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自汉代以来,我国就已经将科举考试作为了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明、清两朝大致相同,考试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和试帖诗。其阅卷制度也十分严密,建立了锁院制度、糊名制度和誊录制度。科举考试与阅卷制度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程式化,并且八股文数百年一直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宋朝科举考试制度的渐趋完善使出身于各个阶层的读书人均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阶层,官员的选拔与其家世不再发生直接的联系。但宋初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的情况表明,家世与官员选拔仍然保持着间接的、隐性的联系,它与从前世家大族控制选官已完全不同。出身于高级官员家庭的进士人数大大减少,且在仕途的升迁上并不顺利;出身于中下级官员家庭和寒素家庭的读书人开始在进士科考试中迅速崛起,尤其是中下级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成就最为显著,以至于对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是我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六朝,存在1300年之久。科举考试制度的产生和废除是历史的必然和进步。今年是废除科举考试制度100年,为了全面认识科举考试制度的历史影响,把握近代考试制度的演化规律与特征,客观评价科举制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今天的考试.本刊邀请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两位学者撰文。  相似文献   

4.
科举考试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十分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萌芽于南北朝,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后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1300多年,于清朝末年废除。科举考试不问世家,不需举荐,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在一定程序上体现  相似文献   

5.
胡艳 《中国教师》2003,(1):26-27
众所周知,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渠道。作为中国历史上各阶层向上流动的主要乃至唯一的晋升阶梯,科举考试自它存在之日起,就和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相关联。隋唐之后,历代官员主要是从科举及第的考生中选拔的。到明朝时,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明朝宰相1  相似文献   

6.
陈雪芬 《中国考试》2007,(11):42-47
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教育和封建统治者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制度,但随着科举考试制度的产生,考试过程中枪替、夹带、贿买、通关节等种种作弊行为也随之产生,为了防止科举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封建统治者采取了立法、行政、司法等种种措施,实行了锁院、弥封、誊录、别头试,以及严厉的法律制裁等制度和措施。现代国家教育考试与古代科举考试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国家教育考试中的各种作弊现象与古代科举考试作弊现象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通过对古代科举考试防弊措施的探讨,对现代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举考试对民族心理结构的塑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考试作为古代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影响深远,远超其他历史制度所不能及。科举考试对中华民族心理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塑造作用,使中华民族具有鲜明的重伦理道德性格、根深蒂固的尊崇权威的心理倾向、难以割舍的仕途情结、浓厚的重教向学传统以及凝重的倚重考试心理。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科举考试中,唐政府制定并施行了诸如“考功别头”、“结款通保”等一系列廉明的管理措施,相对保持了科举举士制度的纯洁性,为有效地选拔人才提供了保证。唐代科举考试的廉明管理,对于进一步完善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强化考试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举考试作为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影响深远,远超其他历史制度。科举考试对中华民族心理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塑造作用,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具有鲜明的重伦理道德的性格、根深蒂固的尊崇权威的心理倾向、难以割舍的"仕途情结"、浓厚的重教向学传统以及凝重的倚重考试心理。  相似文献   

10.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科举制度发展到明代进一步完备,但其弊端也空前暴露。科举制度不是教育制度,但它与教育关系密切,对学校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导向、学校教学内容的导向、对学校教学效果的导向等诸多方面。科举考试主宰并控制了学校教育,故明代的学校教育是科举制度导向下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古代的教育多为精英教育,受教育只是少数人能享受的权利。这种教育主要是为培养官员服务的,研究的多是“牧民”之道,在这种教育中享有盛名的教育家多为“帝王之师”。早些时候,这种学校的生员均为贵族子弟,春秋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穷人家的孩子只要有可能读书学习,也可以参加这种选拔官员的资格考试,后来便完善为科举考试制度。一般说来,参加学习的生员开始接受成圣成贤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  相似文献   

12.
宋代科举考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最早产生于隋炀帝时,以后经过唐朝、五代三百多年的演进,到宋代时遂发展为高度完备、影响巨大的主要选官制度.一、宋代科举考试的过程和科目宋代科举考试的程序相当复杂繁琐,但最主要的有州、省和殿试三级考试过程,大体上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州一级考试时,一般由州通判负责主持,本州官私学校学生都可以报考.考试合格者称“举子”、“贡生”,再由州府保举赴京城(即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期间,延续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宣布停废,此乃中国教育制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但并没有因此发生太大的社会波动或骚乱,这是与当时人们对科举考试内容和形式的陈腐渐成共识,以及主事者的精心筹划、稳步实施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范根友 《学周刊C版》2010,(12):142-142
宋代统治者通过多种途径选拔文武官员,其中主要有科举考试、学校考选、恩荫、流补、进纳、摄官、军工等,而科举考试和学校考选是两个最主要的途径,其中科举考试的地位又异常重要。科举制度对朝廷来讲是有效的统治之道,所以大力提倡;对老百姓来讲是人仕之门,所以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15.
科举考试初创于隋唐,完善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衰废于清末,历时千余年,长期占据着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活动的中心。科举考试作为一项持续久远、体系完备、范型稳定的选拔治国贤能的制度,以其强大的社会功能,极其广泛的社会触角,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和礼俗制度等产生了明显的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至唐开元年间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比较完善的官员选拔制度。越来越多的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这个途径进入仕途,以期获得自己想要的身份和地位。这些人的仕途进展情况与自己的经济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仕途顺利则经济相对较好,仕途坎坷则经济拮据。韩愈作为中唐文人的典型代表,从应举到出仕,仕途颇为坎坷,他的经济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但与仕途基本上是正相关的关系,这是一个鲜明的印证。  相似文献   

17.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至唐开元年间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比较完善的官员选拔制度。越来越多的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这个途径进入仕途,以期获得自己想要的身份和地位。这些人的仕途进展情况与自己的经济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仕途顺利则经济相对较好,仕途坎坷则经济拮据。韩愈作为中唐文人的典型代表,从应举到出仕,仕途颇为坎坷,他的经济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但与仕途基本上是正相关的关系,这是一个鲜明的印证。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语文教育是从科举考试中发展过来的,对科举考试要采用"扬弃"的态度,客观全面公正地看待科举考试.从中吸取一点经验教训,可以改进今天的考试选拔制度,改进今天的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9.
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制度,其目的是维持公平公正的选才制度,但在考试中存在各种舞弊现象,为此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严惩科举舞弊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当今高考作为国家、家长及各位师生所关注的重点,作为高中生进入自己理想大学的必经之路,考场中抢手的出现,让人们为高考的公平性感到担心、失望甚至不安。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科举考试中防舞弊措施的探究,为国家当代高考中的反舞弊措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孟姝芳 《历史教学》2006,(10):14-17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各项制度的一个完善时期.这种成熟尤其体现在官制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诸如官员的考核、选拔、退休、奖励、处分制度等等.其中处分制度作为管理官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在法规的建制方面还是制度的运用方面,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本文对此试做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