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贵刊 2 0 0 1年 11期刊登了耿纯全老师的“‘电势和电势差’教学刍议”一文 ,读后收益匪浅 .文中作者认为试验本按“电势差——电势——电势能”编排教学违背了这些概念的内涵秩序 ,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 ,建议按作者的“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的教学顺序处理 ,对此观点笔者有不同看法 .笔者认为 ,耿文提出的处理方式实际上与早期的甲种本教材处理方法是一致的 ,而试验本处理方式是多年来教材改革的积累 ,是积极且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本文就本节教材有关问题做一些初步分析 ,旨在抛砖引玉 .一、试验课本“电势与电势差”教学处理的优…  相似文献   

2.
洛追 《西藏教育》2010,(12):30-31
高中物理人教版(试验本)第二册第十三章第5节“电势差、电势”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这一节包括了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以及电势、电势差等一系列重要规律和概念。由于知识点较多,学习内容抽象,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将电场与学生熟悉的重力场类比,形象阐释了电场力、电势能、电场力做功等概念,学生易学易懂,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贵刊2013年第7—8期合刊上刊登了夏青峰老师的《“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一文(以下简称为“夏文”),夏老师新颖的教学设计和精湛的教学技巧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4.
由人教社物理室编写的“高中物理试验课本”(以下简称试验本),从1996年秋季起已在部分高中试用.这套教材复盖了现行教学大纲中必修本和选修本的全部内容,对大纲规定的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作了比较系统的编排,改变了过去必修本、选修本知识分割和必修本内容难以适应高考要求的状况,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试验本第二册第一章“电场”的第五节“电势与电势差”这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了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的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以及电势、电势差一系列重要规律与概念.教材内容难点集中,篇幅短,教学中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在知识的…  相似文献   

5.
笔者读了《物理教学探讨》2006第五期吴法勤老师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一文受益匪浅,但吴老师认为学生设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比较好的设计方案中前三个方案是错误的,笔者不敢苟同,现摘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平 《中学物理》2012,(1):62-63
电势、电势差、电势能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含容电路的电流和电量的计算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学生极易出错.这些物理量又通过电势这条纽带相联系.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某一点移到参考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电场中两点的电势的差值叫做电势差;外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是从高电势流向低电势的.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第6期刊登的《“除”与“除以”之我见》一文,觉得张维宁老师说的“应该把‘除’与‘除以’两个概念统一起来”,我实不在敢苟同。  相似文献   

8.
数学中考复习课既要关注基础性,又要适度体现一定的综合性.《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年第3期刊登了张宏政老师的文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的课例与说明”.张老师以“发现式”复习课型操作体系为设计框架(笔者曾向全区数学教师介绍过这种复习模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发现式”复习课型从结构上作了适当调整,并进行了很有效的课堂实践....  相似文献   

9.
中学《物理》(试验本 )第二册第一章第五节“电势与电势差”中 ,包括了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电场力的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以及电势、电势差等一系列重要的规律和概念 ,在知识的编排次序上 ,教材是按如下顺序进行的 :( 1 )先用电场力移动电荷做的功与电荷电量的比值定义两点间的电势差 ,即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 A移动到另一点 B时 ,电场力所做的功 WAB与电荷电量 q的比值 WAB/ q,叫做 A、B两点间的电势差 .( 2 )再用电场中某点到零电势点的电势差定义该点的电势 :UA=UA- UO=UAO( UO 为零电势点电势 ) .( 3)最后指出 ,电场中的电荷具有电势能 .在电场中两点间移动电荷 ,电场力所做的功与电荷电势能的变化相等 ,得到 WAB=q UAB=q UA- q UB.对上述先引入电势差 ,再引入电势 ,最后再涉及电势能及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的教学顺序 ,笔者认为存在下列几个问题 :( 1 )在还没有给出电势定义的情况下 ,就给出零电势点的概念 ,然后用电场中某点到零电势点的电势差定义该点的电势 ,这实际上是用同一范畴内的未知概念来定义另一未知概念 ,既不符合知识结构 ,也不符合学...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多数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中不自觉地常采用讲授式,在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等方面仍关注“怎样教”,而对“学生怎样学”考虑得不是很多.如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归纳、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新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绍兴县教研员姚志敏老师主持的“初中数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这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7年来研究积累了大萤案例.本文介绍的这节课案是2005年4月28日在绍兴县实验中学组织的全县名优教师展示活动中由姚志敏老师亲自执教的研究课,在全县教育界引起较大的反响,还特邀了浙江省中学数学教研员许芬英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物理第四册 ( )“电场”一章中的“电场中的导体”这节课所占比重不大 ,但对学生来说并不好理解 ,是教学上的难点。另外 ,从课程安排上也不合理 ,若想学好这部分知识 ,不能把这节课安排在“电场 电场强度”后面 ,而应安排在“电势 电势差”这一节课的后面。因此 ,针对这节课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一、紧抓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 ,讲清楚静电平衡的基本原理讲此课前将“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势、电势差”两节课讲完 ,然后从两个角度分析电场中的导体是如何达到静电平衡的。1先从电场强度出发 ,导体刚放入电场中的瞬间 ,导体中的自…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研读了《数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12期孙航平教师《关于“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一节教学设计中的误区探讨》一文,颇有感触.现结合自己在本节教学中的失误,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一节反映了静电场中"力"和"能量"描述的重要关系,是学生建立静电场完整图式的基础。鉴于长期以来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并未建立起明晰的逻辑顺序,彰显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的物理本质,为此,基于物理学的描述范式,先从"力"和"能量"的角度引入电势与电场强度,再由"做功"出发推导出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式,最后诠释了关系式的物理意义,为"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的教学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英语与网络资源整合的活动课教学设计,选自《剑桥少儿英语》三级“Let’s talka bout our holidays”,对本课教学内容我做了一些补充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刘华 《数学教学》2008,(1):15-17
日前,听取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以下简称为“苏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2》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第2节“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第3小节的“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笔者从一些不同的角度审视这个课题的“数’与“学”,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反思与调整,之后,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得到的最大感受是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亟需改进原有的“以习题为中一心’的教学范式,建立起“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本文试图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这一课题为例,对这一改进的教学范式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1传统的电势教学 中学物理关于电势的教学,依照教材要把握3个关系.第一,电势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即φ=Ep/q,相当于重力场中的“高低”,电势与电势能的关系;第二,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第三,等势面分布,电势差与电场的关系.无论是哪个版本的中学物理教材,一般都是这样3个关系,有的版本中没有Ep=qφ公式,第3个关系在一般的教材中也仅限于匀强电场,当然可以拓展到非匀强电场中作定性的判定.  相似文献   

17.
话本次“课例点评特别策划”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教研人员的广泛关注.选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公布后,共收到课例稿近40篇,由于版面所限,本期我们仅从中选登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几篇供大家研究和点评。在此,我们特对所有供稿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名单见文后) 为了便于更多老师参与点评,我们特将原定时间做了如下调整: 本期刊登课例“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现开始征集点评稿,截稿日期为2006年8月15日。 第7期刊登“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课例设计,第11期刊登其点评。 希望广大老师积极参与,踊跃撰稿,对所有参与本次课例点评特别策划撰稿的老师,本刊将赠送2006年全年或半年的初中杂志1份,以示感谢!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笔者参加“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第八次课题会的反思文章。在第八次课题会上,来自浙江的李柏青、何豪明、黄显忠和朱成万四位老师分别上了“数学归纳法”(第一、第二节课)和“直线、圆的位置关系”(第三、第四节课)四节研究课,引发了参与者的讨论与思考.基于对课堂小结的反思及其教学内容的重新认识,对四节研究课的课堂小结做如下反思性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静电学三个概念的教学分析与探讨江苏省兴化中学范明教师在引入“电势差”、“电势”、“电势能”这三个概念时的方法各不相同,归纳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沿袭老教材的处理方法;二是对这三个概念的教学认识不同.本文从新旧教材对比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一、新旧教材结...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0年第5期刊登了林运蓉老师的一篇文章《对一道等边三角形问题的探究》(以下简称“文[1]”),笔者仔细拜读后,激发出关于文[1]许多新的“念头”.现结合自身平时的教学和研究,就这道源于课本、植根于课堂的试题再做一番探讨,以便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