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昂族民间传说是德昂族先民对民族变迁的历史记忆,是民众对地方民俗的推原解释,同时还是民间的无字道德教材,是民间教化的重要力量。分析研究德昂族民间传说,对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赤水河流域有着独特而丰厚的文化景观,其独特的区域位置形成的独特的民俗文化与民间传说,是构成赤水文化景观的重要因素。因此考察川黔交通枢纽赤水这一重要的码头口岸及处于中山峡谷地貌的赤水河流域的民俗文化与民间传说,对传承和保护黔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赤水河流域民俗审美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群体性、综合性、依赖特殊文化时空和“标志性文化”等典型特征。对于特别强调活态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利用是保护的目的和手段。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中必须坚持“政、企、民”三位一体的开发主体,对该类遗产实施“人、物、生态”立体开发。在此基础上,应创建“政、企、民”三方合资合作、“学术、商业、生活”三位一体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具有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其特殊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带来了诸多难题。文章在分析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现状,提出了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可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民俗学科的新生性质与新时期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从某种程度上赋予了民俗学者以特殊的时代责任。近几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陆续开展以及民俗学者在其中的"学者——传承人"的双重角色,则更是要求我们对新时期的民俗学者进行一个重新的定位。笔者试图侧重于从民俗学科的理论建设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指导理论与方法上的智力提供者以及新型的文化传承人这四个方面对新时期民俗学者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上附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永不过时的,是弥足珍贵的。在徐州,"剪纸"是一种江苏省的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剪纸技艺在当地世代相传。徐州剪纸取材丰富,内容广泛,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人物等类型的作品,也有以现实生活为主题、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的剪纸作品。2008年"徐州剪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7.
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实现良性互动.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与旅游业发展结合的空间很大,将口头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民俗、民间手工艺和餐饮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是提升浙江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几个“非遗”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是使用"民族民问文化"这个术语,后与国际接轨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范围上有差异,前者比后者宽和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名的误导,在保护方向中上容易产生误导;文化空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类别,而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载体;以儒家为核心的上层文化,所弘扬的大传统作为正统,既不适合传统文化艺术的保存,也不适合多元民俗的发展.而被一些学者称为"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间信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处于濒危的严重局面,要进行全面普查、确认、收集、登记、立档,尽可能做到原生态性的保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建立文化生态区.  相似文献   

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是使用“民族民间文化”这个术语,后与国际接轨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范围上有差异,前者比后者宽和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名的误导,在保护方向中上容易产生误导;文化空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类别,而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载体;以儒家为核心的上层文化,所弘扬的大传统作为正统,既不适合传统文化艺术的保存,也不适合多元民俗的发展。而被一些学者称为“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间信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处于濒危的严重局面,要进行全面普查、确认、收集、登记、立档,尽可能做到原生态性的保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建立文化生态区。  相似文献   

10.
在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一是由政府与民间合力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流构成,二是数量极大、散落或彰显于民间、为民众日常应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主流构成,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流和非主流的两个语域中心。宜采取的挖掘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近期及长远对策是:加强对河南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和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发、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发及特殊的民俗活动的组织开发;保护中原文化链,构筑河南“大文化”格局;加强濒危品种保护和传承人培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纳入学校正规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美术教学作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发挥着传承民族文化,延续民俗传统的重要作用,能够缓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的窘境。基于此,教师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美术、传统工艺、民族文化等融入初中美术教学,从而达到静态保护、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几个紧迫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颇大成果,但仍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几个紧迫的问题:一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要落实到实处;二是<中华民俗大典>的出版是对民俗文化的抢救,但迟迟不能出版实际上放弃了很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务;三是对参加民间文化抢救、保护人员进行必要培训,使他们掌握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编印一些民间文化、民间文艺的教材、书籍,普及民间文化知识;四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和展示中,只看到的是物质文化,这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对民间文化教育要从制度、课程上作规定.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19,(4):54-57
安徽花鼓灯是淮河流域具有汉族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这样一个代表中国农耕文明主体形象的体育文化艺术,不仅是安徽花鼓灯本身的需要,更是对民俗体育的保护。本文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契机,在民俗体育发展的基础上分析花鼓灯文化的现状及生存环境,探索安徽花鼓灯文化的传承特征和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皖西民俗体育肘阁、抬阁为个案,研究民俗体育融入现代生活存在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同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探讨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皖西民俗体育“肘阁、抬阁”的传承和发展。结果显示:社会的快速转型给民俗体育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对民俗体育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体现出多元素融合的特点。充分挖掘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探讨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生成机制,才是民俗体育得以传承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原则入手,根据民俗学、经济学、旅游学等有关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并且结合西部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苗族系列坡会群、壮族蚂蜴(虫字旁加另)节,云南傣族泼水节、白族三月街,贵州水族端节、苗族姊妹节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若干理论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颇大成果,但仍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几个紧迫的问题:一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要落实到实处;二是《中华民俗大典》的出版是对民俗文化的抢救,但迟迟不能出版实际上放弃了很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务;三是对参加民间文化抢救、保护人员进行必要培训,使他们掌握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编印一些民间文化、民间文艺的教材、书籍,普及民间文化知识;四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和展示中,只看到的是物质文化,这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对民间文化教育要从制度、课程上作规定。  相似文献   

17.
王利 《初中生之友》2010,(16):12-13
端午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现在端午节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从2008年起,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其活态载体的重要承载与传递者。因此对传承人现状的系统调查和评估,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内容。被国家2006年首批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铜梁龙舞",是集民俗、歌舞、彩扎工艺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系统,其中的彩扎工艺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因而基于系统方法和田野调查,探寻其保护、发展的机理,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打造"人文重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正式启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及相关措施的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正在全国开展。凡属民间表演艺术、民间造型艺术、民间口头文学、大型民俗活动等,均属保护之列。此项工作意义深远,其范围十分广,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以传统武术项目和民俗项目为主,存在着项目种类单一、缺乏保护资金的投入、缺乏传承专业技术人员、保护意识薄弱、开发不完善等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法律法规保护体系、健全研究机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进行市场开发,多渠道容纳资金、利用教育资源优势,体育非物质文化进校园课堂、完善体育非物质文化产业群的资源整合开发和继承人才队伍建设等方法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保护开发我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