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从网络资源、传媒资源、广告资源等方面作阐述,以揭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内涵.新课程语文教学要求我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利用多种学习资源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感知能力.语文教学中把握这些生活资源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使语文教学不死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然而,  相似文献   

3.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宜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课本和课堂教学中,而应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袤的时空,与生活、与社会链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刘银玲 《考试周刊》2011,(86):38-39
何谓大语文观?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生活化。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它不仅仅靠语文课、局限的语文课本教材来完成语言的任务,而是要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等相沟通,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是相等的.电视散文表现的是深层次的情感,观众能从中领略那丰富多彩、意蕴深沉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语文教材史上一个突破性飞跃."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还强调"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内涵是什么呢?首先,它表述了我们的语文教育观念,即消除学校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将教师从课本世界、课堂世界里解放出来,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表达了语文学习具有开放的特性: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渠道应是打通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 ,也是人类文化的物质载体。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反映生活 ,要学好语文必须有相应的生活体验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 ,语文教学是生活的再现 ,由此可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一堂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课堂。这一点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清楚的认识。要学好语文就要用心去感受生活 ,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直接参与语文教学过程。教师要重新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建立在学生生活认知体验基础上的语文教学更具有深刻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学习的主体意识是培养具有鲜活思想和鲜明个性的学生的前提条件。学生通过表达体验来深入品味语文,能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更利于增强学习的情趣。这样的生活体验式学习能够在消除学生紧张心理的同时,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一、引导学生表达生活情感,体验认知情境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沟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探索古代文化奥秘。2.能力目标:积累、丰富成语,提高理解、运用成语的能力。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3.情趣目标:培养学习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教学设想】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产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进而明确"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培养学生的"大语文"学习观念,养成从生活中发现和学习语文的意识与快乐。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是高中生必备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做好中专语文教学工作,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目的明确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得到调动和培养。中专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拥有祖国优秀的语言,拥有质文兼具的诗文,拥有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化,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思想文化内涵,所以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社会生活的外延。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把语文学习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其次,进一步明确语文,最基本的工具学科,它是一切思想文化的载体,只有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才能真正做到言能述其志,笔能成其文。  相似文献   

14.
开讲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几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熟知的理念。但长期以来,语文的外延却不断萎缩,语文学习就是上语文课,上语文课就是学习语文课本,学习语文课本就是学习字词句和几个关键语段的情况并不少见。学习资源枯乏,学习方式单一,是学生逐渐丧失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这次新课程改革把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和途径,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目标。毫无疑问,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形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多次强调了…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以语言为根本的学科,语文的教育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理解与表达的愿望,提升他们的读写能力,使学生在母语学习中不断加深对语言、对文化、对生活的热爱。如何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培养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人.笔者认为,只有努力构建“学”的课堂.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让学生学得简单、自然、快乐,让学生学习呈现出专心、舒心的学习状态,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课,也是孩子们想要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6.
陈海啸 《课外阅读》2011,(1):191-191
一、指导学生在火热生活中积累经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思想,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积累语言,可让学生在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方式积累语言,还可以在同别人的谈话,交往中积累鲜活的语言,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生活中的一幕幕精彩的场面,一段段精妙的语句,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习中的语言文化及语言文字是生活中人们交流的载体,语文阅读教学则是理清人们交流思维的方法,让小学生将学习的语言以清晰的方式表达。在阅读学习时学生会看到作者的语言应用方法,通过自身的思维进行创新,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有一定认识,发挥课文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孟佳君 《快乐阅读》2012,(19):110-111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9.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可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不无道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  相似文献   

20.
陈庆华 《教师》2013,(26):68-68
语言来源于生活,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明确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演练场所。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