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高中世界史教学的全局意识武汉市教学研究室宋思举世界近代现代史(以下称世界史)的整体观,决定了教学要以世界为全局,将具体历史纳入世界范围之中予以考察,论其演进,这就是本文所指的全局意识。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课本(人教版,以下称新课本)有叙述简明...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进行“两史一情”教育中,历史教学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和独特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主渠道——历史课堂教学的作用,不仅中国史教学要重视,而且世界史教学也不能忽视。如何在高中世界史的教学中贯彻“两史一情”教育?本  相似文献   

3.
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理论性的加强及其教学对策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桂芳高中世界史教材的改革是大家企盼已久的事情。经过大修订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以下简称新课本)以全新的面貌投入使用,为高一世界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世界史本科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丰富了当前存在的世界史三大史观,拓展了视野。它在世界史学科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问题,为世界更好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一理念可以用于世界史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当前世界史本科教学改革中,有必要全面贯彻实施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5.
张日元 《文教资料》2011,(22):199-200
使世界史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是当前深化世界史教学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而以文化为切入点讲授世界史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突出文化专题教学中,首先要确定恰当的文化专题;其次,在讲授时要尽量采用直观呈现的教学手段;再次,在讲授文化专题时,可以适当采用文化比较的方法;最后,要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文化专题探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历史教育在普通教育和全民族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高质量的世界历史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熟悉自己的历史,是不可能有前途的。但是要切记: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这不仅提醒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代替不了学习世界历史,而且提醒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也要有世界眼光。对于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周荣耀研究员的观点,我深以为然。可能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关系,总是对中学历史的世界史教学投以更多的关注。但是应该说,现行的历史教学大纲对于世界史教学是轻视的。主要表现在高中世界历  相似文献   

7.
世界古代史在高中没有内容.中外同步滚动复习设计从世界进入近代的新航路开辟开始。世界史上册的第一、二章从14、15世纪讲到19世纪20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国古代史第六章从明朝建立到鸦片战争前夕.将这一阶段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内容结合起来教学.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世界史中欧洲国家是如何兴起并逐渐强大起来的.中国史从明朝到清朝是如何逐渐衰败的。先复习世界史。再复习中国史。这样更容易站在世界史的高度把握中国史。  相似文献   

8.
日本高中的历史教学,1994年开始实行新的教学大纲,凡高中生必须在世界史 A 与世界史 B 中选学一门,也可以决定是否选学日本史 A 与日本史 B,这样日本高中就有了四种教学大纲。不论哪个大纲,都绕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只不过在二战史教育的教学目标上各有侧重,按文部省“学习指导要领解说”的  相似文献   

9.
一、“三个层次渐进”教学思想的缘起 在当前师专历史教学中,世界史的教学显得较为薄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是新生世界史知识准备的相对不足与大学历史教学起点差距过大;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某些方法的失当以致教学目的发生偏差。这两个因素造成了世界史教学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水准。 我们仅以1984年至1986年三年间高考题为例作一点分析。先就这三年试卷中世界史和中国史分值的分布比例看,它们的平均值为32:68。不言而喻,这一比值带来的结果是中学生对世界史知识的学习相对放松。许多学生反映,高考历史卷面失分主要为世界史方面的内容。再就考题中世界史内容而言,古代史(含中世纪史)与近现代史的比值为9:91。上述两个比值不仅使学生重中国史的内容,轻世界史的内容,而且在世界史知识的掌握中注意近现代史,因而对古代史知识就更显生疏。正是这些因素给世界史教学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困难:(1)师专世界史教学多为本科教材,其起点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差距过大。(2)学生进校后首先接触到的又是古代史,而原有的9%的基础知识使起点差距又拉大了。(3)师专政史系是双学科教学,世界史的课时不可能象单学科那样充裕。上述问题影响了世界史的教学。当然,因素是多方面的,但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开设世界史,将学生对人类社会历史的了解引向更加广阔的背景和更为复杂的现象中。通过量的扩充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历史的本质,进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质的飞跃。可能有人认为,中国史与世界史分属两个教学阶段,且内容各自独立,哪有衔接之说,顶多只不过是联系罢了。笔者认为,学生学习世界史虽刚起步,但通过中国史的学习,已获得初步历史知识,培养了一定的能力,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因此世界史的教学绝不是空中楼阁,确实存在一个与中国史衔接的问题。联系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筑起自己的网络阵地,发挥网络宣传教育功能,防范网络负面侵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网络素质。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很注重学生表现内容的真实性和表达情感的真切性,但是不管是内容真实,还是情感真切,都要学生注重实践和现实感。笔者认为,这是对前一时期表现的作文弄虚作假的现象进行反思之后所做出的调整。有些学生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写的话本身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只是这样写就好像能提高作文的思想境界,就能得高分。而不管这些话该不该在这篇文章中出现。  相似文献   

13.
高校历史文化资源指高校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或传承的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总和,它所包含的历史事件、历史名人、思想文化以及地域文化资源等,成为高校独特的文化资本,不仅蕴含了高校发展的文化精髓,而且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活水源头。通过深度挖掘高校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健全高校历史名人档案、提炼大学精神、汲取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建立历史文化育人长效机制等措施,充分发挥高校历史文化资源的"以史育人、以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有时和时而都是时间副词,且都属于不定时时间副词的类别,在语义上它们都可以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在某段时间可以进行和发生,用法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The stronghold that games have on our society has made it imperative that educators understand the impact that video games can have. Owens (2012) presented two frames for how the press discussed the popular game Spore, which incorporates elements of science topics. One frame suggested that the game teaches children about intelligent design, while the other implied the game merely made students excited about science topics. While this debate is nothing new, having foundations in several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educators must identify their own perceptions of video games and how even commercial games can be used as tools for teaching.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素质的核心是思想政治素质。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许多引人注目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目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着眼点应该是全面架构信仰体系,反思与“国际接轨”,力塑国家民族主体意识,做强做实实践环节,寻求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实习生或新教师在结课或结题方面存在的“九大问题” ,提出了结课或结题的“八字原则”和“十种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田径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社会呼唤创新教育 ,在田径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更新教育观念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建立符合创新要求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9.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values and virtue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his article seeks to shed light on the dilemma facing history education in regions beset by a protracted, and as yet unresolved ethno-political conflict. The article will examine this issue by means of a unique test case that observes a dramatic war event in Israeli textbooks. The event in question is the Six-Day War of 1967 and the study of its outcomes. This war stands in the twilight between memory and history and there is an extreme gap between the public history and the formal representation of that war in school textbooks. The question that begs an answer is why such a seminal event in Israeli history is not presented in history textbooks like the country’s other war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which was conducted on two generations of textbooks, is based upon a comparative discourse analysis. A discussion of the findings contends that a critical pedagogy approach to history education might equip adolescent students with more powerful lenses through which to view several plausible scenarios for healing the wounds of the present by means of a rational and grounded perception of the pas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