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朱苏华 《江苏高教》2012,(2):99-100
课程建设与实施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关键,只有落实好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才能真正实现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文章从课程目标科学化、课程内容规范化、教学方式现代化和教学评价多元化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构想。  相似文献   

2.
提高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有效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高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做人"的教育,是全面渗透的教育,是普通高校科学教育系统中的一门学科.耍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水平,必须树立科学的公共艺术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积极开设艺术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设置,实施综合性艺术课程,加强与课程体系构建相适应的教材建设.深化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大力拓展第二课堂,补充、提升第一课堂艺术教育成果,积极开辟第三课堂,使大学生艺术水平在实现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相整合过程中得到升华.评价体系要符合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把艺术教育要求体现在专业评价体系中.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教委05方案诞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旨在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合一的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宣扬符合中国国情的法治理念和道德理念。对于大学生法律基础教育的改变,必须适时地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更新。本文从公共法律基础教学与法学专业教学的异同点出发简要谈论了公共法律基础教育的特点,进而引入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分析,并提出采取艺术形式进行公共法律基础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在公共法律基础课程中运用艺术形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提升大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仍存在地区、校际间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十二五"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该在国家各项宏观政策、措施的统筹指导下,把注重实践环节、完善教育体系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要在注重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同时,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构建区域性、多元化、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浅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同于艺术技巧教育,其注重对大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时代要求我们要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用公共艺术教育来加强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加强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需注重培养大学生终生艺术教育的思维和能力,深化教材改革和教学思路以及构建校园公共艺术环境。  相似文献   

6.
高校艺术教育不是基本技术技巧的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综合人文素养的教育,也是更深层次的素质教育.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是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材的开发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及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探索是本文着重研究的内容,首先阐述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整体面貌,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培养大学生艺术素质修养,注重个性培养与公众关注的协调与统一。探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探讨"艺术性"和"公共性"两者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关系,探索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如何完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公共艺术教育是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但存在理念缺失、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缺少实践环节等问题。高校应结合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求,对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滋养公共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教育理念,合理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加强实践教学,搭建多向交流平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地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公共艺术教育利用三级课堂平台模式,公共艺术教学应突出三级递进模式,通过一、二、三课堂3个教学层次,树立艺术与技术、课内与课外、活动与实践“三项结合”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的“人文艺术教育基本普及”。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以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现状,将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结构设置为一个"金字塔式"教育模式,即:基础理论课程+艺术拓展课程+地方特色课程+艺术实践课程。此结构充实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体现出艺术课程框架的互补性与协调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作为提倡"通"、"宽"、"全"的人本教育理念,与艺术教育的理念相契合,能够指导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打造丰富的艺术类课程,开展活动建设团体,引导多元的文化体悟,开展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常民强 《文教资料》2012,(14):65-66
大学语文已经成为高校普遍开设而又难以提高学生兴趣的一门公共课。反思传统大学语文教学,明显存在目标定位不一、教学理念不明等诸多不科学、不和谐的问题,这是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大学语文教学应定位在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上,在尊重大学生人格的基础上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意识,使其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世界和谐。大学语文应该把语文教育真正变成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因此在教学中应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谐理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念,重视教学中的情感、美感及文化因素,将人文精神贯穿于始终,立足"精神成人"教育,最终使大学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启迪大学生心灵和精神、完善自我人格并走向成熟的神圣殿堂。围绕"和谐"教育,从系统与专题、精讲与泛读、知识与精神等方面切入,大学语文教学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在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以陕西部分地方高职院校师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调研分析。认为构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教学体系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逐步建构起互相推进的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在高职院校形成"文理工交融"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方法与艺术是教学得以开展的基本条件,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MOOC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为新时代教学发展的新趋势,高校公选课的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实践表明,在线教学模式存在教学管理难度大、师生互动不够、考核评价不合理等问题。为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升公选课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索一种融合传统教学优点与MOOC教学优势的混合教学模式十分必要。课题组以吉林大学"能源与环境概论"卓越工程类公共选修课为例,重点论述基于MOOC理念的混合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以期为我国高校公选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据调查,我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院校现有的公共艺术课程评价的功能与体系偏离了公共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重新认识和理解公共艺术课程评价理念,完善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模式,对我区高职院校来说,势在必行。本文重点对完善内蒙古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模式的具体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据调查,我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院校现有的公共艺术课程评价的功能与体系偏离了公共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重新认识和理解公共艺术课程评价理念,完善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模式,对我区高职院校来说,势在必行。本文重点对完善内蒙古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模式的具体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共艺术教育具有艺术教育、艺术的表演和校外艺术教育等公共性特征。调查表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没有硬性指标,课程内容存在层次差异与类型导向,课程设置表现为非均衡与自主性。后现代课程观背景下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构建合理的修学机制与课程模块;关注识读课程与探究性实践课程的双向开发;整合新教育理念与技术的课程;构建开放的课程平台与网络资源课程;创设后现代课程观的新型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9.
荷兰艺术博物馆注重中小学生的艺术普及教育,并以此为教育起点,将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贯穿参考者人生发展的不同年龄段。通过对青少年早期包括艺术修养在内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使其逐步实现自我完善,培养现代公民作为完整的"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阐述荷兰艺术博物馆针对中小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分析其价值与意义,总结其成功之处,并借鉴其经验,提出艺术博物馆公共艺术教育与全民族人文素养提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卢懿 《文教资料》2014,(33):125-126
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一角度,通过分析公共艺术教育的特性,阐述发展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实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公共艺术教育之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