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能耗随之急剧上升,而这些建筑能耗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因此,做好建筑行业节能工作势在必行,其中建筑设计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情况,同时归纳总结了目前建筑节能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何做好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节能降耗已成为空调系统设计、运行和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本文通过分析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对实现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进探讨.  相似文献   

3.
建筑节能     
温华典 《教师》2013,(26):125-126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筑能耗在国家总能耗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建筑总能耗占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也已达到20.7%,且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还将呈增长态势,在发达同家已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35%~40%,而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还处在发展初期阶段,其单位建筑能耗为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为扭转我国建筑能耗过高的状况,我们需要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这也是我国节能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建筑作为人工环境,是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类对感官享受的过度追求,以及不加节制的开发与建设,使现代建筑不仅疏离了人与自然的天然联系和交流,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左右。而我国是能源大国,也是能耗大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30%左右,是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要在未来的15年保持GDP平均年增长70%以上,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压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刻不容缓,让节能走进建筑势在必行。建筑节能措施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保证,近几年来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建筑能耗日益增长,加剧了能源紧张,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严峻挑战.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建筑数量的猛速增长,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实施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建筑能耗和节能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改善建筑节能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住宅建筑量越来越大,如何降低建筑能耗,特别是使用能耗,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节能建筑中应注意解决的屋面、墙体、门窗等部位节能问题,阐明了独到的见解,并提出了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
当前,能源问题正成为世界各国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城市出现了电力紧张等能源问题。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空调能耗又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随着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及人们对室內热环境、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高,迫切要求在保持空调区域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空调能耗。本文通过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方案的探讨,希望能给广大的空调从业人员在中央空调的节能工作中,提供帮助和参考,为我国的能源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建筑节能,已成为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词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加。根据近30年来能源界的研究和实践,普遍认为建筑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目前,我国城乡建筑房屋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年竣工面积为20亿平方米,其中既有建筑400亿平方米,9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其门窗的能耗为发达国家的2~3倍。在未来30年内,我国将建造400亿平方米新建筑,因此塑料门窗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好时机。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能源问题正成为世界各国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城市出现了电力紧张等能源问题.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空调能耗又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随着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及人们对室内热环境、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高,迫切要求在保持空调区域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空调能耗.本文通过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方案的探讨,希望能给广大的空调从业人员在中央空调的节能工作中,提供帮助和参考,为我国的能源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作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极大改变了当前建筑业结构,并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和迅速推广。通过分析当前绿色建筑能耗存在的问题;以严寒地区为例,利用eQUEST对建筑能耗模拟分析,确定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效果明显。为保证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目标的顺利实施,提出多能互补型超低能耗建筑的能源供应,以及关键技术措施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介绍。将建筑节能降耗工作逐步从措施导向转为效果导向,利用数据说明建筑节能降耗的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发展节能型建筑是降低建筑能耗的必由之路。建设节能型建筑已被纳入今后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相关的指引、标准和法规也相继出台,建筑节能设计已成为今后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才能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建筑物使用能耗日益成为制约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太阳能与建筑应用,阐述了如何在建筑设计、施工及后期使用等方面如何将二者更紧密结合,并结合实例分析了下一步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国内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此做好对施工过程的严格管理是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以及进度的重要措施。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让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节能是现在关注越来越多的话题,因此节能减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我们着重考虑的。本文就建筑施工的相关技术及建筑能耗作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15.
能耗模拟技术是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建筑节能分析、设备运行优化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受到气候环境、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设备以及室内人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建筑能耗精确建模非常困难。本文对建筑能耗模拟技术的原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白箱法建模、黑箱法建模、灰箱法建模以及组合建模等四类主要建筑能耗模拟方法,讨论了不同建模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建筑能耗模拟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校验中国的节能标准,采用能耗预算法,对中国标准和HK-BEAM中基准建筑的年能耗及建筑总传热数值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与HK-BEAM相比,中国标准中基准建筑的总传热数值偏低,年能耗和冷负荷偏高,两标准中的基准建筑年能耗相差13.4%.中国标准中除了通风率和设备功率外,其他节能标准项都比HK-BEAM标准设定得高.然而,由于通风率和设备功率2项节能标准(尤其是通风率)会导致建筑耗能较多,因此中国基准住宅建筑的年能耗预算偏高.  相似文献   

17.
程昌华 《考试周刊》2012,(46):34-35
建筑动画作为建筑表现的一种新艺术形式已经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成为未来建筑表现的一个发展方向。建筑动画的内容形式呈快速多样化发展,在制作技术方面已趋成熟。面对不断发展壮大的建筑动画市场,建筑动画逐渐走向行业化的发展之路,如何对建筑动画进行创新设计成为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浅谈建筑的节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危机爆发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被提到了能源消费指导思想的首位。建筑作为用能大户,应肩负节能的重任。选用节能建材,利用特殊的围护结构型式,尽可能地降低建筑能耗,同时,应最大限度地科学有效地利用太阳能,是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节能的基本思想和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数据挖掘技术与建筑工程之间的知识跨度较大,将两者完美融合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实际工程中也缺乏相关案例,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相关信息,为大型公共建筑用电能耗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是建筑领域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基于对公共建筑用电能耗特性的分析,可利用Python构建BP神经网络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再将某公共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影响建筑用电能耗的关键因素,并将其作为网络的输入参数进行学习训练得出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在不同参数下,当隐含层个数为8时,误差平方和最小,为0.000 139 6,此时BP神经网络能够较精确地预测公共建筑用电能耗值。  相似文献   

20.
刘凤 《教育教学论坛》2012,(33):192-193
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快的城市化建设步伐,近年来,建筑动画也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建筑动画是一种三维动画设计,制作思路清晰,制作方法先进,随着未来建筑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动画必将能够有一个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