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研究工作者所面对的文字史料,大略可以分为"原始史料"和"编纂史料"。前者一般是指没有经过人为修饰而直接留存下来的史料;后者则指学者、文人编写的著作、撰写的文章,是经过各种编纂过程的史料。中国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史料非常丰富,而且种类繁多,但明清以前,真正的"原始史料"却十分缺乏。在"编纂史料"中,有纪传体的正史,有编年史、政书、地志、行纪、谱牒等,这些史料应当说是提供给今天的人们认识历史真相的主要依据,但也不能不承认有些史料有其自身的偏见和倾向。比如官方史  相似文献   

2.
<正>史料是构成历史记述的基本元素。"史料实证"是建构历史解释和历史认知的关键能力和核心路径,在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毋庸置疑的是,"史料实证"教学还存在着种种错误倾向,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于概念和内涵不求甚解,认为"史料实证"就是用史料去印证教科书或者教师预设的结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围绕既定结论去拼凑史料,然后把学生生拉硬拽地拖往教学预设,忽略了对于史料的选择、甄别、辨析、解读等一系列严密  相似文献   

3.
2018年春,教育部制定的最新版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终于下发到高中历史教师手中。新课标明确提出"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其中"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最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对"史料实证"有如下培养目标:"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以历史学为基础又负有特殊责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搞好这门课的教学与研究,需要丰富、鲜活的史料作基础,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史料学功底.本文试图从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的特性和需求入手,梳理相关各类文献史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就如何利用史料解决教学和研究中的实际问题等阐述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构成中学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其中"史料实证"不仅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本文通过论证"史料实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就如何在高中统编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贯彻实施"史料实证"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提升史料实证能够促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将史料贯穿其中,能够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引导其自主探究,获得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背景史料,分析败因在学习"辛亥革命"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与背景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入手展开分析,探究"辛亥革命"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尝试思考其成败原因。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五方面的内容。其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史料搜集、史料整理、史料辨析三方面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史料实证是学生"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9.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即将全面推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新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要求,其中"史料实证"作为核心目标也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自上一轮课改以来,注重"新情境、新材料"的史料分析题在历史高考试卷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无论是基于高考要求,还是达成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加强史料教学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史料是史学的基础,正确无误地解读和运用史料是研究历史问题的基本要求,误用史料即便下笔万言,也只能是凭虚御空。然而,在史料编撰或史学研究中,要使每一条史料都准确无误实非易事。近年来,笔者发现,国内学界在研究美国与甲午战争问题以及编撰相关史料时,常把美国驻华公使馆"参赞署理全权事务大臣田夏礼"与其父"美国驻华公使田贝"相混淆。  相似文献   

11.
"卢方"是先秦时期中国一个重要的部族国家。由于史料的严重缺乏使我们今天对"卢方"的居地、部族的分布、迁徙知之甚少。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卢方的分布、迁徙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就是历史学科所强调的学生应该形成的"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在史料实证这一学科核心素养中,需要学生从掌握多种搜集史料的途径出发,学会对搜集来的史料进行分类整理,并能够辨析史料的信度与证史的  相似文献   

13.
《宋史》卷四四六《忠义一·孙益传》的"孙益"与卷四四七《忠义二·徐徽言传附孙昂》中所提及的"孙翊"实为一人。揆诸史料,凡以朱弁所作《奏状》或《忠义录》为史源的史料皆作"孙益"。而以《封氏纪年》、《金虏节要》等史料为史源者皆作"孙翊",且以杨存中《奏状》为史源的史料亦作"孙翊"。本文综合原始史料和逻辑关系,从史源的角度,厘清讹误,认为当以作"孙翊"者为正。  相似文献   

14.
《莆田学院学报》2014,(4):65-69
从方位词"左"的语义入手,结合史料,对"尊左""卑左"现象加以归纳和分析,认为"卑左"和"尊左"的现象在古代中国同时并存,适用于不同的范围、情景。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人把握世界时的多元和灵活特性。  相似文献   

15.
清代康乾时期,经学大家惠士奇在任广东学政的六年间,广交名士,栽培学子。但是由于不同史料的原因,在清乾隆之后学者即惠士奇门下汇集的广东学子,尤其对"惠门四子"、"惠门八子"的组成出现互相矛盾的说法。通过对各种史料进行学术梳理,细致的钩沉和考析,可以澄清经学大家惠士奇门下汇集的广东学子有数十人之多,其中佼佼者有"惠门四子"、"惠门八子"和"南海明珠"等。通过考察厘清其演变过程,可以窥见清中期广东士人的学术和交往风貌,反映康乾时期惠士奇对广东士人群体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九洲清晏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综览相关史料,该处景名或殿名有"九洲清晏"、"九州清晏"和"九州清宴"三种写法。学界多以"九州清宴"之"宴"为后人记载或印刷之误。但在"九洲清晏"还是"九州清晏"的问题上,则存在着明显的分歧。笔者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疏谬之处,敬请师友指正。一、史实的歧异,史料的混乱,学者的困惑造成"九洲清晏"与"九州清晏"分歧的根本原因,首先在于史料记载的混乱不清。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作家中有叙写过"南洋"(即东南亚)的作家阵容可谓相当庞大。本论文所勘察涉及的多达48位,试就此制作一张"群像"脉序图谱,借以对之有一个直观、清朗而有机的总体摄照,为相关的"南洋"人文研究提供一定的史料裨助。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以历史学为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对于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师来说,具备扎实的档案史料知识,及时了解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及观点,对于搞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策纵以自身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在丰富史料的基础上,对"五四运动"的叙述采取了一种公正的立场,在阐释中注重"五四运动"的思想革新方面,重视知识分子的领导作用,以达到"临文不讳、秉笔直书"的史学标准。但是这种立场又带有明显的对于意识形态规避的倾向,其中就包括缩减政治因素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学内容,使之更适应线上教学,是疫情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的应有之义。以人民版"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例,导入和结语运用PBL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图片史料和文字史料的结合,涵养学生的史料史证素养;以时间轴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充分利用历史图册,进而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