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坚持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推动我圜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本文认为军队与国家建设必须协调发展。要建设创新型军队,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其中,第一位的是营造创新人才生长环境;其次树立创新的人生价值观;第三,构建军事创新教育体系;第四,培育各专业创新型人才;第五,弘扬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第六,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斌  张小玲 《高中生》2010,(28):54-55
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要走怎样的发展道路?一个国家的发展有资源型、依附型和创新型3条道路可以选择。资源型我们走不通,依附型也不行,走创新  相似文献   

4.
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支撑和前瞻引领作用,关系科技发展的后劲和长远未来。科学基金是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我们必须适应新要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既是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会倒逼我国技术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升级。我们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把这一风险挑战转化为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2020年是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的收官之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胜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对于支撑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新时期顺应时代潮流、应对全球挑战、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需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大学在国家这一伟大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战略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而大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要实现建立创新型大学,使其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创新科技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双重使命,必须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大学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7.
赵兰香 《成才之路》2014,(7):+3-I0002
正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根本要靠人才。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任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保障。科技体制改革也正是要充分释放人才资源的巨大能量。能否有效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能否有效地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衡量科技体制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已成为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在科技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上,我们还存在一些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差距。人才培养、人才使用政策调整已成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于1月26日正式发表。《决定》指出:“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央确定,全面实施《规划纲要》,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决定》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政策     
《教育》2006,(4)
高校必须将加强自主创新提到重要地位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主创新”成为主题。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个性化大学是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需要,是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正确战略选择。建设个性化大学必须确立大学个性化发展战略理念,实现理念创新;确立鼓励大学个性化发展的激励机制,实现机制创新;确立保障大学个性化发展的管理制度,实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 国家的进程中,高等学校使命重大。世界一流大学和高 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出一流的人才,出 一流的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其核心是具有一流 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我国的大 学要尽快缩短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必须走有中国 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探索和 实施新的体制和机制,正是基于此,国家实施了科技创 新平台/基地的集中建设新思路、新政策。通过学习与思 考,我们认为,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要完成三项主要 任务,即催生出一个好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一个新 的运行机制,吸引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优秀人才队伍, 建成一批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平台和社科创新基地;并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格局,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丰富发展内涵;就是要坚持依靠改革促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以科学发展构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理区域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的一个本质特征。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而只能通过科技创新,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加强创新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在2006年1月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对于高校来说,就必须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发学  相似文献   

16.
背景材料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增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我国已建成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才具备的、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已经具备较强的科技实力。据测算,我国科技综合创新指标已相当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00~60000美元国家的水平,在生物、纳米、航天等一些重要领域研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辩证思维、集体主义精神和丰厚的文化积累,为我国未来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备考建议2008年备考,要重点把握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关的知识,把握党和国家提出的提高创新能力的紧迫性、经济政治意义以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在备考中,要重视结合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进行准备。特别强调一点,要注意区分提...  相似文献   

17.
关键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型国家】专家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几类,一是“创新型”,如美国、日本、韩国;二是“资源依赖型”,如中东产油国家;三是“对外资本、市场和技术依赖型”,如一些拉美国家。近日,中央领导人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它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向自主创新和创新驱动型转变,建设成具有强大  相似文献   

18.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决策,统一战线作为我党完成中心工作任务的重要战略策略,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促进科技创新,构建创新型国家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作用。文章从激发科技创新积极性、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创新环境等三个方面,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在构建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坚持内涵发展。高校发展必须进行战略型转移。数量必须服从质量,硬件必须服务软件,形态必须体现功能。充分认识高校在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坚持面向科技创新主战场,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王星宏 《海南教育》2014,(22):17-18
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国之路。必须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的科学发展方向。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以科技模型为载体的学校教育资源,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培养我国未来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科技模型教育资源的开发,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