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某种道德准则及价值依据的信服和尊崇。家庭、学校、社会道德信仰教育的缺位或失当是造成"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模糊或方向偏差的原因。集家庭、学校、社会之力,才能做好"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上不少违法犯罪行为中存在着各种类别的"洗脑"现象,它们对部分高校大学生意识和行为产生比较显著的后果。毫无疑问,"洗脑"是一种负面的行为活动,但其在改变人的意识形态方面取得的另类成效发人深思。在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日趋增多,信仰教育成效不足和亟待改进的情境下,透视"洗脑"现象,探究利用"洗脑"方式的有效性为大学生信仰教育提供借鉴,这对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应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受国内外社会环境变化、教师素质、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等因素影响,"原理"课信仰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加强"原理"课信仰教育应该抓住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深陷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低迷,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受到重视的契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坚定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原理"课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A3):134-135
"互联网+"时代以互联、共享、开放为特征,促进各种思潮理念传播,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信仰结构,使大学生信仰呈现出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对我国主流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一定影响。在民办高校信仰教育中,要注重针对学生特点,拉动学生兴趣点,调整教育方式,通过与社会合作协调,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信仰形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三进”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个体生命的呼唤。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理想信念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弄清"三进"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三进"工作,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来理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从而达到从生命层面和终极层面上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6.
理想信念教育关乎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新时期,部分"95后"大学生出现了理想弱化、信仰迷失、价值观扭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充分认识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面对多元文化冲突导致的理想弱化、功利主义至上导致的信仰迷失和理想教育缺位导致价值观扭曲,高校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为中心,积极探索"95后"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的学习、科研、生活等都延伸至了网络,这其中更有仪式教育的网络化,仪式教育的"触网",使得高校仪式教育网络化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对象更加泛化,也更加有利于高校利用仪式在当代大学生中实现教育的渗透与涵化,唤醒学生自我信仰的力量。文章在剖析网络化仪式教育的特征及价值的基础上,探析了基于大学生信仰视角的网络化仪式教育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的是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信仰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其基本要求是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原理"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推动一个民族不断繁衍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精神文明的核心部分。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高校应努力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将"中国梦"融入到民族精神教育中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以及“互联网+”模式的出现,给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目前来看,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宣传导向的控制能力有所削弱,现有的教师教育模式也遭到了严重冲击,同时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源于高校的信仰教育模式较为单一、教育者素质欠缺和网络监管技术不成熟.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创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即通过创新高校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体制建设、创新“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创新对外部环境的有效利用等方面,不断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信仰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中的一种意识规范,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存在缺失的现状,在开展信仰教育的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既有日益感性化、感官化的价值理念的挑战,也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客观现状的挑战,更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也是每一个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梦。高校应在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追求“中国梦”的实践中推进信仰教育,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结合起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2.
“90后”大学生是独特的群体。目前,他们的政治信仰呈多元化态势,相当数量的“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和迷茫。其深层根源为其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缺失等原因。必须教育他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通过多种方式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使“90后”大学生成为未来崛起的青年一代之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个体生命的呼唤。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理想信念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弄清"三进"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三进"工作,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来理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从而达到从生命层面和终极层面上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4.
时下,大家对"80后"、"90后"大学生褒贬不一。新形势下,如何确保"80后"、"90后"大学生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大学环境中去,努力成长成才,大学生的教育对策研究提上议事日程。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把握"80后"、"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专业学习、习惯养成、网络利用、择朋交友、异性恋爱、社会兼职等几个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四有”新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分为四类:需求挫折、自我认知挫折、观念挫折、信仰挫折。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必须对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认为下列方法比较切实可行: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针对地加强耐挫折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16.
"微"时代的到来,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以"微"平台为载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实效性。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文章从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特点入手,借鉴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教学做合一"中把理论知识、素质养成以及行为体验结合在一起,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识成智",培养和造就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8.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需要,是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挑战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需要.高校应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红色”社团的综合优势,不断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积极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平台体系,力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时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要坚持责任感教育的基本原则,创新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方法,以课堂教育主导责任感教育,以实践培养强化责任感教育,以环境酝酿提升责任感教育,以机制创新规范责任感教育,强化大学生共圆"中国梦"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实施"中国梦"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和内容的延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所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所需,也是大学生创新、奋斗实现人生理想所需。为此,高职院校要在校园文化、体制机制、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加强"中国梦"教育,创新教育策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他们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