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分析归纳研究生思想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探讨教育者(导师)、受教育者(研究生)和教育团队(学习科研小组)3者之间的关系,尝试搭建一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生思政教育“椎体”模型,可以从“人格品行养成、人生职业规划、人际社会融入”3条教育主线构成教育内容“平面”,以导师这一主干力量为“顶点”,“顶点”与“平面”连接的位置则是以学生科研团队构建形成的“辐射平台”,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有利于解决农林院校学生的思想及心理问题。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入手,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有效途径,即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合;重视校园文化,确保农林类院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农林院校大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出现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尴尬局面,使得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农林院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就业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缺乏。对农林院校大学生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解决当前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协同视角,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系统的不完善,导致运行机制难以适应主客体变化、实施过程未能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显隐性教育结合不够影响教育效果,引发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理念与育人目标不契合”“队伍建设与育人需求不匹配”“教育内容与学习主体不适应”等现实困境。在新形势下,坚持系统开放、发挥“序参量”作用,从“机制协同、队伍协同、内容协同”等三个方面实现“同向着力、同向发力、同向加力”,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方民族院校的研究生发展迅速,但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对策。  相似文献   

6.
地方民族院校的研究生发展迅速,但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对策。  相似文献   

7.
马晓辉  裴毅 《成才之路》2023,(17):37-40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有效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是新时代农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安徽科技学院立足实际,坚持立德树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厚植农科研究生“一懂两爱”的“大国三农”情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国三农”教育联动机制的生动案例,为涉农院校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
方仪 《江苏高教》2005,(3):133-134
一、以“三个代表”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对大学生来说,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简称“两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从目前多数院校来看,两课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重在加强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第一课堂推进研究生“德学共育”的融合力不强,第二课堂跟进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力不够,网络云课堂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不足,社会大课堂有效促进研究生成长的创新力受限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时代诉求与现实梗阻。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内在机理,并以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四课联动”思政育人体系为例,提出立足第一课堂、深耕“主阵地”,打造第二课堂、盘活“补充形势”,占领网络云课堂、抓住“最大变量”,融通社会大课堂、用好“源头活水”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路径建构。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需要全员参与、全程相伴、全方位发力。但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思政教育主客体主观意识的忽视以及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网络育人逻辑下的育人困境。为进一步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以研究生群体特征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网络育人为出发点,构建“坚持一个核心、融合三种模式”的高质量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1.
农业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当前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面临着学校“重智轻德”、教师“重农轻文”、大学生“即时满足”的现实困境。高等农业院校亟须构建具有高度亲和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章立足于大学生视域,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围绕“讲”“育”“结合”三方面探究提升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创新路径。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真正实现高等农业院校的育人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通过开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而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师还对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和方法缺乏全面认识。通过对高校教师培训、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加入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形成,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依据全国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总要求以及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结合“应用地球物理学”课程特点,探索课程思政的具体途径、实现方法。通过精心教学设计,将立德树人、纪律意识、法制观念以及科学素养培养等贯穿于课堂教学、课堂管理、作业批改、实验指导以及课上课下整个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实现了显性专业知识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统一。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现美好生活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美好生活的功能方面却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如教育目标的功利化趋向,使人成为远离自身的“客观物”;教育内容的无我化特点,造成“我”的缺失和遗忘;教育手段的滞后化实际,使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被“遮蔽”;教育方法的强制化取向,使受教育者自我体验能力欠缺。从对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实现美好生活功能的问题分析看,功利主义思想在社会中的泛滥、“主知主义”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盛行以及生活世界的缺失共同构成了其“缺席美好生活”的原因。因此,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需从其教育目标的更新、教育内容的优化、教育手段的改革及教育方法的创新方面入手,助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好生活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还存在着教育主体协同机制缺失、教育客体个性引导失位、教育载体陈旧脱离实际等主客观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将建构主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从三个方面探究了建构主义创新融合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提出了构建协同式育人机制、启发式教育模式、浸润式育人环境、协助式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载体五种路径,以期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浸润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文献。2014年到2020年,知网数据库中高校课程思政的期刊论文及硕博士论文有2781篇,我们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生成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分析发现,我国高校课程思政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但也存在研究内容不够广泛、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课程思政与“互联网+”及传统文化的结合仍然是近几年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7.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是新时代的一个新课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高校青年教师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关系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因此,要不断深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的认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模式,培育新时代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建设,需要将思想政治内容贯穿于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安排和教学评价等各个重要环节。一致性建构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方法,课程设计需要遵循预期学习成效、教学活动、评价任务和成绩评定四个步骤。基于一致性建构理论,遵循其四个步骤探讨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以期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已成为每一名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以"大学物理"课程中"动能定理"的教学为例,采用PBL教学法和思维导图教学法,将科学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人生哲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之中,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为"大学物理"课程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如何将此工作落实到体育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工作目标。通过文献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立足于学校实际,并结合其他学校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了落实高校体育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