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受美学启示我们,教材、教师、学生应三者并重,尤以学生为主。尊重教材,就是以文本为核心,对文本研读、分析、感悟,做出独立的判断和评价。文本"召唤结构",会召唤读者,吸引读者去领会文本。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到课堂教学中"召唤结构",激发学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接受美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文学美学思  相似文献   

2.
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文本和作者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学生的理解、欣赏和评价活动也有赖于课文中的召唤结构。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益的设计思路,一方面以召唤结构的理论为指导,提出召唤结构的内涵;另一方面从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的双重角度,归纳阅读教学中召唤结构的不同类型。为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可利用想象、对话、诵读及写作,建构出利用召唤结构的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多元角度论证了语文教学过程寓于教育性活动之中,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语文教学的四要素:教师、文本、学生和环境,论述其要素个性是:教育力结构、召唤结构、接受力结构和应答性。藉此为语文教学有效性提供新思路、新平台。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理论学家伊瑟尔提出,文本是一个“召唤性结构”,其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的“空白点”,召唤、激发读者通过审美想象去填充。换言之,文本只是提供了一个模糊的图式框架,作为审美另一极的读者,在阅读中完全可能或可以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生命智慧的增长。在语文教学中,同一个文本要关注到教材编者的意图、文本作者的情感、教师作为阅读者与教学者的不同角度解读、学生作为阅读者与学习者的期待视野,这种多元对话其复杂性与争议性自不待言。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文本的开发与重构至为重要,而为教学奠基的备课也就必须向深度开掘。  相似文献   

5.
新闻作品必须注重受众的接受心理,注重以文本的召唤力来吸引和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和再创造潜能。新闻召唤结构的营造包括结构的空白化、表达的含蓄性和意义的未定性等。  相似文献   

6.
神话类文本既具有神话的超验性、形象性以及崇高性等特质,又具有文学所特有的召唤性结构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神话类文本的特质展开教学,让学生复述、想象、思辨等。通过对神话类文本的教学,学生能领略到远古时代神话文本所独有的浪漫情怀和诗性气质,感悟远古文明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7.
意象追求象外、景外、味外的虚拟存在,其符号化特征为欣赏者发挥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接受美学认为文本是有待读者具体化的召唤结构,"空白"与"未定性"期待读者想象力的参与.在这个层面上审美意象与接受美学走向同一.意象符号的虚幻性、情意性、直觉性成为召唤结构自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的理论核心是以读者为中心,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强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相契合。不仅如此,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召唤结构""视野融合"从理论的高度给予绘本阅读教学更多的启示。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探寻有效猜读,呼应学生的"期待视野"。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想象,填补文本的"召唤结构"。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9.
约翰·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A&P》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该小说独特的文本召唤结构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厄普代克巧妙地利用“空白“激发读者的想象。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A&P》的文本召唤结构及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6,(3):113-116
根据接受美学理论,把秘书学专业教学过程视为待学生主动填充的"召唤结构",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期待视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教材文本,鼓励学生主动填充教材文本与实践操作之间的空白,在价值理念、人生境界的引领下实现职业技能的习得。  相似文献   

11.
高原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6):111-112
文本自身的审美价值是由文本的召唤结构所决定的。召唤结构有深层和浅层,我们称之为外形式和内形式,雅俗共赏就是指读者对处于同一文本不同形式层面的体悟和接受,这时的文本不再被认为是独立存在的客体,而是一个在阅读活动中生成的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所提出的读者中心论、文本的“召唤结构”以及读者的“期待视界”等概念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教师技能发展的观点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对教师科学建构教学技能有着重要的启示,批判地借鉴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对现代教学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召唤结构”理论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阅读教学中,融入“召唤结构”的观点,能够对文本中的未定性和意义空白点进行深入探讨,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丰富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使文本多元解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期待视野和文本的召唤结构出发,以接受美学视角解读《嘉莉妹妹》,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做出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15.
“召唤结构”作为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是沟通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也是文本活动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吸引和激发读者创造性理解的动力,其“纲要性”、“图示性”的创作结构特点,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陈继英老师《捕蝶者》公开课的研究,论述了语文课堂教学共生性问题。它包含阅读能力与生命意识的共生,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习惯的共生,基于文本阅读的师生尊重生命情感的共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共生。  相似文献   

17.
所谓“期待视野”是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前由阅读经验、生活经历、认识水平、阅读兴趣等所形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这些因素化合成一种机制,一种期待,一种希冀,一种欲望,一种对文本内涵的探究方向与判断尺度,也是一种语感的图示。它直接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和“期待视野”相对应,文本里蕴含着很多等待开掘的“召唤结构”。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往往以“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构成了多层面、开放性的空框结构。这种空框结构热情地召唤着学生创造性的感知活动,召唤着学生对文本空白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由于其不同的期待视野影响着各自对文本的感知方式和结果,阅读理解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课文的意义应该是从课文的召唤结构与学生的期待视野的相互融合中生成的。而“补白”则是促进“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走向同化和融合的粘合剂与催化剂,它使阅读更灵性、意义更丰富、感悟更深刻、课堂更精彩。一、促进理解“课文的‘召唤结构’要求学生在语文感知过程中,不仅要调动原有的语感图式或经验世界,还要展开想像的翅膀,调动、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想像、去补充、去创造,以产生课文的意义。”(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阅读理解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用文学评论术语“召唤结构”来表述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新思考,认为语文教学设计具有未定点和意义空白,要预期性关注教学设计的读者——教师本人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生成情况;在确立“教学具有召唤性”的意识后,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细研文本,预埋“生成点”,留足“生成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期待视野和文本的召唤结构出发,以接受美学视角解读《嘉莉妹妹》,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做出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20.
叶荣国 《教育评论》2020,(5):129-13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提高有效性和可接受性。20世纪60年代,接受美学理论提出"读者中心""期待视野""读者参与""召唤结构""第二文本"等核心思想。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探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