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教育界都认为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但在理论研究上,对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的关系研究不系统和全面,缺乏可操作性;实际工作中,尚未建立起三者协同运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文章指出,当前需要系统地研究三者之间和谐有效的互动与融合,探讨如何构建新的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两个层次六个互动的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紧密相联。从和谐的视域看,在当代青少年学生的身上存在着身心素质差、自理能力弱、性观念堪忧、享受意识强烈、迷网废学、不守诚信、漠视纪律等种种与社会和谐发展要求不和谐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从成因来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和谐以及三者各自与社会和谐发展要求之间存在着不和谐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构建和谐社会,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必然要求三者各自克服自身教育之弊,实现三者的和谐发展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张孝元 《福建高教研究》2006,(4):80-80,F0003
高等教育创新由社会层面、学校管理层面、教学活动层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三者之间的和谐、协调统一的发展,教育创新机制才能建立和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论和谐教育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教育是形成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就我国的实际国情看,构建和谐教育首先从消除社会教育不公平开始。和谐教育是公平的教育、法治的教育、诚信的教育、人文的教育,科学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刘生全 《教育学报》2007,3(4):14-18
立足于当前教育领域对和谐主题的关注和讨论现状,对和谐主题进入教育的可接受性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就和谐作为“外来”教育话题而言,是可以接受而且应被接受的;就和谐作为社会主题而言,无法从和谐思想本身的传承出发证明其当下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惟有从反向路径即从当前我国社会秩序生产的现实需要角度,方能证明和谐作为社会主题的可接受性;同样,虽然无法从和谐思想以及和谐教育思想的历史脉络与教育变迁过程来寻找和谐主题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却能从反向路径及和谐主题对教育发展可能具有的多重意义角度推导出和谐作为教育主题本身所具有的可接受性。同时还对和谐思维用于教育的有限性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到现代“狼孩”的故事都无不说明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不能单单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中的某一方面去做,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建立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建构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场,才是实施协同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我校在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进步及教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协调学校、社会及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使三者相互促进,和谐互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找发展的突破口。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支撑,同样,社会、竞技体育的发展也是以学校体育发展作为基础,因此,和谐互动发展理应成为其共同发展的原则。从学校、社会和竞技体育三者的发展现状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探索它们间和谐互动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正经历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要达到和谐教育的境界就要不断地完善三者间的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就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优先发展教育,是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教育与和谐发展的关系:一、家庭教育与和谐发展;二、学校教育与和谐发展;三、社会教育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滚动方法在高职教育设计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对人才需求角度出发,论述高职教育的滚动设计方法,强调教育中社会、学校和学生三者利益的统一,并对滚动教育的模型设计、实践条件和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和谐教育作为整体,包括了和谐校园、和谐文化、和谐精神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关系体现为辩证统一性。从静态看,和谐校园、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具有整体性;从动态看,和谐校园、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具有协调性。当前,推进和谐教育,需要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把握和谐教育的前提;积极发展校园文化,涵养和谐教育的基础;提升校园和谐精神,增强和谐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我国教育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因素,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各级政府共同承担费用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坚持教育创新,解放“教育生产力”来共同推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李良导 《文教资料》2010,(13):201-202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构,只有将和谐社会目标与大学生感恩教育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不断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以和谐的理念来指导,以和谐的环境来支撑。和谐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公平的教育、法治的教育、人文的教育和包容的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事业,构建教育发展的和谐体系,形成教育发展的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家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中学在其中责无旁贷,要进一步发挥它应有的和独特的作用。加大农村家庭教育中和谐元素渗透,加强家校联系,凝聚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和谐教育合力,努力实现和谐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以构筑三位一体的和谐新局面,形成和谐新家园,这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大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必然受到三种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其中家庭教育是三种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发展,必须从家庭人手,重视并发展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未来教育、终身教育和高自考教育,三者联手发展,合而为一体,是社会发展之使然和需求。  相似文献   

18.
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的德育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教育公平的基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和谐共生、共同促进、相互渗透,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民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民主与教育的关系,论述了教育民主的内涵以及价值。提出民主作为生活方式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类生活关系的和谐和人格的优秀发展,是社会形成和谐的共同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共同体的方式。民主对扩大社会和个人的福祉都是有价值的。从民主的智力条件和心理条件来看,教育是民主的重要条件,这是因为教育培养公民的理性、德性、个性以及民主所需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教育的民主化是教育实现其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教育民主涉及教育价值的实践方式,也涉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民主是教育健康、有序、和谐的生活方式。教育民主意味着要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通过提供选择的自由、理智的开放和实际的参与机会来形成学生的公共道德、理性精神、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社会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20.
罗雪英 《教育艺术》2008,(2):22-22,24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三大支柱,这三者联结成了大教育范畴。三者之间和谐渗透,有机结合,互相作用,为育智、育人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学校教育主动地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开放式的教育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开拓了新的途径。随着社会的变革,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