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元(1635-1704),字易直、浑然,号习斋。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终身设席讲学,晚年主持漳南书院,在实践中通过对理学的批判逐步形成“实学”之说,该思想后为其弟子李恭(1659-1733)所继承并发展,成为当时名噪南北的一派显学“颜李学派”。他们提倡的“实学”既是“实行、实文、实体、实用”之学,也是相对于虚妄之学的学说。颜元所谓学问“宁粗而实、勿妄而虚”即是明证。颜元的思想集中体现于“四存编”,即《存治编》、《存学编》、《存性编》、《存人编》。其中《存学编》集中反映了颜元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博仔 《湖南教育》2005,(11):16-17
名家小资料: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直隶(今河北)博野县北杨村人。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一生研习儒家经典,从事教育活动,提出了系统的经世致用、重实学、重习行的教育理论。他的与教育有关的著作主要有《存学编》、《存性编》、《四书正误》、《朱子语类评》等。教育思想要点:学校,人才之本也实才实德之士习行教学法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3.
颜元(1635~1704年),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今河北安国县东北)人,生于明崇祯八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他是我国清初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和重要的教育家.他四岁失父,十一岁离母,从小生长在养祖父朱家.少时曾学仙、习医,读兵书、学技击;一生以躬耕、行医、教授自给.初好陆王心学,后又笃信程朱理学,三十四岁以后,则与宋明道学决裂,竭力提倡恢复"周孔正学".晚年曾主讲肥乡漳南书院,一反当时学制,设文事、武备、经史、艺能等科,培养有实学、实用的人才.颜元的主要著作有:《四存编》、《四书正误》、《习斋记余》和《朱子语类评》等.均收入《颜李丛书》.  相似文献   

4.
颜元     
颜元(1635—1704),清初教育家。字易直,号混然,别号习斋,河北博野人。家境贫寒,曾务农、行医、贩药。三十岁后,著《存学》、《存性》、《存治》、《存人》四篇,开始在家乡教学。六十二岁应邀到河南肥乡讲学,主持漳南书院,设文事、武备、经史、艺能诸科,从学者甚多。关于教育目的,他主张培养身心健康、文武兼备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5.
颜元是清初著名的实学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继承和突破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他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提出了"实学"、"实用"的教育思想.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颜元的经世致用教育观李继秀颜元(1635-1704)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人。十七世纪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之一,中国古代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次百家争鸣中的教育思想代表。他以“实学、实体、实行、实用”的经也致用教育观在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既总结和...  相似文献   

7.
张光梅 《辽宁教育》2012,(11):91-92
颜元作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作为实学教育的先驱,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不断的教育实践和对传统教育的继承、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实学教育思想,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学教育思想体系。虽然人们对其褒贬不一,但其对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启示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8.
颜元作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作为实学教育的先驱,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不断的教育实践和对传统教育的继承、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实学教育思想,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学教育思想体系。虽然人们对其褒贬不一,但其对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启示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9.
博仔  彭燕 《湖南教育》2004,(15):8-9
名家小档案:颜之推(531~约595),字介,梁朝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祖籍琅邪临沂。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其《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教育思想要点:实学德艺周厚固须早教威严有慈虚心务实勤学切蹉眼学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笔者在学校三、四、五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分别上一节心理健康研讨课,题目是《快乐伴我成长》,并从学习、与人交往、家庭、不良习惯等四个方面对孩子所产生的烦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小乔初嫁了”一句,历来注家皆语焉不详.本文以有关文献为依据,透过表面字句,深入考证其深刻内涵.苏轼写此词时对周瑜的功业和初纳小乔的艳羡,曲折地表现了苏轼的婚恋感情倾向,抒发了他被贬黄州后,仕途苦闷的惆怅之情.  相似文献   

12.
“天泉证道”所提出的“四句教”是王阳明的立教宗旨,“四句教”本身包含两种诠释向度,王阳明的两位高足钱德洪和王畿围绕着“四句教”展开了争论并分别从中诠释出相反的“四有”和“四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潘飞声是清朱民初一位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曾在德国柏林大学任教四年,归国后在香港任报社主笔十三年,晚年在上海加入“南社”,被称为“南社四剑”之一。潘飞声编有《粤东词钞三编》,著有《论粤东词绝句》。本文对潘飞声《论粤东词绝句》二十首作诗、词对照的解读,并归纳出潘氏写作论词绝句的方法,可见潘氏对粤东词学贡献之一斑。  相似文献   

14.
骆秉章为晚清重臣、名臣。可是一般所谓中兴"四大名臣"并没有他的名字。当今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国近代历史教科书对于骆秉章的名字也很少提及。其实骆秉章的所作所为跟所谓"中兴名臣"相比毫不逊色,甚至犹有过之。骆秉章跟曾国藩、左宗棠等名臣过从甚密,在曾、左等所谓名臣事业成功的台前幕后,往往都有骆秉章的影子,骆秉章对于他们的"历史功绩"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笛卡儿和贝克莱在论证“心”的实在性上,都运用了递进式推论的方式,怀疑常识。但在论证的内容上又存在着质的差异。这种异同展示于《第一哲学沉思》和《西拉和菲伦诺对话录》中。  相似文献   

16.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洋溢着多维意蕴的学术精神。学术文化化民易俗是《四书章句集注》促进社会文治与民众心智的基本之功;新的时代经学开新是《四书章句集注》适应时代需求革新经学传统的学术自觉;经学大宗创设典范是《四书章句集注》生发学术示教影响的高卓源泉。朱子开新经学的学术风范及其《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中国学问主体学习的永远楷模。  相似文献   

17.
鉴于时代的演变,明代理学名家吕坤、对于古代《仪礼》的经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认为四礼是拘泥于古制的,是不符合人情的;同时四礼也过于繁琐、铺张,不利于普通人家,而且内容有错讹的部分。吕坤《四礼疑》一书引起当世和后人极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8.
《论语》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历来为学界所重视。研究孔子经济思想,既是研究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需要,也是全面批判与总结孔子学术思想的需要。孔子的部分经济思想在当今世界仍有一定的积极与借鉴意义。通过认真分析《论语》中孔子的具体言论,能够发现贯穿孔子经济思想的一条主线——义利观,也能够明晰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上孔子的具体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从逻辑、无穷观、极限论和证明的思路及具体的操作过程,分析了新发现的康托在实数集合不可数证明中所存在的四种错误,得到"由于与现有经典无穷理论体系、经典极限论和经典数量体系密切相关的数学基础理论中所存在的缺陷,康托在这类证明中无法回避这四种很严重但却很隐蔽的错误"的明确结论.特别是其中的逻辑错误使这样的证明无意中成了一种典型的数学魔术.  相似文献   

20.
唐代传奇小说中穿插诗歌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男女的诗歌赠答;聚会宴饮时与会诸鬼神精怪的酬唱赋诗;小说中人物的独吟抒怀;引用别人的诗歌入小说发表评论。具体说,诗歌在小说中执行了以下功能:创造浪漫的抒情风格;营造优美的叙事意境;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构造曲折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