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1 毫秒
1.
教育是个性养成的主要途径,学校要以一定的人格观作为办学的根本理念和育人目标。个性就是人格的独特性,具备独立人格的人通常有心理上的兴趣取向,思想上的独立意识,思维上的批判精神,行动上的创新能力,道德上的责任意识等特征。兴趣是潜能的"向导",潜能是内隐的,潜能是多元的,潜能是创新的"产床"。校本课程具有发展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潜能与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功能。校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发挥的功能,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有:个性化,综合性,与国家必修课程的互补性,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学生是课程的决策者,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课程本身具有创新性等。  相似文献   

2.
学校应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与独立人格融入教学与教育的全过程中。有了求新、求异、求变、求真的个性,才能逐步形成创新的能力,才能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实现其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3.
学生个性发展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创新学习是学生个性潜能优势发挥的具体体现。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学生个性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为其一生奠定基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提出注重“人的发展”的要求。本报告从分层施教的做法、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课外活动的创新意义等方面对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力的影响进行了阐述。通过课题实验,努力探索出一条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新路子,形成新的校本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4.
李倩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52-53
高职教育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计算机"是现代职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说计算机教学始终要有一种"时尚感"和"前卫"意识。针对当前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意识,在教学设计与课程规划的创新上要把握好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课时比例,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互动,教学设计与课程规划的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女生与女性意识”校本课程的性质。“女生与女性意识”校本课程,在我校整体课程设置中具有独立价值和功能。课程关注女生自身生活,培养女生具有独立人格的新时代女性的品质,在兰州女子职校总的培养目标下,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实践机会和发挥能力的空间,这将促进理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科学习自主化。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人为”还是“为人”?课程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任何课程的设置其基本原则应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即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体现“人本主义”的精髓。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使课程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发展。校本课程的设置不应是行政命令,不应有“一刀切”的固定模式;不应跟随潮流,“人有我也有”,而应该具有地方或学校特色,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设置;设置的目标不应是随意地上几节课、开设几次讲座,而应是对学生学习实际的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的程序严密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实…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晏阳初中传承并弘扬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结合当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创新与拓展要求,立足学生需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实现个性特长的发展,提出了“后平民”教育思想,着力构建“后平民”校本课程体系。结合学校特色、语文学科特点、教师兴趣特长及学生的兴趣点,语文组教师进行了基于语文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主要就晏阳初中语文学科校本课程设计、实施意义、反思与改进,浅谈晏阳初中语文学科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2012,(9):11-13
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而学校如何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则是关键。上一期,本刊介绍了大同中学以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为平台的校本课程,展示了大同中学近二十年来在校本课程建设上的成功经验。本期,我们将大同中学在"CIE"课程系列的开发和实施中所取得的经验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怎样发挥实验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基础功能,通过营造实验教学氛围、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开发实验教学校本课程等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生命科学知识的潜能,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探究能力,寻找适合本校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女生与女性意识”校本课程的性质“女生与女性意识”校本课程,在我校整体课程设置中具有独立价值和功能。课程关注女生自身生活,培养女生具有独立人格的新时代女性的品质,在兰州女子职校总的培养目标下,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实践机会和发挥能力的空间,这将促进理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科学习自主化。从“女生与女性意识”的培养目标来界定,本课程应该是以品质教育为目标的综合活动课程。二、“女生与女性意识”校本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内容1.目标。课程总的目标是培养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德育课程具有践行性特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海南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条件,也提出了要求。海南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建设可以借鉴日本中小学的体验教育模式,将德育与体验联系起来,重视道德体验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观念和集体协作精神,发展学生个性,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体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回归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高职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和载体,是实现实用性人才和良好公民培养的桥梁。高职课程改革不仅要满足社会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发展需求。课程应该因需而设,体现行业和岗位群需求,突出实践课程,注重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融合,重视项目教学;要体现人文关怀,重视隐性课程和选修课的开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课程设置和实施的改革必然带来评价的变革,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等。  相似文献   

13.
张海瑞 《中学教育》2009,(12):46-49
隐性课程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育人价值。它有助于丰富学生生活、陶冶情感,有助于完善个性、健全人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创造力。为使其价值得以最大的发挥,应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及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等方面来全面挖掘它的育人价值,使其育人功能得以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以推动学生素质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公共选修课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其知识结构的完善,个性品质的养成,职业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高校公选课存在课程功能失范的问题,文中认为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低下。鉴于此,该文提出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在高校公选课"大委员制"的制度实施、确立教学评价对象必须是教师的教兼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评价手段引入随机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评估的理论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给幼儿园培养合格的、优秀的幼师的任务,它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需依据实践进行整合。这种整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联系幼儿园教学实际,整合相关理论课程;柘宽学前教育课程领域,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加强和规范教育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对法治人格培养的整体性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现代化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现代法治人格,高校思政课在其课程性质和内容体系方面均有助于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养成,应该通过加强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与大学生法治人格培养内在联系的教育教学研究、积极的课堂教学改革和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等开放式教学形式,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法治人格培养的整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对J师范大学四个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志向、学习兴趣、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高师教师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过程中,发现师范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专业理想不明,职业规划欠妥;专业情意匮乏,教育人格缺失;课程结构失衡,专业技能欠缺;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效果不佳。要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必须重视专业信念教育,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加强专业情意涵养,重视教育人格培养;优化教育课程结构,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多元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性教学指导,从根本上促进师范生教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在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同时,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未来就业的自主选择提供适宜的空间,在统一规定的全校性通识课程之外,按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课和实践活动课三大类型多个层次来设置。鼓励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作用引领学生自觉的能力素质培养,以行之有效的监控操作保证学生实践训练的质量要求和个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学校教育组织形式层面开展满足学生差异性需求的改革与研究,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新增长点。“走班学习”因能较好地发挥班级教学的优点、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在素质教育要求张扬人的个性背景下,在许多学校进行尝试性实践。文章试图站在比较客观的视角,对走班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生适应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实现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体系的合理建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应走出专业美院的教育模式,与多种学科融合,弱化知识目标,强化人的目标。以人文引领,重建高师美术专业课程设置理念;强调课程设置内容的多学科性、交叉性、应用性、人文性,合理配置课程资源。课程设置的主要构想有综合艺术课程的设置、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特色实践课程的设置等几个方面。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扩大文化视野,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将美术教育的“技”与“道”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