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收获》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2.
看《花城》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3.
看《十月》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4.
看《大家》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5.
看《钟山》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6.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7.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8.
看《当代》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9.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10.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衰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本期最值得关注的是两部续完的长篇,张翎的《金山》(《人民文学》第5期)和王刚的《福布斯咒语》(《当代》第3期)。张翎以如今在海外作家身上特别突出的"拙劲"正面强攻了北美华人史,虽然在对历史纵深的把握和对移民原生经验的开掘上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拉起了一个宏大而完整的框架,细节也多细腻感人之处,在有关华人移民史题材的书写史上,《金山》将是一部绕不过去的作品。王刚的《福布斯咒语》继续塑造地产商冯石这个民营资本家的形象,写他内心的挣扎,鲜活的质感和对灵魂探问的深度远远超过了当代远离时代生活核心的职业作家们,虽然冯石这个人物的分量已经几乎大过了整部作品的分量,但毕竟写活了一个独特时代的独特人物,相信这个人物形象也将是未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这一类文学书写中难以绕过的。叶广芩、方方、范稳等几位老作家都沿自己的创作路数推出用力之作,可惜均难称力作。倒是新人之作有出挑之处,海外作家陈河的《黑白电影里的城市》(《人民文学》第5期)以心理小说的精微挑动了一处久远的"中阿友谊"的记忆;黄咏梅的《鲍鱼师父》(《山花》第6期)写底层机锋暗藏;新一届"《西湖》新锐奖"得主文珍的《第八日》(《西湖》第5期)写失眠呕心切肤,令人过目难忘。【主持人:邵燕君】  相似文献   

12.
看《收获》     
年末一期,期刊多有匆匆之色。《收获》继续第三轮的五十周年庆典,久不露脸和未曾谋面的新老作家齐上,却有强弩之末之感;《人民文学》推出"青年作家专号",众多一线新锐作家云集,阵容虽整,惜乎锐气不足;《上海文学》破例推出"中篇小说特大号",十个中篇颇显厚重,可惜无一篇特别出众。本期最值得看的作品是两个长篇--阎真的《因为女人》(《当代》)和黄蓓佳的《所有的》(《钟山》)。两位作家都将笔力聚焦于女性情感,尤其是《因为女人》,以最老实的写实笔法全程书写当代女人情感的历程,尽管对女性问题的见解可待商榷,艺术水准也未必高评,但感情真挚、笔法细腻,令人难以释卷。阎真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在一个男权如此膨胀泛滥的时代,能够如此诚恳地为一寻常女子作传,为弱势女性说话,令人感佩。此外,孙惠芬的《天窗》(《十月》)、李晁的《朝南朝北》(《上海文学》)都注重以事件写心理,虽各有生硬之处,但力道紧致;田耳的《一朵花开的时间》(《钟山》)和李云雷的(《无止境的游戏》(《大家》)都涉及对古代文本的戏仿拼贴,但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涉及对严肃人生命题的探讨,内容和形式结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反腐文学的创作中,湖南作家王跃文和山西作家张平的作品虽风格各异却影响深远,前者以揭示官场中诸关系、规则见长,而后者重在歌颂正气、为民代言。文章通过比较《国家干部》(张平)和《国画》(王跃文)来探析二位作家在反映现实生活、挖掘腐败根源等方面的异同,认为:无论是被称为"官场小说"的《国画》,还是被称为"反腐小说"的《国家干部》,它们都立足于现实,及时反映现实问题,对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小说《黄金罗盘》是作家菲利普·普尔曼代表作《黑暗物质三部曲》之一,并且赢得了卡内基儿童文学奖和英国儿童文学最高奖"卫报小说奖"。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1946—),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其擅长运用维多利亚时代的创作手法,对民间故事进行加工或以此为写作基础,进行奇幻文学的创作。本文通过对小说《黄金罗盘》进行分析,探讨作者菲利普·普尔曼在奇幻语境中赋予作品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5.
看《收获》     
本期最受关注的杂志是《收获》50周年的庆典刊,作为以"中国当代文学简史"自命的名刊,隆重推出的庆典阵容,自然会被期待代表了中国当代创作的整体实力。然而,读罢全刊,不但深感失望,同时也深感不解。全刊9篇小说的作者全部是较为活跃的青年作家,杂志推新意图十分明确。然而,这些青年作家虽然各有特点,但状态并不稳定,能否挑起大梁本就难说,何况刊发的作品即使在其各自创作序列里也不算好。如此的效果是,新人锐气不足,青涩毛病尽出,尤其是长篇和头条两个重头戏,更是莫明其妙,致使局面有整体坍塌之感。到底是《收获》编辑方针有误,还是文坛前景堪忧?令人在沮丧之余也不得不警觉。相比之下,一些成熟作家的稳定性就显得可贵。如陈忠实的《李十三推磨》(《人民文学》)、白桦的《标枪》(《上海文学》)、邓一光的《天堂》(《人民文学》)、苏童的《茨菇》(《钟山》)、叶兆言的《十一岁的墓地》(《山花》),或续旧章,或开新局,都紧密精致,值得细看,新人中,黄咏梅的《暖死亡》(《十月》)、陈曦的《故事》(《山花》),求异探幽,颇具新锐底气。——邵燕君  相似文献   

16.
看《当代》     
本期有几部值得关注的作品。胡学文的《命案高悬》(《当代》)是一篇典型的"底层小说",但作家没有像一些"底层文学"写作者那样站在"底层"之外或之上呼号,表达空疏的道德义愤,而是深入其中,对"底层"的复杂情态进行了精微的描摹,使人物和事件都具有了生根的逻辑性;严歌苓"非洲小说专辑"(《上海文学》第7期)三篇均短小精悍,让人读后有痛感,不但延续了一贯的"严氏风格",也加入了对一些文化、经济殖民问题(尤其是中国人也作为殖民者出现)的新思考;李冯的《车厢峡》(《收获》)以目前已颇受冷落的"先锋笔法"重述李自成的故事,颇有当年李自成"困兽犹斗"的架势,当然,艺术上是否成功还有待争论;李师江的《医院》(《花城》)也是一篇有争议的作品,到底是"黑幽"还是"穷侃"?虽然显见火候不足,但还是给人留下印象;姚鄂梅和王松都各自推出了新长篇(姚鄂梅《白话雾落》,《钟山》;王松《蛾的飞翔》,《大家》),在长篇写作上显示出更成熟的实力;此外,石舒清的《长虫》(《人民文学》第7期)、龙一的《潜伏》(《人民文学》第7期)、冉冉的《河边》(《上海文学》第8期、马晓丽的《云端》(《十月》)、格致的《千万别让她说话》(《十月》)都是用心之作,值得一读。从本期起,我们增加对新锐期刊《西湖》的点评,主要因为该杂志力推新人,着力发现"被遮蔽的写作",对文坛追捧"80后"的局面可以形成一定突破和制衡。虽然一些新人写作尚嫌生涩,一些实验之作更显怪异,但对可能产生新芽的园地,我们愿意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看《当代》     
本期《当代》和其他一些期刊一样,有“汶川地震专辑”,专辑收录了三位四川作家和以为军人的地震亲历记。小说部分只有两篇东北作家的作品:刘国民的《首席记者》(长篇)和周建新的《街灯不语》(短篇)。  相似文献   

18.
大型文学期刊《十月》(双月刊)2015年第2期上共发表了7篇小说,其中6篇是指涉生活、关注人性的具有现实主义品格的作品。《师母庄瑾瑜》通过对高校知识女性婚姻失守的紧张感的描摹来展现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李亚的《喜筵》运用狂欢化的叙事手法将小镇各色人等光怪陆离的生命状态予以展览;梁晓声的两则短篇对世道人心的叩问显得驾轻就熟;青年作家绵阳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将一个寻常人间故事讲得动人心弦。无论是对现实人生的秉笔直书,还是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深入剖析,抑或是对人间烟火的温情讲述,都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持守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上)》2014,(13):160-160
美国作家唐娜·塔特以厚达近800页的长篇新作《金翅雀》斩获今年的第98届普利策奖小说类。上海九久读书人公司已获得该长篇小说中文简体版版权,并开始翻译,中译本计划于明年年初推出。唐娜·塔特出生于1963年,1992年出版首部作品《校园秘史》。  相似文献   

20.
相比于《十月·长篇小说》的再次平庸,本期的《作家杂志·长篇小说秋季号》却延续了《夏季号》欣欣向荣的气象。从封底硕大的半身立照(其余两位作家只有寸余的头像)推测,千夫长的《长调》应该是杂志着重推荐的一篇作品,因此也理所当然地坐上了头条。既然这位生长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作家已有一部"长篇魔幻小说"《红马》,并据称"媲美《尘埃落定》",那么对于这部《长调》,读者自然有理由十分期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