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正归因主要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信息和线索,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推断行为产生的原因。归因理论是在归因的基础上,对行为原因进行解释和推论的理论。所以,归因理论可以将人们的心理活动与现实行为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判断人们的行为特点。在归因领域中逐渐衍生了推理归因、协变归因以及成败归因等理论,本文将对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进行比较,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一、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研究  相似文献   

2.
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寻找导致自己荣辱、得失、苦乐、成败原因的一种心理活动。可分为健康的归因和病态的归因两大类。健康的归因,有助于人们在遭受挫折、失败时找出问题的症结,查明原因,吸取教训,转败为胜,避免重走弯路。拥有健康归因心理的人,必定是生理、心理和道德完全健康的人,因而必定与长寿有缘的人。健康的归因反映人的一生,表现在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具体点说,包括有: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学归因偏差的负效应及矫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归因是对自己或对别人经历过的事情的结果或外部行为的原因所进行的推论,其关键成分是认知。归因不仅能归纳原因,而且能对未来的行为进行预测。归因理论的探讨始于本世纪40年代,由于归因现象的普遍存在,并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受到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都囿于学生行为、学生学习成败的研究,对教师教育行为的研究还很少涉及。本文拟对教师的教学归因偏差做些探讨。  一、教学归因偏差的类型及成因(一)自利性归因偏差。指的是教师为…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归因理论问题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一个课题。归因理论,最早是由海德提出的。海德认为,每个人在其日常生活中都要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的因和果进行分析,即人们都要对自己或别人的所作所为提出“为什么”的问题。所谓归因是对自己或别人所做过的事情的结果或外部行为的原因所进行的推论。海德认为,人们把因果关系归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原因,另一类是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5.
归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北京市65中杨静婷一、归因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归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二、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了三度理论:在对人的知觉过程中,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若青 《河北教育》2000,(11):14-14
所谓“归因”,是指对人的行为原因进行解释或推测,以便能对这些行为加以控制。“归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情境归因”,即将人的行为原因归结于客观条件或外界环境,如将学生的错误行为完全归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另一种是“个人倾向归因”,即将人的行为原因归结于个人本身的特点,如将学生遇到的失败归于智慧、性格、心理、健康等。这两种心理现象,都存在认知上的错误,带有片面性或单一性,其实质都或多或少否认了教育的能动作用,其后果则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教育效果。 一、产生“归因”心理的原因 教师往往会把自己…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在1958年,从他的朴素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归因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在其日常的社会生活中都要了解自己或别人的行为的因和果。即人们都要对自己或别人的所作所为提出“为什么”的问题。所谓归因是对自己或别人所做过的事情的结果或外部行为的原因所进行的推论。海德认为,人们把因果关系归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原因,另一是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8.
彭云霞 《班主任》2002,(12):9-10
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测。学生的归因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外部归因与内部归因。具有外部归因特征的同学往往认为自己学习成绩的好坏受运气、他人  相似文献   

9.
归因理论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在教育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归因呢?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事件发生原因的认知.所谓学习的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行为活动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对于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归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对自己的某种行为或倾向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涉及到认知和情感等方面。就总体而言,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对汉语学习成绩的好坏能正确地加入归因。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进行积极归因,并且还应掌握一定的归因训练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教会聋生正确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指对别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行为为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相似文献   

12.
浅谈教师管理中的归因方式及其效应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傅树京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帮助教师对其工作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归因。教师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是多重的,但人们在分析其原因时往往只是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去推测和解释。如何对教师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归...  相似文献   

13.
转变差生,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差生大致可分为双差生(指成绩和个体品德都较差的学生),单差生(指成绩较差,个体品德还可以的学生)。其中单差生大体还可分为以下几  相似文献   

14.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解释或推论。通俗地讲,人们找出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就是归因。归因有两种:一种是外部归因,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于自己以外的因素,如周围环境、任务难度、机遇等;另一种是内部归因,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于个人自身的内在因素,如态度、意志、能力、努力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归因倾向始终伴随着学生,并极大地影响其学习活动,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王后雄 《宁夏教育》2006,(7):139-139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指出,归因理论是说明和推断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有人把归因理论叫做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的自我知觉、自我思想意识达到改变人的行为。一般人可作出四种归因:一是努力程度,二是能力大小,三是任务难度,四是运气与机会。教师在用归因理论进行“差生”教育时,必须懂得:(1)如果“差生”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脑子笨和能力低这样一类稳定的内因,则不能增强“差生”今后努力行为的持恒性,这类学生动辄灰心丧气,消沉情绪泛化。  相似文献   

16.
所谓“归因”,就是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在教育领域里,“归因”既表示教师的一种职业心理,同时又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一种手段。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归因,不仅可以总结过去工作的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教师寻找到教育的契机和方  相似文献   

17.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是国外社会心理学界近年来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所谓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断其原因的心理过程。一个事件发生之后,人们总要对其中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推论,并以此预测和控制自己的随后行为,特别是有关成功或失败的个人归因倾向,对于随后的情感、期望和行为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归因理论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在教育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归因呢?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事件发生原因的认知。所谓学习的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行为活动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对于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 学习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聪明;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这类归因指向自身,称为内部因素。考试考出好成绩,归因于教师猜中题目;竞赛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这类归因指向外界,称为外部因素。 2、稳定性因素或不稳定性因素 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所谓“归因”是指对人的行为原因进行解释或推测,以便能对这些行为加以控制。归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情境归在”,即将人的行为原因归结于客观条件或外界环境,如将学生的错误行为归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另一种是“个人倾向归因”,即将人的行为原因归结于个人本身的特点,如将学生遇到的失败归于智慧、性格、健康等。这两种心理现象,都是认知上的错误,带有片面性或单一性,其实质都  相似文献   

20.
每个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所谓的“差生”。“差生”包括知识方面的“差生”和品德方面的“差生”。究其产生原因,不外乎学生自身素质缺陷及教育关注的偏差两个原因。如何使这些学生尽快摘掉“差生”这顶帽子,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健康成长,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科学地“转差”。一、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其上进心和自信心人各方面智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或欠缺的方面。所以学生某一方面差并不能说明他各方面都差,他一定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就要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