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我国相对集中连片的特殊贫困地区,今年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其振兴发展。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促进原中央苏区振兴的关键。现阶段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面临着人才待遇低,事业发展平台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人才特别是与苏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优秀企业家、高端产业技术研发人才与高级技工及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等人才非常缺乏。政府应该在充分把握已有人才政策的基础上,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根据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战略特别是产业发展战略,发挥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人才的作用,加强原中央苏区人才队伍建设,为赣南等原中央中央苏区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
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是一个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问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对革命老区的建设极具典型性和示范性,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的现状与困境来看,其振兴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作用,还需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在其振兴发展过程中,需要区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基础政府机构的不同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弥补原中央苏区发展差距,实现振兴起步;还应当积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完善原中央苏区的发展动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举国关注。围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建立起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发展机制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结构特色不鲜明、缺乏合理的产业分工协作、产业竞争力弱等问题,探究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部发布《关于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充分考虑赣州市在原中央苏区范围内的特殊地位和面临的特殊困难,以支持赣州市教育发展为重点,带动原中央苏区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把赣州市建成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验区。该文将探讨赣南地区小学英语师资培养模式,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秋燕 《海外英语》2014,(18):10-11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部发布《关于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充分考虑赣州市在原中央苏区范围内的特殊地位和面临的特殊困难,以支持赣州市教育发展为重点,带动原中央苏区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把赣州市建成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验区。该文将探讨赣南地区小学英语师资培养模式,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振兴江西赣南原中央苏区,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意义重大。研究赣南苏区教育人力资本政策对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人力资本政策对赣南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影响各异。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继续加大对赣南原中央苏区的教育投入,优化教育政策供给,实施精准教育扶贫;抓住经济发展不放松,着力提高农户收入;在赣南原中央苏区大力推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苏区振兴,教育先行。8月7日~9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杨慧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一行9人,赴赣州市就我省教育方面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的出台将对整个赣南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振兴赣南苏区的背景下,借助中央支持的有力契机,通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赣南农村体育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出一些有利于赣南农村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促进赣南苏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尽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整个区域产业振兴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和可持续性的作用,对于“老少边穷”地区更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赣南原中央苏区(以下简称苏区)这片曾经在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作出卓越贡献的红色土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通过对苏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考评,让职业教育发展更好服务于苏区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第二十六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写上了短短9句话365个字.两年时光里,每句话、每个字都换成了真金和白银,变成了铿锵的数据,结出了喜人的硕果.回眸过去两年,真是好政策带来教育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西原中央苏区三个地区的产业布局,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央实行非均衡产业布局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均倾向于东部的背景下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的区域产业布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政府都在试图重点发展能够迅速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部门,但有时因相邻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相似,必然导致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在协调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过程中,必须综合权衡,因地因时因业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发展,合理布局产业,以获得较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财税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党对财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新高度。为解决现行财税体制中还存在的与完善国家治理"不完全适应"的若干缺陷,实现"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目标及其任务,财税制度在国家治理中得到创新性发展,发挥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这种创新的核心内涵在于:在国家治理新平台上赋予财税功能作用新定位;为服务国家治理的财税体制改革指明新方向;为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财税改革明确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民间投资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投资对于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民间投资的增长结构失衡。投资增长速度相对趋缓。究其原因。既有与国有企业相类似的市场环境等制约因素,也有观念、体制、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因此,要放宽市场准入机制;加速金融创新,创造多渠道的项目;改革财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建立系统的社会化咨询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执行效率,加强政策落实。  相似文献   

14.
民间投资对于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民间投资的增长结构失衡,投资增长速度相对趋缓。究其原因,既有与国有企业相类似的市场环境等制约因素,也有观念、体制、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因此,要放宽市场准入机制;加速金融创新,创造多渠道的项目;改革财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建立系统的社会化咨询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执行效率,加强政策落实。  相似文献   

15.
开放环境下,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是国际竞争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中小企业的资源拥有量有限,缺少国际化成长经验。自身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使得它在国际化经营中往往处于劣势,政府扶持显得尤为重要。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政策体系主要有法律支持、财税政策支持、金融政策支持、社会化服务支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形态中,中央苏区精神与苏区精神是种属关系。中央苏区精神是苏区精神的核心内容,它在层次上与其他苏区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平等的。在苏区精神的研究中,尤其要深入开展中央苏区精神的研究,以尽快改变中央苏区精神研究与中央苏区历史地位不相称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党早在创建中央苏区之初,就十分重视并严格要求苏区党政干部养成清廉从政的工作作风。设立了监督机构,采取了许多倡廉肃贪的有效措施,还开展了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反贪污反浪费的斗争。这些做法,虽然是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的,但它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是永存的。今天,我们借鉴中央苏区时期开展的廉政建设运动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党实践江泽民同导“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永葆我们党的勃勃生机,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时期,为了推动苏维埃运动的发展和巩固革命政权,中国共产党从赣南、闽西的具体情况出发,对土匪和会道门分别采取了教育、争取、打击和消灭的政策,成功地解决了这两大社会问题,为赣南、闽西乃至整个中国苏维埃运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三农”问题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来自农民增收能力不足和农民负担过重两方面.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实践证明,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功以及保证农民负担在减轻后不反弹的关键在于各项配套措施的到位,这些配套措施包括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加大中央、省、地级政府对县乡两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县乡两级财政预算不留缺口,建立规范的农丛税法,加快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等,这些配套制度的完善不仅是农村税费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而且也全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