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在文化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文化步入了由文化到学校文化直接演绎,"政绩"工程表浅化打造,以及对"特色"解读偏离常态轨道等"泛文化"的误区,忽视了学校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要实现"以文化之"的使命关键在于对"化"的解读。本文以此为逻辑起点,从几个维度对学校文化的建设进行审思,即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在于文化的主体定位;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源于文化的地域适切性;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在于走一条自觉创生的文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走过了漫长的探索发展道路。今天有关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及实践已自成一体。学校招贴画隶属于学校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是学校中随处可见的一道风景,作为一种符号和文化的结合体,它无声无息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师生。从理论上构建学校招贴画的研究体系是完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论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师生认同的群体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更是学校发展和学校管理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文化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财富;文化始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最主要载体;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基所在;文化是学校最优秀的隐性课程;没有文化的学校也是薄弱学校。学校文化建设体系: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依托;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管理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特色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教育情报参考》2006,(5):F0003-F0003
上海市闸北第二中学于2002年被区列为初中建设重点校。在全体师生努力下,三年来,学校发生巨大变化,走出一条薄弱学校内涵式超常规发展道路。学校在新班子带领下,拟定了“稳定、质量、改革、发展”的办学方针。  相似文献   

5.
校训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简洁形象地表达出学校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学校特色和精神风貌。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学校的发展方向。中职学校的校训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校训.可以直接触摸到该校最核心的灵魂和特质。校训文化建设可以从其特性着手.把握中职学校校训文化现状.并从入人心、重德行、精技能、促特色四个方面循序渐进.使中职学校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及其建设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共同享有和认同的行为取向、期望、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态度的统一体,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群体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学校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学校一项长期的、深层次的、高品位的建设工作。现代学校的打造,最根本的实质就是学校文化的建设。本文在阐述文化、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文化结构的形态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学校全面启动了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创建工作,在传统的学校文化构建基础上,通过挖掘"小、专、精"的文化元素,确立了独具自身特色的主题式学校文化,逐步走出一条内涵发展、品牌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径。一、学校文化与主题式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是被广泛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的载体:仪式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校文化具有丰富的仪式内涵,仪式在学校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文化中包含着由祭祀、人生、战争和狂欢等原型仪式隐喻而来的各种仪式。因此,建设学校文化也必须从仪式这种基本文化要素来理解学校文化的内涵和发展机制,并通过对学校文化的仪式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变革,改革的深化需要进行文化方面的思考,新课程改革文化与当前的学校文化间存在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学校的内涵与特色发展.明晰学校文化内涵,理解学校文化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把握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的意义,探究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对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学校文化建设应明确基本理念;重视不同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充分发挥校长、教师、学生、课堂学习研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主体、动力和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丁琳 《江苏教育》2010,(11):27-28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抓住时机,基于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发展的历史积淀,在建设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以区域整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教育发展之路。从区域文化资源的挖掘梳理、学校文化建设共同体的构建到学校社区文化的协同共进,他们着眼整体,注重内涵,又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
李学儒 《宁夏教育》2006,(10):17-17
学校文化建设形式多样,层次不一,目的都是通过各种文化载体对特定环境中的人施以影响,陶冶情操,引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学校的主体是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基于这一认识,我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突出主体参与,注重自我创建,激发师生内在的审美追求,走出了一条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内涵式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2.
学校发展的持久动力、学生的成长氛围和动力,最为重要的就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内涵、名片和魅力所在,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处理好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方能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建设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体现了当前学校发展的自觉和自为意识,同时也展示了教育改革的宏观路向,即教育改革正在向纵深、向内涵方向发展。但学校文化建设也有一些困惑和问题迫切需要澄清,需要进一步思考,主要有究竟如何看待学校文化的作用?应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如何面对当前的文化现象和问题?如何建设学校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学校变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校把自己的重心放到学校文化建设上,以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实现内涵发展、整体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学校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课程来实现,课程文化决定了学校文化的主题,课程文化建设自然也就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既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中小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校价值追求的一种重要体现.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问题及策略等几个方面.今后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要强调学校文化建设的柔性需求,坚持传统与个性的学校特色文化,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学校文化建设途径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与内在灵魂.它影响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规模以及办学效益,也体现了学校发展中的价值观.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一是促进师生的情感认同,二是促进学校教育的有序发展,三是促进学校品牌特色的形成.优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包括:合理确立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形成学校文化发展模式与机制;建构学校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实施文化式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内涵发展,内涵建设的出发点是"人的培养",而目标则是学校育人文化的形成和文化自觉。德育既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又是落实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建设文化特色,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德育成效,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因此,基于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建设下的德育实践创新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命题。学校德育应该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体现办学意志,反映学校文化,彰显价值取向。一、"海洋文化"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18.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学习管理制度从刚性管理逐步向"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过渡的必由之路。本文在探析学校制度文化的内涵和功能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期望本研究可以为学校管理者建设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提供理论基础,拓宽教育管理者的视野,以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呼唤学校文化的转型与重建。从优质学校的管理和发展的角度看,需要构建和完善学校文化建设。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学校品牌质量,可为持续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应在新的形势下做到与时俱进。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对学生的今天负责,也是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负责。一、时代发展呼唤学校文化的转型与重建学校文化,是沉淀在每个当事人的心灵深处,外现于做人方式及思想中,并物化成习惯的精神取向。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才能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高尚道德情操、优秀个性心理品质、健全人格的形成,直至对学生的求学成才和人生成功产生影响。办学校,文化是内涵。缺少文化内涵的学校就像不长树,没有宝藏的山,再大也没有用,因为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文化的传承与传递。  相似文献   

20.
一个学校的文化是校园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的不可复制性形成学校独有的内涵与特色,并衍生为学校发展不竭的生命力。多年来,我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校本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文立校,走出了一条幸福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