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并发挥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念;需要关注学生需要,实施情感渗透,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高校培养人的任务的完成和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履行都需要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尊重不够、自主选择权落实不够、情感因素关注不够、合理物质诉求和个人利益重视不够等人文关怀的缺失影响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必需找回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人文关怀,以教师的现实存在和需求为出发点,重视他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及其满足程度、精神生活潜能及其需要层次、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需要,并从静态、动态和制度三个维度体现人文关怀.从而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受教者主体地位的缺失使人文关怀失去了施教的根基,受教者自我需要的缺失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了人文关怀的回应机制,受教者亲临接触缺失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了人文关怀的场景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体现,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功能的必然,是大学教育更加开放与多元的要求.为此,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要注意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把人文关怀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的新理念,这为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必须突出人文关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并有效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关注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关注大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进行分析和研究.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从大学生心理、思想认识等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人文色彩,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注重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重人文关怀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注重人文关怀就要在价值定位、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及方法实施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的四个统一,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性和共性、个人幸福需求与政治需求、灌输与平等交流的统一.坚持疏导是从人文关怀视角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建设人文关怀工作模式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把人文关怀渗透到教育主体、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方法中。使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和每一个具体环节都具备人文关怀特性,体现人文关怀精神。把人文关怀由观念层面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昭示出在丰富其宏大叙事中更加凸显人文关怀的亲和色彩。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维度之一,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人文关怀也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充盈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谐,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大学生的人生航向。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其本质是一种教育关怀.蕴涵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理念,是人人所需的"内在需求".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人们当成仅仅是适应社会的"外在要求".如何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内在需求"性,使"需求"和"要求"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开展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紧急而迫切.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因人文关怀缺失导致的问题,如教育对象的错位,忽视大学生自我需求和大学生受教育的层次性等,要求提高对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要性的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人文关怀,必须注重: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情感需求与情感投入、主体地位与人格塑造和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四个统一,从而在差异性人文关怀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在情感融合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调动内在动力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人文关怀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功效。  相似文献   

11.
高校培养人的任务的完成和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履行都需要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尊重不够、自主选择权落实不够、情感因素关注不够、合理物质诉求和个人利益重视不够等人文关怀的缺失影响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必需找回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人文关怀,以教师的现实存在和需求为出发点,重视他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及其满足程度、精神生活潜能及其需要层次、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需要,并从静态、动态和制度三个维度体现人文关怀,从而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注重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共性发展,轻个性培养;重灌输教育,轻心理需求;重制度管理,轻情感关怀等缺少人文关怀理念的现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优化校园坏境,注重...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个性化发展需求。注重人文关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拓展渠道,将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升教育者人文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的能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的新理念,为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人文关怀失当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有效地践行人文关怀,应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关注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关注大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探索实现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力军,是关系国家发展前途的重要人才。因此,人文关怀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关系着社会的人才储备质量。人文关怀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这种理念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逐步提高,但不可否认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理念关心大学生的身心需求、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  相似文献   

16.
重视人文关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维度,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要求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发展需求和心理状况,要求重视师生互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的主要渠道.人文关怀为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视角.针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因材施教,充分满足大学生合理需求;转变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强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高校创新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解读;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对高校党建的重要意义;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个方面简述了通过注重人文关怀、强化心理疏导以促进高校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想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郭华鸿 《教育探索》2012,(6):131-132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现实需要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应突出人文关怀价值,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却在教育目标和内容、教育组织及教育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偏离了人文关怀宗旨,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实现人文关怀的回归,建构富有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建立平等对话的主体间交往教育模式,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体验性.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人的个体和群体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注重人文关怀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文章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功能的含义,具体分析了基于个体、群体心理疏导功能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提出从在交往与对话中“唤醒”人格认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彰显人文关怀,引导教育对象自觉主动地接受心理疏导;干预社会心态失衡,培育健康和谐社会心态等三个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