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汉娜·阿伦特的"行动"理论具有深刻的教育学意蕴,为我们理解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行动路向和实践视角。"行动"理论指导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直面教育实践本身,注重教师专业成长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在行动中探究、反思,生成实践性知识,走向与学生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具有情景性、实践性、个体性、缄默性和动态生成性等特点。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和检验的过程。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知识基础,实践反思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推动力,对话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智慧,"替代父母关系"则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情感基础。教师实践智慧不仅对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也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3.
析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之“专业”维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国内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探讨多集中于教师个体在教学知识、技能等层面的提高,而对于教学作为一专业的关注相对有限。这种倾向不仅对理论发展不利而且亦会在根本上限制实践的良性发展。本文透过特质模式、权力模式及历史发展模式三种理论,分析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以申明教师专业发展之"专业"内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主要场域,教师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进行反思、研究、提炼、总结而形成的“实践性理论”能为其自身专业发展“提速”。教师“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经验、实践智慧、实践性知识、实践性学识等有着密切关联,本文在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阐释了“实践性理论”的内涵,进而结合一些实例,剖析了“提速”的内在机理。本文还就教师如何形成关于课堂的“实践性理论”提出一些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近十余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发展学校创建是我国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教师的数量问题解决之后,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就成了教师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有国际视野,理解国际教师教育变革的前沿动态,也需要有本土化的实践性探索。如果说教师的专业化是"去教育情境",那么本土化则是...  相似文献   

6.
职前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奠基阶段,应该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规划和实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教师专业发展不是教师把某种普遍的、规范的教育理论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而是融入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不断发展的过程。据此,笔者认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应密切联系真实的教育情境,着力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和研究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为教师终身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结合教师工作的特征,质疑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提法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适用性,提出教师不仅需要学术理论,更重要的是发掘和提升自己的实践理论教师在自己实践性理论的基础上与学术理论展开对话,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品质,进而促进教师个体和集体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汉娜·阿伦特的"行动"理论具有深刻的教育学意蕴,为我们理解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行动路向和实践视角。"行动"理论指导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直面教育实践本身,注重教师专业成长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在行动中探究、反思,生成实践性知识,走向与学生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协作学习模式作为教师群体成长方式之一,其高效性已得到了理论和实践界的充分认可。文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协作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为依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进行了研究。"知行渝盟"案例证明,协作学习是教师群体活动的方式之一,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研究》2017,(3):81-86
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是与其他职业群体相区别的专业发展特征,它既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性,又体现了其内在规定性。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遭遇遮蔽,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对标准化教学通则的推崇、"思想技术"的统摄。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厘清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从而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破除遮蔽的藩篱。教师专业发展特质主要表现为:行动中解决教育问题的实践性、教育情境的不确定性、专业情意的感通性以及多元关系持续互动的系统性。基于此,笔者从宏观学校层面、中观课程层面以及微观师生关系层面探讨了彰显教师专业发展特质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依据专业学标准的教师专业性判断提出了质疑 ,认为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应当从教师职业自身特征出发 ,综合考虑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三个方面。在积累实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理论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的创造性特征决定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更有赖于实践基础。教师伦理和教师人格构成教师专业品质。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方面应尤为关注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师专业品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从关注教师专业知识增长和行动反思转向促进教师专业觉悟和专业修行。教师的专业觉悟指教师通过观察和体悟来领悟教育的真谛,发现教学兴废之道,从而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获得教育成功体验和职业幸福;教师的专业修行有八道,即"触—受—问—设—验—识—述—度";教师的专业修行需要"善知识"的引领。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性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依据专业学标准的教师专业性判断提出了质疑,认为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应当从教师职业自身特征出发,综合考虑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三个方面。在积累实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理论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的创造性特征决定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更有赖于实践基础。教师伦理和教师人格构成教师专业品质。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方面应尤为关注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师专业品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工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正确认识"双师型"教师的含义。2.拥有"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3.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中职学校的课任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既可胜任理论教师一职、又可胜任实训教师一职,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学习与媒体发展关系密切。"指尖时代"便捷的互联互通方式,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学习呈现出便捷、多元与问题定向的特征,也带来了教师专业发展中系统认识缺失、专业思维能力弱化的问题。针对教师实践问题与理论困惑的主题学习、制度化的合作研讨以及重建深度阅读习惯,是应对"指尖时代"教师专业学习问题的必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当前特殊的语境下,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区别在"专业"二字上,教师素养总是牵系着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并且总是以教师的基础性素养为中心,它经过不断探索在提升的过程中回旋地前进。然而我们关于人的基础性素养的东西强调得少之又少,人们的文化底蕴没有厚重感,反倒是一味地追求和国际接轨的"专业产物"。这就需要明晰关于教师的诸概念;需要探究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之间的关系;需要从教师发展的"生境"、教师的主体意识、实现教师"职业人"到"人"的过渡和教师发展制度等方面来审思与确证:教师发展迫切于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开发与专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它来源于实践,又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带有个体性、情境性、缄默性的特征。肯定实践性知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价值,在教师教育和日常教学中,提供并创设多种渠道与途径来开发利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这有助于提升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标准建设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与愿违的是,相关的专业标准建设滞后,导致专职教师来源普教化、兼职教师聘任弱势化、"双师型"标准无共识、教师专业发展被动化、教师实践能力较薄弱。为此,要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专业性和教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操作性和导向性相统一的原则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技术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等5个维度,构建涵盖25个领域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标准框架,从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的提出,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以促进专业发展。布迪厄的实践逻辑理论具有独特的实践观和反思性,以其为基础可以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所具有的实践特征。本文认为布迪厄实践逻辑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三个方面的启示:第一,实践中积累:注重教师实践性知识习得。第二,实践中反思:重视教学经验的反思。第三,反思中超越:培养教师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第二届"上海课程圆桌论坛"从全球化背景、PISA与教育公平、教师教育课程、课程改革、课程领导等不同视角对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该研究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