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文言文典雅、简洁、内涵丰富,虽年代久远,却香如陈酒。新课标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同时在“评价建议”中指出 :“文言文阅读是对古代汉语书面语言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评价学生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重点不在于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等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应立足于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原文 ,并通过对原文的记诵积累考察其语感能力。”可见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善课程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  相似文献   

3.
刘汉存  付廷霞 《课外阅读》2011,(10):291-29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那么,怎样才能读好一篇文言文呢?这就要求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儿以《陈太丘与友期》为例,介绍一种“五读”学习法供广大师生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  相似文献   

5.
《全自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提出了如下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在考察评价中这样规定"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应该教会学生利用工具书,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深邃思想、精妙构思等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7.
我们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以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新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以上要求,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马婷 《中学文科》2009,(4):67-67
我们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以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新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以上要求,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典雅、简洁、内涵丰富,虽年代久远,却香如陈酒.新课标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其内涵博大精深。但文言文的语言和现代汉语距离较大,学生初学文言文在语言理解上困难很多。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改进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而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改进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而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站在国家教育策略的角度,强调了文言教学的必要性:"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在评价建议上,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相似文献   

14.
李翠 《现代语文》2008,(2):39-4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写道:“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就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也写道:“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读懂浅易文言文基本内容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一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中学文言文阅读应该怎么去教。  相似文献   

15.
沈黎近 《考试周刊》2013,(76):24-24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这一要求中不难看出,新课标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要求并不高:只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理解基本内容”只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翻译古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我侧重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迈好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张斌 《考试周刊》2012,(87):41-41
新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上述要求,我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疲于应对,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法与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这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评价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9.
凌丽屏 《考试周刊》2010,(44):45-45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20.
许素贞 《学苑教育》2012,(18):33-33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文言文学习的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仅仅是“阅读浅易文言文”,但是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来说,这仍是~块“难啃的骨头”,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了一条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四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