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的伟大历史贡献之一,就是在最为敏感、争议最多、风险最大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完善上,顶住了来自“左”的和传统观念的压力,大胆地实现了全面突破。深入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传统所有制观念的误区,在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完善上取得主动权,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走出“一大二公”传统所有制观念误区众所周知,自五十年代中期起,我国的经济制度就出现了不断升级,一味追求“一大二公”的倾向。在农业上,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就进行了“四级跳”,即由互助组升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初级社攀升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规定,为农村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农村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是一个有九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农民是四化建设的主力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对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增强国力、实现我国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党中央的方针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空前发展,“两基”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巨大变化,为提高我国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彻底改变农村精神面貌、实现党…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教育直接关系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广大农民的命运。在党的“科技教育兴农”的思想指导下,“七五”期间全国有500个县的1500个镇、乡实施燎原计划,进行农村教育改革。到目前,实施燎原计划的县和乡分别达到955个和3942个,涉及农村人口达两亿人,实施项目一万多项,新增产值13.78亿元。燎原计划是进行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工程。燎原计划的实施,改变了我国农村单一普教的状态,开始形成了普教、职教及成人教育的统筹机制;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初始、起步、发展、基本成熟和成熟五个基本阶段,目前我国还处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大致经历了五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将开辟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为我们由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向基本成熟阶段快速迈进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和农村振兴的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因此,党和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这为农科教统筹指明了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破解与农民教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能否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农民的进步和发展,农民的进步和发展又取决于农民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城镇化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一“)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是转型时期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多问题汇聚的焦点,当前我国“三农”问题集中反映为:人均资源过少,农业生产率不高;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富余劳动力转移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等。庞大的人口滞留农村,对有限的土地和淡水资源形成巨大的压力,过垦过牧,导致资源环境恶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80%的人口是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科教兴国”、“科教兴农”,已摆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位置,努力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建设小康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把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是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大国,农业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振兴中华必先振兴农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首先抓住农业这一环,作出《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并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全国广大农村从农业的生产面貌到农民的精神面貌,都已经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根本变化。(一)农业生产稳定地持续增长,改变了起落不定、大上大下的局面。近五年尽管有相当大的地区曾遭到历史上少有的水灾或旱灾,全国农业总产值仍以每年平均递增7.5%的速度前进。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已从1977年的1339.2亿元增加到1982年的约1909亿元,超过了1953—1977年二十五年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递增3%的一倍多。国营农场的工农业总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能否实现小康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关键在农村教育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江苏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1、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江苏现代化中的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改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穴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同样,没有江苏农…  相似文献   

12.
一、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它放在党的工作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首位。小平同志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首先要看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去年10月和今年3月,中央在相隔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两次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反复强调:“在整个经济工作指导上,是不是真正把农业摆在首位,这是关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的中心任务来对待。在党的政策引领下。新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其辉煌,亦有挫折。本文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改革开放后四个历史时期探讨新中国农业发展的轨迹,分析党的农业政策,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拓展农村绿色证书教育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职业学校中推行的“绿色证书”教育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以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绿色证书”教育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重新探讨“绿色证书”教育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及其功能拓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新时期我国"三农"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是指按照传统习惯生活和耕作的农村、农业和农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其中有9亿多农村劳动力。因此,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始终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农业科技的发展与推广越来越依赖于“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的中心任务来对待。在党的政策引领下。新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其辉煌,亦有挫折。本文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改革开放后四个历史时期探讨新中国农业发展的轨迹,分析党的农业政策,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其关键。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比较低,城乡差距在拉大。“三农”问题极大地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占我国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农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决定了没有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21世纪的前20年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其中"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生产部门”.人类的“一切劳动首先而且最初是以占有和生产食物为目的的”.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口的增减、国力的强盛,而且还制约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秦代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探讨秦代农业生产的意义尤为重大.学术界对秦时粮食作物的种类、农业发展的一般概况、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管理、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等问题,尚无系统的专文论述,其中某些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看法.笔者不揣浅陋,愿就上述问题提出一孔之见,敬请师友教正.一、粮食作物的种类我国人工栽培谷物的历史,大约始于距今六七千年以前.降及西周,人们种植的谷物品种增多,至有“百谷”之称.春秋时代,人们辨别谷物种类的概念较前清楚了,又以“五谷”替代“百谷”.何谓五谷?人们的理解有不同.西汉人郑玄在《周礼·天官·疾医》注中云:“五谷,麻、黍、稷、麦、豆也”;然而他在《周礼·夏官·职方氏》注中又以“黍、稷、菽、麦、稻”为五谷.后人论“五谷”者,大抵不外这两种分法.迨至战国,吕不韦门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等形式,最终由合作经济演变为集体经济。这一演变过程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有着客观的必然性。探讨演变的原因,并对不同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历史作用进行评价,总结其经验教训,可以为新时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