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本研究根据对北京市1850个城中村居民的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分析了在城市整治过程中村民对居住村存在问题的认识、对整治方式的选择和评价,以及他们对集体资产处理和征占地补偿的态度,文章指出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利益和村民利益博弈的过程,城中村村民的土地利益及其他的利益和要求能否被满足,是城中村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特有产物,其所暴露的问题日趋严重,具有进行改造的必要性。城中村的改造本质是利益的再分配,能否有效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城中村改造的关键问题。该文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例,并运用进化博弈论构造了政府、村民两个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器博弈过程和均衡结果,针对其情况提出相应对策,为政府进行改造城中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开发商、村集体和村民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博弈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城中村改造中各利益主体的博弈手段,并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提出通过合理重构政府、开发商和村民的角色,促进理性、有序公民参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畅通沟通渠道,发挥村集体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等措施,达成博弈主体利益均衡,实现和谐共赢的城中村改造。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拆迁改造是城市房屋拆迁中容易产生问题、诱发矛盾的敏感部分。由于其特有的先天地理优势,"城中村"在拆迁中往往遇到更多的阻力。以济南市市中区XH村的实地调研为依据,通过分析讨论以XH村为代表的"城中村"拆迁改造中村民的主体意愿与利益诉求,结合实地调研资料,从社会学的角度归纳了问题产生的特点及原因,以寻求问题的解决与突破。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城中村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城中村改造缺乏法律依据,城中村违章建筑严重、房屋产权不明晰,村民思想上对改造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农村基层组织及其体制难以发挥作用,城中村改造和社会保障很难统一进行。改造工作难以进行的原因是城中村土地权属的变更,城中村集体资产的处置,改造后农民利益的保护,各方利益的分配。对此,我国应尽快完善城中村改造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努力消除农民的抵触情绪,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强化服务,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经济适应、社会适应、心理适应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城中村村民城市适应问题。认为要使城中村村民完全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必须进行城市化改造,使他们从经济、社会、心理等三个方面完全适应城市,其中经济适应是基础,社会适应是关键,心理适应是完全融入城市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方亚利 《考试周刊》2014,(33):194-195
随着榆林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村民聚居为依托形成的平房片区和城中村,已明显制约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一些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障碍。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改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论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基础——以广州市城中村为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改造是当下政府甚为关注的现实问题。诸多改造实践表明,城中村改造牵扯多层面利益关系,是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城中村改造至为关键的问题是,需要顾及到城中村赖以形成和维系的基层性、民间性社会因素,即要考虑到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基础。该社会基础,主要包括城市流动人口的居住及生活问题、城市化农民的利益机制,以及城市生存型经济方式的存在和发展空间问题。如果没有这些问题的妥善处理,改造充其量只是治表之策,最终难免陷入困难境地。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工业化、城市化高速推进中出现的“一城两制”的城市社区。“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本质上是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为主要脉络、从利益再分配和体制转换关系中折射出来的产权与市场、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过程。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对城市土地配置效率是不同的 ,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依赖于有效的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对“城中村”的改造是在现代城市管理体制主导下城市体制覆盖乡村管理体制、城市生活替代乡村生活的过程。对“城中村”的改造使农民失去土地 ,从而失去了与城市谈判的筹码 ,在城市化进程中处于被动和被分化的状态 ,农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更被动、进程更缓慢。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9,(5):62-68
城中村拆迁涉及政府、村干部及村民等利益相关者,拆迁不同阶段他们的担忧、期望及所采取的行动也各有不同。第一阶段,政府下达拆迁政策,村干部组织宣传,村民观点不一;第二阶段,政府初定补偿方案,村干部结合实际作出调整,村民追求高额补偿金;第三阶段,政府多部门协助拆迁,村干部分组实施,村民矛盾升级。在整个过程中,不论是政府、村干部还是村民,都是多元利益取向的行动者,都会在兼顾他者利益的基础上,选择最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论城中村的成因及改造的必要性: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背景下的一种特殊的"亦城亦村"现象,在物理形态上已经完全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空间形态和结构的改变并不能掩盖"城中村"内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村民方面的原因,同时也与政府行为密不可分。虽然城中村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功能不可否认,但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湖南中等城市发展过程中"城中村"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城市快速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社区。湖南中等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城中村”,对城市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阻碍,因此,湖南中等城市发展过程中“城中村”问题值得研究。本文从城中村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演化过程,最后提出了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娄底市"城中村"现象已经影响到娄底整个城市的发展,解决"城中村"问题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在推进"城中村"改遣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和谐发展,科学编制改造规划;坚持政府主导,构建利益均衡机制;坚持依法征收,解决土地产权变换;完善相关体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改造的顺利推进对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健康有序地推进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郑州市已经拆迁的多个城中村的原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城中村改造推进过程中村民群体有着多样化的需求,包括生计需求、权利需求以及精神需求,最后提出不要仅仅依靠物质手段来推进城中村改造,要基于村民的真实需求来制定政策推进改造。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不适应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城中村”的改造问题将成为各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文章探讨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介绍了一些城市“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提出了加速改造“城中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掀起的大规模城中村改造中逐渐显露出许多社会问题。文章从空间视角探讨了城中村改造对村民身份认同的影响,分析了城中村居住空间、村籍红利、人群分类和文化滞后状况形成的对村民身份认同转变的阻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中村”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现象产生了。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与城市整体发展的不协调性日趋明显,很多城市对“城中村”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然而,改造过程中出现了环境破坏、重复建设和低质建设等诸多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城市整体发展。本文从“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的独特视角,以武汉市为例,对当前我国“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张凯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4):10-12,30
城中村在其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城中村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正确认识城中村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其成因,并积极寻求相应的对策,对加强城中村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城中村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作为征地后剩余的集体土地,拆迁应用的是集体土地拆迁办法和标准,但其与城市距离较近,有的甚至在城市之中,周边的城镇房屋价格较高,因此补偿和村民的心理预期之间有较大差距,因此造成城中村改造工作难以进行。本文以南京市城中村改造工作为例,分析了其在城中村集体土地上住宅房屋的拆迁补偿办法,结合城中村特点,提出其不舍理性。并结合现行的城镇房屋拆迁政策,提出较为适宜的补偿办法。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社区生活模式。本文以对福建省厦门市的调查为基础,探讨当前城中村家庭子女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认为,在现代化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的农村家庭教育模式在向现代城市家庭教育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断裂,突出表现为城中村家长的教育方式滞后于城中村自身的社会变迁,并导致一系列家庭教育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