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来阐释另一种语言,这离不开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英汉翻译活动具有直接影响,探讨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和例证分析两个方面对其的影响作用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
被动结构在英语语篇中广泛使用是顺应语言结构做出语言使用选择的一种方式。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从心理因素、社交因素两方面对被动句式的语篇交际功能的语境顺应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被动结构在语篇交际中的使用顺应了语境的心理因素和社交因素。从而得出,语言顺应理论作为一种理据可以解释被动结构在语篇中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3.
方艳 《现代语文》2007,(8):107-109
一、语境理论评析 语境是现代语言学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20世纪以来,随着语言学的研究由重视语言结构的分析逐渐转向重视语言的功能,语境成为语言学界研究视野中重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刘睿  杨宏 《文教资料》2008,(25):61-62
奈达在其翻译理论研究中认为,作为翻译目的的"功能对等(flmctional ecluivalence)"是基于语境的层面,而不是语言系统本身.笔者认为,在翻译中,引起误译的原因往往不是不理解原文的语言语境,而是对非语言语境忽视.本文基于奈迭的"功能对等"理论,以翻译的目的、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为宗旨,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对影响翻译效果的语境和文化等因素的考虑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语言变异是语言使用者在交际功能和美学功能的驱动下,故意偏离常规而选择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语言坐落于语境之中,在解释语言变异的出现及其效果时,必须考虑到语境因素。而语境对解释语言变异的作用体现在语境决定语言变异存在的可能性、语境帮助听者或读者理解语言变异的表意效果、语境限定语言变异得到解释的范围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王畅 《华章》2011,(26)
本文通过阐述语境的定义以及语境分类及其功能,揭示了语境因素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特别是背景知识和情景知识在语用学的分析中有重要的作用,笔者提倡将语境理论运用到教学中,树立动态的语言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把语言的系统看作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根据语境和与其对应的语篇内容,我们可以把这个语义网络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层面.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出发,以语篇衔接理论、语域理论和语篇体裁分析理论为指导,探讨在理论支撑下的不同课型的设计与实施,可使英语教学实现从微观层面向宏观层面的拓展,从表层结构分析向深度意义解读的拓展,从单纯课堂话语向学生社会生活的拓展,从而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8.
语言顺应理论由维索尔伦提出,该理论提出了四个研究角度,语境因素的顺应角度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实地收集山东省不同城市的户外标语,从语境因素的顺应角度分析户外标语对语言语境的顺应及对交际语境的顺应,为语言选择的策略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境是语用学中一个十分基本的概念,除了包括语言因素,还包括非语言因素。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是由J.Austin提出的三种言语行为模式,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语境因素是研究中分析各种语言现象时无法不涉及的因素,在分析言语行为理论时同样如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语境因素在这三种言语行为模式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歧义性的跨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歧义性可从语用、语境和语义等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分析。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语用心理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受人们的语用意识和语境等因素的制约和调整。语言歧义的产生是一种特殊的语境语用化现象,它不受语用交际策略使用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在语用学、语境论和语义学等理论基础上,探讨语言歧义的跨学科研究,试图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研究话语的歧义及其消除,也证明了它们和语言歧义性研究之间存在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使用母语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和顺应交际语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语言形式和策略进行不断选择,母语就是其中的一种策略.因此教师使用母语是一个根据语言现实、教师角色和心理动机等三个因素进行语言选择的动态顺应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文体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和展示语体的文体特征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法律文件语篇的元功能、语境及其组成成分的分析,展示了语篇中语义层的三个元功能与语境的三个要素的密切关系以及法律文件这种正式语体在数量和频率上突出的文体特征,表明了语体的文体特征来自于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功能和语境的网络系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功能语言学动态语境理论,分析了新闻发言人应答记者提问时的动态语境因素,说明了动态语境产生的原因及效果,并对新闻发言人语言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语用学对口译的解释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译是一种双语的动态交际过程,随着交际语境、交际双方的心理因素、认知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语言因素等的变化进行着.从语用学视角下的合作原则、关联理论、顺应理论等透视口译的过程,探讨在传译的过程中如何选择语言的使用,使译语顺应口译的语言结构、语言语境、明示-推理的语言动态过程,保证口译质量的效度与信度.这将为翻译学的建构提供有益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
语境对理解原文不可或缺.因此要了解语境的因素和功能。在语境参照系下对比两个《简·爱》译本可以看出其优劣。语境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言因素包括微观语境和宏观语境,非语言因素包括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作品中人物所处的特殊情景。译者只有把自己融入原文语境中,才能传达文学作品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语境理论在语用学研究领域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自从马林诺斯基提出"语境"这一术语以来,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们纷纷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究,其中一项的研究就是将语境理论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语境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文学教学中,指导学习者学会发现、创设语境,利用语境因素去理解作品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并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文学教学.本文旨在尝试应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探究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Verschueren语用顺应理论的基础上,从其语言的三个特征和四个研究视角的描述出发,综合分析了该理论在口译这一动态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涉及口译中的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和动态顺应等方面,对口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确保译员产出即符合语言结构,也顺应与交际相关的各种语境因素的译语.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对隐喻的理解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理解有过阐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解释隐喻的意义,都离不开语境的作用,语境作为语言存在的载体,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语境并不是预先给定的一系列静止的因素,而是动态的,是入对与语言使用有关的知识的认知化概念化的知识结构。本文以《红楼梦》隐喻为例,从语言、非语言、文化因素等几个方面探讨语境对隐喻的理解所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第环宁 《宜春师专学报》2000,22(3):11-15,,32,
语境就是运用语言的环境,它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任何语言活动都是以语境为条件的”,文学文体更不例外。语境对文学文体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充分、全面、系统、复杂的制约功能。本文就此从文学的情节、环境、主题、文体风格等几个主要因素进行直观、简要的分析,度菌 探索出语境研究文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言语环境对语言形式有一种制约功能,也就是说,一个规定的语境能对语言形式和意义产生影响和作用,通常把言语环境的这种作用叫做语境的制约功能。对语境的制约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言语表达者根据不同的语境,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