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陈凡 《教育评论》2014,(1):150-152
社会服务已经成为高校最主要职能之一,承担着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双重责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多样化发展背景下,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是高校分类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文章以新兴的欧洲大学图和美国卡内基两个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体系实践的比较和研究为基础,提出社会服务型高校正在成为欧美高校分类体系中的独立类别,体现了国外高校分类体系新的发展趋势。同时,认为这两个分类呈现出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就业难引发的高等教育过度之争实质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结构性过剩问题。高等教育分类与定位理应使就业难问题得到改善,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类与定位存在分类标准不清、高校及校内学科定位盲目等问题,反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为有效引导高校向应用型教育方向发展,促进毕业生就业,应弱化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从基金资助、直接投资、联合扶持等角度引导高等教育向应用型教育方向定位发展。  相似文献   

3.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策略:分类招生分别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质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容回避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从避免高校出现级别攀升、重学术轻实务的角度出发,把高等教育分为学术型与实务型,探索在高校招生过程中实行分类招生,教学中分别培养的改革策略。这可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转变,提高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可以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质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容回避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从避免高校出现级别攀升、重学术轻实务的角度出发,把高等教育分为学术型与实务型,探索在高校招生过程中实行分类招生,教学中分别培养的改革策略。这可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转变,提高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可以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实现高等教育的分类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逐渐走向普及化,以及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高等教育的合理分类问题越来越引起高等教育学术界和国家政策制定者的重视。陈厚丰研究员的著作《高等教育分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框架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正是适应高等教育分类发展需要的又一力作。作者不仅具有丰富的高校教学、管理实践经验,而且较长时期致力于高等教育分类研究,因而对什么是高等教育分类、为什么要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怎样进行高等教育分类,以及怎样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等问题都有着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
多样性:欧洲高校分类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样性是欧洲高校的一种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欧洲高校分类能更好地理解欧洲高等教育蓝图中的多样性。多样性因此成为欧洲高校分类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探讨了欧洲高校分类的背景、假设、目的、定位以及指标体系特点,并通过比较美国的卡内基高校分类进而剖析了欧洲高校分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文章针对大众化教育的特点,在借鉴国内外有关高等学校分类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等学校分类思想,充分考虑了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并对各类型高校的界定及其关联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黄姣华  徐秋玲 《文教资料》2009,(20):175-17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规模的日益扩大,高等教育系统中出现了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高等学校,高等教育的合理分类就显得日趋重要,许多学者对我国高校分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本文意在根据目前我国最为典型的几种高等学校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行高校分类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实施专业分类建设与管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高校内部本科专业分类建设与管理,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人才培养多样化需求与精英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苏州大学实施专业分类建设与管理的实践,对进行专业分类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基本框架、实施步骤与办法提出初步的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校分类:高等教育多样性发展的重要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多样性发展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并且与高校分类有着很大的关联。从国际经验看,建立科学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能指导和引领高校健康、有序地发展。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分类研究与实践脱节的现状进行了思考,认为高等院校只有合理定位自身的学术使命,才能在个性化发展中办出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社会服务型大学是伴随现代大学功能的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多样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文章以对欧洲大学图和美国卡内基两个高校分类体系中社会服务型大学分类实践的研究和比较为基础,指出在高校类别中增加社会服务型大学已成为国外高校分类体系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认为在构建新型高校分类体系过程中,应着力探索社会服务型大学分类的中国模式,构建科学的社会服务相关维度和指标体系,合理呈现分类结果,加强资源配置和政策引导,促进高校提升社会服务和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分类问题研究是实现我国高校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的理论前提,科学的分类必须关注分类的方法论,即分类必须建立在对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准确把握之上,运用合理的分类方法,以不断更新的分类体系指导高等教育和高校科学发展、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施高校内部本科专业分类特色培养,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人才培养多样化需求与大众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实施专业分类特色培养的必要性、基本框架与实施办法提出初步的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分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国际国内关于高校分类的研究较多,但统一并权威的分类模式并没有形成。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视角切入,建立三维坐标系,依据不同类型高校三大职能在坐标系中所占的比值,可以对高校进行大体分类。  相似文献   

15.
进入大众化阶段,一个国家高校分类的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发达国家高校分类指标体系经历了由探索到成熟、由复杂到简单、由理论到实践的演变过程,对于我国高校的分类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国高校的分类也正在朝此方向发展。陕西高校的实证分析证明,采用简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对我国高校进行分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U-MAP是由欧盟委员会赞助支持的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项目,是欧洲第一个权威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工具.用户导向性是欧洲高校分类的核心理念,用户导向性使欧洲高校分类更有普适性、权威性和科学性.本文从分类原则、进程、工具、维度和指标以及结果的制定来探讨欧洲高校分类的用户导向性,并且透视了U-MAP如何坚持用户导向性的核心理念,借鉴欧洲高校分类的经验,我国在进行高校分类时,要以高校自愿为前提收集数据、有便于用户使用的工具、方案具有动态性、维度和指标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采用描述性分类结果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分化和大众化趋向的日益明显,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分类指导,使其分类发展,成为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追求,但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在1973、1976、1987、1994、2000、2005年分别公布了对美国高等学校进行分类的标准,不断完善其分类体系,力图克服过分强调高校科研而忽视教学的弊端,摆脱被异化为排序工具的梦魇.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高校的分类,选优与排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结合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际,研究分类与选拔、排序之间的关系,在对比高校各种分类特性的基础上,分析每一种分类的利弊,提出了高校分类是高校选优、排序的基础这一新的思路。本还将分类、选优、排序三密切地结合起来,探索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选优、排序活动,有效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探讨对于高校认识自身地位,准确地确定今后的发展目标及正确地引导高校排名工作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分类是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分类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计划经济时代的纵向分层、市场经济时代的同质化、新时代的横向分化与多样性。中国高校分类的同质化倾向植根于管理主义范式。管理主义范式将高等教育系统视为可规划、可管理的简单系统。建立在这种范式基础上的高校分类存在行政主导、规范性过强、维度单一等特点。为了实现“以分类促特色”的目标,中国高校分类逻辑需要进行战略性转换,由管理主义范式向多元共治范式转变。一是推进用户导向的分类,二是倡导描述性分类,三是实施多元多维分类。  相似文献   

20.
国外高等教育分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分类研究的展开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密切相关。国外高等教育分类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分类理论、分类方法及政策两个方面,并呈现出从定性向定量、从单一框架向多元框架、从单功能向多功能、从个体需要向群体需要、从写实性向引导性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分类研究的深入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创新分类体系,也需要在实践上建立起可行的分类政策体系与分类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