,也是民族融合的催化剂,也将是民族融合的终点。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分析了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社会经济文化影响的效应。结果显示:村民感知到旅游活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收入、改善了交通,但也减弱了村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旅游活动对社区主要影响:外来常住人口增多,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景区空心化,景区管理重经济效益、轻文化保护,景区都市化严重,村寨民族文化同质化、商业化特征突出。因此,需要认清西江苗寨这种功能变迁的利弊,因势利导地处理好村民“二重性主体”特征,加强旅游开发中的村民参与,提高村民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与意识,创新、优化旅游开发管理思路与目标,促进西江千户苗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