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珊·桑塔格在她著名的《反对阐释》一文中声明阐释是智性对艺术的报复,主张从直接的感性体验人手来了解艺术作品,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以削弱内容的重要性,提出了“反对阐释”、“新感受力”等极具有叛逆色彩的先锋口号,试图在形式与内容、审美与道德之间努力求得一种恰当平衡的感受力,并向二元对立的价值评判体系发起了挑战。然而,“反对阐释”也充满了任何复杂的理论都难以避免的矛盾和悖论。  相似文献   

2.
苏珊·桑塔格曾在其名作《反对阐释》中指出,对艺术作品“传统的阐释是固执的……它在字面意义上建立起另一层意义。现代风格的阐释却是在挖掘,而一旦挖掘,就是在破坏……阐释无异于庸人拒绝艺术作品的独立存在。”也就是说,无论“传统”还是“现代”的阐释,结果都离开或破坏了原来的文本。  相似文献   

3.
美国评论家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一文旨在颠覆与时代语境相左的艺术批评方式,为新的艺术批评模式探寻新的路径。文章所提出的尊重文本自身、反对过度阐释的文本解读方法,对只重内容探究的狭隘批评传统的驳斥,以及对个体感受力的肯定与高扬,均与现象学感知世界的意向性活动以及现象学文论、认识论的主张高度契合。从现象学的视角解读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体悟"反对阐释"理论的思想蕴涵。  相似文献   

4.
桑塔格的“反对阐释”的理论,站在一种反理论、对理论的抵抗立场上,对传统的内容说,现代阐释体系对艺术作品做出的阐释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批判,提出“反对阐释”之后的阐释问题,即对艺术形式的阐释。同时也是对反对阐释所要走向的文化立场也做出了自我的导向,走向培养新的感觉力的大众文化。由此,这种阐释理论体现了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反本质主义的、解构宏大理论的、反理智等等。  相似文献   

5.
阿多诺将非同一性哲学思想贯穿于其批判物化现实的美学理论中。在突破观念论美学、考察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时,他着重阐释了真理性内容与哲学、抽象同一性与具体非同一性的关系问题,并表明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不同于哲学认识论所追求的形而上学真理。在批判介入艺术直接性的同时,阿多诺认为艺术能够通过模仿相对独立地介入社会,这是艺术获得真理性内容的前提。借助审美形式这一中介,阿多诺思考了艺术作品克服物化现实的可能性,并基于艺术与社会的非同一性关系,赋予艺术作品一种解放意图。  相似文献   

6.
杜夫海纳不仅澄清了“艺术作品”和“审美对象”的混淆,而且从美学角度阐释了“表演”的本体论地位,即表演是艺术作品呈现于知觉的必要途径。杜夫海纳的表演理论包含三个方面:表演者的表演、创作者的表演和欣赏者的表演。  相似文献   

7.
机械时代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利用机器进行创作。本文阐释了电影作为机械时代的艺术作品与传统艺术创作的区别及特点,尤其是数字技术出现后,计算机作为电影艺术创作中一个新的工具和媒介,对传统时期电影"真实美学"理论的彻底颠覆,以及带来的艺术创作主体的分化。  相似文献   

8.
苏珊·桑塔格的“艺术色情学”强调“身心”的不可二分,主张艺术向“身体—主体”的回归,其“色情”的基础为爱欲。后者作为一种生命力基础,与审美共同指向自由。苏珊·桑塔格的“色情学”对于艺术感受力和艺术形式的重视对于当下理论至上的艺术批评界和理论界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从近代到现代、后现代,艺术作品的内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文章将艺术作品置于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从历时与共时两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
本雅明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文艺理论家,其代表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提出了著名的"机械复制"理论,并指出了这一理论对艺术作品的影响,堪称体现其技术主义理论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要梳理了海德格尔存在之思与艺术之思互释的思路历程,指出“转向”时期的重要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和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是海德格尔从存在去规定艺术和用艺术来阐释存在的尝试,体现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艺术本质观和文艺批评观。海德格尔对艺术的形而上沉思,虽然没有给我们提供最终的答案,但他富于启发性的思考和追问,已将艺术哲学引领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12.
《艺术作品的本源》以"存在者在其存在中成其本质"的存在主义立场、以"回到事情本身"和"直接呈现"的现象学方法考察了物、作品、艺术、真理、存在等问题。作为海德格尔思想后期转向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与《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一道开启了海德格尔"思"与"诗"的对话,并明确表述了对艺术和诗所进行的本质的思考、本真的追问",乃出自一种思的必然性"。在哲学史、美学史上,《艺术作品的本源》有着重大的"事件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根基,运用"回到事情本身"和"直接呈现"的现象学方法,从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艺术与真理的关联、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保存这三个方面深入考察了什么是艺术、艺术如何发生、如何才有艺术,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细致研究追寻艺术作品的本源;同时也论及艺术作品的魅力与生命力等问题,其中浸透着海德格尔对现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担忧。本文以上述三个问题为切入点,梳理海德格尔艺术追问的基本思路,探索其新颖独特、立意深远的艺术哲学思想,反思传统艺术观念以及当代艺术与人的关系问题,并对人类如何摆脱生存困境这一难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一条基本线索。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对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阐释表明,实践高于理论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历史进程,经历了猜测、萌芽、发展和形成四个阶段,为列宁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提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5.
沉默美学是桑塔格对她形式美学的一种延伸和"阐释",它主要探讨的是艺术作品的产生以及和观者关系的问题,是关于现代艺术自身内部的局限性.当代艺术的反艺术冲动促使艺术家希望超越或消灭自身,因此以沉默、空白和简约的理念让观者以更直接的感性体验看视和倾听艺术的真谛.沉默美学所倡导的是"彻底关注"原则,其非透明性为阐释的话语开辟了无穷的可能性,然而这种消解一切意义的非理性体验也不免暴露出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借助苏珊·桑塔格在《论风格》和《反对阐释》两部作品里的观点,对杜拉斯《劳儿之劫》的风格体验以核心词汇的形式,展现情感的、社会的、伦理的、审美的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体验,而这些展现会随着阅读主体对故事的叙事技巧、情节布局、语言风格等的理解力和感受力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风格体验式的解读只能是靠近或者接近作品,却永远无法进入作品。  相似文献   

17.
苏珊·桑塔格在《床上的爱丽斯》一剧中构造了一个封闭的狭小空间,女主人公以身体的自我囚禁来抗击精神禁锢,在想象中获得精神上的胜利。但透过桑塔格本人对该剧的表层阐释,一个真正的主题逐步显现,即耽于意识的抗争只能流于无能和徒劳。突破意识本身,付诸行动才是更为现实的自我救赎方式。桑塔格反对的恰恰就是所谓想象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钟嵘的文学阐释理论,直接继承了传统诗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并结合自己所处时代,对作家以优劣分品品评,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文学批评理论。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是,钟嵘《诗品》是如何对“传统”和“此在”进行沟通,来宏大传统的文学空间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应该来自文学本身,而非教学理论.教学理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比如它会告诉你如何处理教师和学生(阐释者)、阐释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理论与作品本身距离却相当遥远,教学理论不与作品的内在产生直接关系,它无法教你如何理解作品本身的内涵、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伽达默尔对艺术作品进行解释学分析,揭示艺术作品的本源,得出了关于艺术作品的解释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